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切除术后血清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A-1,apoA)水平评估营养状况以及预测术后肝功能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qiiq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的内容是调查apolipoprotein A-1(apoA)作为营养状态的预测因素的应用意义,以及肝切除术前术后apoA变化的相关性。检测100例行肝切除术病人的术前、术后7d、14d的血清apoA、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卵磷酯~胆固醇乙酰转移酶、透明质酸酯、吲哚氰氯15rain滞留率以及TeGSA受体指数。其中行部分肝切除62例,

其他文献
本文报告应用胆道化学性栓塞方法治疗左外叶下段肝胆管结石1例,随访15个月,无并发症.应当说,获得了成功.现对其合理性和可能的弊病作一分析。
期刊
胆道探查术后均放置T管引流,术后2周左右拔除T管已列入诊疗常规[1].但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也偶有发生,严重时导致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如处理不当则后果严重.我院自1992年6月至2003年5月,共施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2286例,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35例,占1.53%,与文献报道的发生率相近.我们通过对4例典型胆漏病例的分析,对其发生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予以讨论,以便吸取教训,提高医疗质量。
期刊
期刊
目的 提高胆肠Roux-en-Y内引流术后桥袢结石诊断水平和手术处理技能.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1年5月至2005年11月8例胆肠Roux-en-Y内引流术后桥袢结石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除1例胆肠Roux-en-Y内引流术后桥袢结石手术后并发肝肾功能衰竭死亡,其余7例均无并发症.结论 胆肠Roux-en-Y内引流术后桥袢结石临床少见,易于误诊,只掌握其临床特征才能正确诊断和处理。
病人,女,57岁,因B超发现右肝囊肿1年余,于入院前1年行常规B超发现右肝囊肿,大小约4.8 cm×5 cm.因无明显症状且囊肿较小,故未行治疗.入院前1个月,病人出现腹胀,饭后尤甚,伴吞咽困难.同时出现牙龈出血,但无畏寒、发热及黄疸,无恶心、呕吐、呕血及黑便,无腹痛、腹泻.B超示左肝可见约85 mm× 91 mm类圆形稍增强回声,界清,内部呈蜂窝状.右肝可见约166 mm×138 mm囊性包块,
期刊
病人,男43岁,因右上腹隐痛不适、腹胀2个月余,加重1个月余于2006年11月6日入院。
期刊
目的 探讨在胰岛分离过程中影响胰岛分离数量和活性的关键因素,以期进一步提高胰岛移植效果.方法通过分组观察以下因素对胰岛分离效果的影响:(1)胰腺重量和所用酶的量的比例;(2)胰腺消化过程中的震荡频率和幅度;(3)DNaseI对胰岛分离的影响;(4)胰腺消化后的残余组织量与进行纯化的次数的关系;(5)消化下来的组织在UW液中放置的时间.结果当胰腺重量<70 g,给予分散酶0.25 g;胰腺重量70~
肝包虫病是我国西北牧区常见的肝脏寄生虫病,肝包虫囊肿完整摘除[1]或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2],已基本解决了残腔积液及包虫复发等并发症,但仍不能代替传统手术,我院近年收治3例不能行包虫囊肿完整摘除的病人,而改行传统手术,术后由于引流管处理不当,而致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期刊
该研究的目的是根据临床病理学特征评估胰腺胰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IPMN)的外科治疗结果。作者运用临床病理学对75例有IPMN的病人进行检查并评估适当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全胰切除、胰腺部分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远端胰腺切除和中段胰腺切除)。IPMN分成两种类型:主胰管型33例,分支胰管型24例。
期刊
目的 探讨采用门静脉成形开通术治疗门静脉血栓引起的门静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X线或超声引导下用22G穿刺针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右支,将0.018in微导丝送入门静脉主干,沿导丝将头带金标的血管鞘送入门静脉,更换0.035in导丝,引导5F直头多侧孔导管越过狭窄或栓塞段,用多侧孔导管在负压状态下吸除柔软血栓,不能吸除的机化血栓用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进行旷置.若胃冠状静脉开口未被支架覆盖,应予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