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残余结石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moon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处理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结石分布广、位置深、形成铸型及胆管狭窄等因素,术后残石难以避免.残石是目前肝内胆管结石治疗困难和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取石已广泛开展,其成功率在50%~99%之间[1].自1993年6月至2002年6月期间,我们采用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取石治疗646例胆道残石病人,其中329例为肝内胆管残石.我们重点讨论肝内胆管残石的胆道镜治疗及长期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采用门静脉成形开通术治疗门静脉血栓引起的门静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X线或超声引导下用22G穿刺针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右支,将0.018in微导丝送入门静脉主干,沿导丝将头带金标的血管鞘送入门静脉,更换0.035in导丝,引导5F直头多侧孔导管越过狭窄或栓塞段,用多侧孔导管在负压状态下吸除柔软血栓,不能吸除的机化血栓用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进行旷置.若胃冠状静脉开口未被支架覆盖,应予栓
该研究的内容是调查apolipoprotein A-1(apoA)作为营养状态的预测因素的应用意义,以及肝切除术前术后apoA变化的相关性。检测100例行肝切除术病人的术前、术后7d、14d的血清apoA、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卵磷酯~胆固醇乙酰转移酶、透明质酸酯、吲哚氰氯15rain滞留率以及TeGSA受体指数。其中行部分肝切除62例,
期刊
在成人活体肝移植(ALDLT)中足够的静脉回流血量对于移植肝脏和残留肝脏获得成活都是必需的。作者通过一种三维重建、能同时确定胆道、门静脉、肝动脉和肝静脉解剖结构的被称为“全归一”CT的检查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4年11月德国埃森大学医院75例拟行活体肝移植的活体供肝进行评价,所获得的数据通过一种新的HepaVision(MeVis,德国)软件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仅有少数(29%)供肝有与
期刊
目前对肝胆管结石比较认同的外科治疗原则和要求是:"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畅引流".但由于肝内胆管解剖结构特殊,结石的病因机制不全清楚,合并胆管狭窄的发生率高.对一些多叶多段肝内胆管多发结石病人,虽经复杂的手术创伤和内镜治疗,也常难满意实现上述原则和要求。
期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目前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经典的LC是采用四孔法.随着技术的提高,经验的积累,现在许多医院已常规采用三孔法[1,2],使创伤更小.我院在熟练掌握三孔法LC的基础上,2005年5月至2006年4月对59例病人采用二孔法LC,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期刊
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s of liver,CHL)是成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尸检发生率为3%~20%[1].随着诊断手段的进步,其临床发现率有所增加.由于外科技术的发展,各家医院不断推出新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来治疗本病,使对CHL治疗选择存在很大差异。
期刊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率、治疗和预防.方法前瞻性地研究用肝移植术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100例,分析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相关因素,急性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动态监测及二者间的联系.结果临床型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率为12%,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前3~5 d,有明显的免疫抑制剂浓度降低的过程.FK506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加用骁悉,可有效地终止、逆转急性排斥反应;和以甲
目的 分析研究肝细胞癌(HCC)合并糖尿病(DM)实施肝切除术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2年1月至2005年4月间410例肝细胞癌及36例合并糖尿病手术病人临床资料,用SPSS软件对其临床病理资料与术后生存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M的HCC病人的年龄明显高于无DM的HCC病人(P=0.002),合并DM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DM组(P=0.001),而术后生存时间的比较无明显的差异
无乙肝及丙肝的肝细胞癌其病原学和预后因素仍然不清楚.该研究通过原位杂交的方法,对46例无乙肝及丙肝的肝细胞癌病人的非肿瘤肝组织中HBV DNA和HCVRNA的水平进行检测.对HBV DNA高水平表达和HBVDNA低水平表达两组病人肿瘤再复发率进行比较,同时探索一些可能与预后有关的因素.结果显示,35例病人的非肿瘤肝标本中检测到HBV DNA,而所有标本中均没发现HCV RNA。
期刊
作者最近参加病例讨论,得悉一家医院行肝包虫囊摘除术中,向囊肿内注入福尔马林后致化学性胆管炎、广泛性肝坏死,经药物治疗无效,不得不行肝移植的严重后果.现予报道,望包虫病流行区的外科同道们引以为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