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画悟道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7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的水墨技法要精益求精,技法不在于掌握多少,而是掌握有多精妙。作品不是空想即成,而是从无到有,有形有神。郭熙《早春图》崇尚自然的意境追求,对山水画注入灵魂之美,使得山水画体现出亦真亦善的写意纯美之境。
  【关键词】早春图;郭熙;笔墨
   郭熙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山水画家,他十分强调作画要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研究。擅长画山水,好道学,喜游历。在临摹研究写生实践中笔法大进,亦能自放胸臆,笔势雄健,水墨明洁。《早春图》是郭熙的代表作之一,他提倡画家要通过临习前人作品博取创作经验,进而观察自然,表现自然四季山水。
   一、品意境
   欣赏《早春图》,体会绘画与情感深得人与自然的交融,观山得法,意自然显于境。《早春图》表达的是一种人们对自然林泉审美之乐的宣泄,与烟霞为伴,心隐林泉,使人不离厅堂、筵席,坐在家中而能观赏山水春光胜景,依稀耳中听到溪流飞瀑声,行人高歌声。乐山乐水,人之性情,山中之水,或腾于空,雾霭状缭绕山体,或呈为云翔于天,形状变化千万。地上之水润万物,为雨雪霜露,泉溪江海。画水之变化,观察卷起漩涡的水、流动不息的水、卷而飞激的水、绵延而舒长的水,归纳它们的自然形态,配合适當的笔法皴法,这样画出来的水表达的意趣就能丰满。
   欣赏过程中体会中国画写生之“道”要能够深得自然情,认识崇尚自然的中国道家哲学以非人为的客观存在为美,以善利万物而不与之争为美,以简单为美,以朴素为美。郭熙《早春图》崇尚自然的意境追求,对山水画注入灵魂之美,使得山水画体现出亦真亦善的写意纯美之境。
   师生共赏《早春图》,观察画面中山石变化多端,从远近、高低、正背等不同侧面描绘山形的变化,从四季、雨雪、朝暮等气候条件下看到山的色彩变化;自然山水的布局营造变化能造境,自然崇高之境能引起人们心系林泉的情感共鸣。四时中“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黯塞人寂寂”。由此,我们欣赏山水之美,必留恋山林雾霭,吐纳冥想,欲将自然意境融进我们的心境,山丘田园韬养我们宁静、淡泊的心性。然而尘世生活有如缰绳锁钥束缚于人,我们要保持自身的明洁,以山水绘事趋雅撇俗,不必去过隐居林泉的生活而博清高之名,而弄墨于山水之间,现山石林溪之神韵,抒发心胸逸气,将我们的心境融于山水意境,浮于笔墨之中,遂成大雅之乐!
   二、悟表现
   艺术需要生活的原生物,生活现象是其母体,而我们要融入生活才能融入艺术,艺术的表白需要对事物加以深刻的认识,表现事物表象的同时体现事物精神内涵。多看可以提高自我艺术修养的名作,可以让学生学会理解美的事物并欣赏艺术。比方说,往往一看就好的画不是好画,是肤浅的看,浮于表面的看,而精品画作要越看越有品位,越看越让人赏心悦目,让人可以从画中受到精神层面上的共鸣,这就要求学生有深厚的艺术修养。明此理,遂拜读古今,画水墨山水之理得益于古籍经典,课堂亲授。《早春图》给我们的又一启发就是画山水要努力做到美的“极致”。
   郭熙在《早春图》中的“技道合一”体现在“技”的认识上“注精以一之”“神与俱成之”“严重以肃之”“一以贯之”;“技”唯精湛而不可轻率,夫累积下笔墨法式与表现山水及人的精神境界相结合,以求“技道合一”。学生要凭借对《早春图》构图之妙的体会,在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归纳水墨构图之“道”:下黄金线附近以下为人间之景,树木山头作深远,房屋河流为俯视。总体密不透风,通过自然物象的固有色处理疏密,留住气眼,度量好轻重。画面参差层次,繁复而有序。物象刻画深入,韵味十足。画面中部,此处作画平远,空间视野与下部拉开,形成疏密对比。山头较空旷,树木较下部概括,矮小,房屋小而精致,最好处于黄金线附近。画面上部为上黄金线以上,内容为崖壁和远峰。处理高远,运气夹于中部和为一体。在笔墨技法方面,笔法的皴擦点刷拃擢画,墨法多变,可用淡墨重叠数次,使画面深润、厚重,对画面的模糊处和应分层次处,再用干浓墨破醒,破醒后再用淡墨水渲染,使画面达到深厚而层次分明。
   目前的水墨技法要精益求精,技法不在于掌握多少,而是掌握有多精妙。作品不是空想即成,而是从无到有,有形有神。有了创思与技法相结合,就水到渠成!凡作画,必凝神静气,自我的精神之道与绘画表现之技统一至绘事最终。精神不与绘画活动保持一致,画出来的作品就不能很好地体现作画意旨,要以恭谨勤恳的态度对待全幅作品,否则就会使所绘内容缺失应有的神韵。
   三、诲实践
