《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教学设计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ong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教材分析
  本节是八下科学第四章《电和磁》的第一节内容,第四章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电和磁的联系,第一节是本章的基础.磁性是磁体相对抽象的性质,磁化也是相对抽象的科学过程.因此利用探究实验和演示、师生共同分析深入展示科学现象,探究磁体的基本性质,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也为磁场的学习做好铺垫.
  2学情分析
  磁体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物体,学生对磁体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但除了磁体能吸引铁这个性质之外,缺乏本质上的认识,有学生认为磁体能吸引所有金属.学生不清楚磁性强弱的探究实验为什么这样设计,学生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有所了解,但对磁化和消磁还不清楚.同时学生经过近两年科学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实验探究和分析归纳能力.
  3设计思路
  本节课将磁性和磁化确定为重点,将探究性学习作为主要方法,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归纳,让学生领悟磁的有关知识,获得情感体验.渗透对照试验、转化法,同时把握学情,关注学生的差异化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思维方法,达成教学的深层次目标.
  4教学目标
  4.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性、磁体、磁极和磁化的概念,了解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对磁性和磁化的实验探究,能设计、完成实验.
  (3)通过实验分析归纳,说明磁体磁极的判断方法.
  4.2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提高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2)在探究磁性强弱和磁化实验中体验“对照实验”、“转化法”.
  (3)经历通过实验发现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感受用科学术语表述的过程.
  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从现象中分析出事物本质的能力.
  (2)初步学会小组合作与交流,提升合作的能力和意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5教学准备
  条形磁铁、蹄形磁体、小磁针、铁棒、剪刀、各种硬币、镁条、铁片、铜片、回形针等.
  6教学过程
  6.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实验小铁球通过长线悬在铁架台上,下端用一强磁体靠近小铁球,结果发现小铁球左右晃动,直接吸引,最后静止.
  教师依据学生猜想提出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活动一探究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学生实验让磁铁靠近不同硬币、镁条、铁片、铜片.
  教师展示各种硬币的成分,分析哪些物质能被磁铁吸引.
  小结磁性和磁体的概念.
  介绍各种常见的磁体,学生补充.
  活动二探究磁体磁性强弱分布
  师:磁体有磁性,各个部位的磁性强弱是否一样?
  生:用磁体吸引回形针或大头针的数量来判断.
  师:这里要研究的问题是磁性强弱,同学们想到的是吸引回形针的数量.像这样将难以测量的物理问题变成了可观察的、可测量的具体问题,这种方法称为转化法.
  师:转化法哪里用过的?
  生:通过弹簧伸长长度来判断弹力大小;通过灯泡亮暗来判断电流大小.
  学生实验:利用回形针、条形磁体实验.
  教师先不作指导,很多小组都是用磁铁的一端直接去吸引回形针.
  师:要比较磁体各个地方的磁性强弱,用条形磁体的一端直接去吸引回形针,符合对照实验吗?应该怎么做?
  生:回形针不放成一堆,要平铺在桌面上,条形磁体平躺着慢慢靠近.
  学生实验并展示:用条形磁铁平放着去吸桌面上的回形针,充分接触.
  学生汇报:磁体磁性并不均匀,两端磁性最强,中间最弱,几乎没有.
  师:能不能用条形磁体的磁性扩展到天底下所有的磁体?怎么办?
  生:换用其他磁体.
  学生演示:用蹄形磁体和小磁针吸引回形针.
  师:科学家做了大量实验证明磁体都有两个磁性最强的部位,科学上把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分别叫南极和北极.为什么叫南北极不叫东西极?
  活动三磁极的命名
  学生实验小磁针拨动,静止时观察方向.
  教师展示条形磁体悬挂,观察静止指示方向.
  拓展环形、圆形磁体的南北极.
  活动四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教师演示:一辆装有磁体的小车N极向另一辆小车的N极靠近.
  学生分析:小车之间没有接触,但小车由静止到运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受到力的作用.
  学生演示:两辆装有磁体的小车S极与S极、N极与S极互相靠近.
  生:同性互相排斥,异性互相吸引.
  教师强调:科学语言强调严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活动五学生讨论分析
  问题:磁体不小心摔成两段或几段,断的这部分有没有磁性,是不是变成只有一个磁极?
  小组讨论分析.
  生:看吸引回形针的数量或用条形磁体的一端检验,看排斥还是吸引.
  学生实验验证.
  活动六探究磁化和消磁
  教师演示:铁棒单独不能吸引回形针,磁体一端靠近铁棒时,铁棒能吸引回形针.
  引导得出磁化的概念.
  问题:是不是磁体直接吸引回形针,而不是磁化?
  生:可以将铁棒换成木块进行对照实验.
  学生观察并说出实验现象.
  师:铁棒被磁化后能吸引回形针,除了铁棒被磁化,还有什么被磁化?
  生:回形针也被磁化,下面的回形针能吸引其它的回形针.
  师:被磁化的铁棒有磁性,有两极,铁棒的下端是哪一极?
  学生分析:用条形磁体的N极或小磁针,靠近铁棒下端,若相互排斥,则铁棒下端为N极.
  师:为什么不用条形磁体的S极来检验?
  生:若互相吸引,则铁棒下端可能为N极,也可能没有磁性.
  学生实验验证.
  教师演示:紧捏两枚一元硬币并靠近条形磁体的磁极,松开双手硬币会怎样?
  学生讨论,实验验证.
  分析得出磁体吸引铁钴镍的本质:磁体将铁磁化为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教师演示:将条形磁体从铁棒上端移开.
  学生观察分析:回形针大量掉落,铁棒的磁性不能保留,磁性消失.
  引导得出消磁的概念.
  教师演示:换用剪刀(钢棒)演示磁化和消磁,与铁棒进行对照.
  提出软磁体和永磁体.
  学生观看资料:铁为什么会被磁化.
  学生了解磁在生活中应用:磁石门、司南、磁卡、磁带、消磁仪、磁悬浮等.
  板书:有关磁的思维导图
  思考:一根钢棒不知道它是否有磁性,能有几种方法判定?
  教学反思在学生学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怎样教?笔者认为要合理确定教学起点,要在学生暴露出的问题的基础上来教.学生尝试实验,针对学生在实验中的问题,分析纠正,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注重学科知识的落实.同时要注重科学思想的渗透和思维方法的培养,不仅仅是记住知识,更要加大思维的深度广度,学生的思维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提升.
其他文献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时空.它要求我们教师要“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创造力,将
那顿饭,我会记一辈子.rn那天妈妈和同事聚餐,我也去了.饭桌上的菜很丰盛,有山药炖鸡汤、烤羊肉串、干煸牛肉……我放开肚皮,一边喝饮料一边夹菜,吃得满嘴是油.“给我来一碗米
2010年,在中央财政大力支持下,在教育部、财政部领导下,我区认真实施“国培计划一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培训农村骨干教师1.3万名,达到了预期成效,这项工作被大家誉为“教
近读《中学物理》2012第6期“对欧姆表一个常见说法的质疑”一文,颇有收益,确实,由于欧姆表所用电池电动势的变化引起的误差与欧姆表的倍率是无关的.但是欧姆表的测量误差并不仅仅是这一个原因.我们知道,测量误差有两类.一类是由于测量仪器的不准确或测量原理不完善引起的,叫系统误差.由于欧姆表所用电池电动势的变化而引起的误差就是系统误差.还有一类是由人的读数和各种干扰引起的,叫偶然误差,“对欧姆表一个常见
小学英语文本教学的常见做法是围绕阅读材料提出理解性问题、利用插图学习文本以及设置读后作业。本文针对以上做法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包括提出阅读理解问题的层次策略、选配
《中学物理》2012年第10期上刊登了“关于同时的相对性辨析”(以下简称“辨析”)一文.文章借助课本上一道习题,对“同时的相对性”这一重要概念进行了辨析.并提出了所谓“时序”的概念,认为必须用“时序”来判断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下面我们先通过课本上这道习题来说明“辨析”一文作者的观点.  课本上的习题是这样的:地面上的人认为A、B两个事件同时发生,对于坐在飞船中沿两个事件发生地点A、B连线飞行的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心里暖洋洋的,因为,今天我们要上实验课.rn上课了!叶老师提着一个神秘手袋,迈着轻盈的步子走进教室.“今天,我们要做一个神奇的实验!”叶老师笑眯眯地
“磁现象”是人教版九年级第九章第一节的学习内容,因这节内容涉及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已从生活经验上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小学科学课上对“磁现象”的实验和规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他们已经具有了充足的“前备”知识.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们大多采用演示加讲解的方式授课,或者是组织学生将所要学的知识点逐一探究的方式进行,内容虽然简单,知识点却多而杂,有些课上还出现
近年来高效课堂在全国刮起了课堂改革的风暴,笔者在学习、参观了山东杜郎口中学教学后,对杜郎口模式有了一些体会:杜郎口模式的优势在于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实现了效率的最大化;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都有突破,做到了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在的课堂上不断探索、实践和总结,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实践这种模式的做法.  1转变观念,放学
本文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剖析了当前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并从唤醒自主意识、拓宽学习渠道、优化评价模式三个方面阐述了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