   作画之前一定要做大量的临摹和写生,看到感动自己的事物就可以写生。不过,创作前一定要以临摹和写生积累的感受去思考,计划、揣摩,设计一下怎么去表达,每一幅画面的方法和思想都没有相同的。用我们的成熟思考加上之辛勤的技法表现,就会有成果。在校园里写生时,体会到郭熙《早春图》的创作精神,《早春图》中的树,可有千百姿态,苍莽而雅致,高古不群。而心中想画的是一片苍茫森林,梵净空灵,幽雅静谧,骨中含筋,朗而不腻,不禁觉得禅的高远之境界深远而幽邃。做到润到极致,苍到极致,韵到极致,意境深远到极致以达到“技道合一”,这是学生理解中国水墨画最想要的极致。
   观学生水墨创作,传统有墨线与墨点加水染的华滋效果,其相筋骨为主,肉为浮表。创作追求笔墨脂瘦而骨纤,妆而不艳。俨然野逸之相,有云林之韵。当今画道多有崇尚宋元古风,浑朴清雅。作品有古人的影子,是对真实自然的精心改编,力求气质高雅,墨含色透,深浅节奏有致,一以贯之。造象、色彩及用笔用墨,模仿自然就是模仿最古老的法则,模仿古人名作能够丰富自己的经验。
   “自信本来就很美”“控制是艺术的控制,艺术是控制的艺术”,自信为“道”,控制为“技”,控制会成熟,控制会有修为。《早春图》讲究笔墨,学生学习了课堂上老师笔墨方法,体会《早春图》用墨入境,意为先,以笔墨皴法辅之,以呈造化之气空蒙诡变。《早春图》笔墨技法精妙绝伦,使我们不管运用古法还是当下技法,都力求做到极致。今以泼水之法取泼墨之法,或水先墨后,亦或墨先水后。在造境的意识里始终保持对自然造化的本原之控制,能看见造化之本,先于落笔。若“意”为中国画的基本聚合元素,则“意”之写乃水性、墨性、纸性、笔性及人性的归一,“意”由性生,性由造化滋养,乃小宇宙也。造境由意群而生,意达规模则成气,气聚规模则揽境。通过欣赏郭熙《早春图》,启迪中学生对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意境的认识实践,在艺术认识活动中培养学生表达心中的美和情感,思考如何将情景交融、心物统一的审美意象外化在画面上,探寻情感与万物相通的韵律。在一起欣赏《早春图》的实践审美活动之中,学生可以体悟到自然与自我的心性归一的感动。冥想之中体悟宇宙生生不息的节奏,存在于天地万物间传达出丰富情感与生命律动的气韵,显于笔墨,灵动于绢宣之上。欣赏《早春图》仅是学生认识中国山水画魅力过程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开端。
   【参考文献】
   [1]曹增节.以画体道[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10
   [2]顾平.艺术的理论研究与学术表达[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2
   [3]郭熙.林泉高致[M].江苏文艺出版社,2015.11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吟诵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教学方式。开展吟诵教学对学生诗韵品味的提高,创造力的激發,良好汉语语感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有深远的意义。本人根据教学实践,从将吟诵融入教学;减少讲解,重视对学生情感的熏陶;依托规则,鼓励学生创作吟诵曲调;立足作品,体味吟诵的趣味和情味四个方面来探索吟诵教学的实践方法,旨在让学生立足课堂,更好地浸染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期刊
【摘 要】教师应重视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根据幼儿需要和课堂需要,采取一系列方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课堂上应组织多种活动让幼儿找到参与感,运用鼓励化教学让幼儿保持积极的探索心态。除此之外,教师应让幼儿感受到成功,从而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面对特殊的幼儿教师也应对其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加自信、更加成功。  【关键词】自信心培养;兴趣特长;单独辅导   在幼儿的学前教育
期刊
【摘 要】放风筝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传统游戏。微风吹拂下,绚丽斑斓的风筝画出春天的美丽。放风筝看似是简单的操作游戏,其实深藏着大大的奥秘,如判断风向、收拉等技巧。对于小学低年级儿童而言,自主放风筝具有挑战性,不仅要根据数学知识认识方向学会判断风向,还要在体育课或综合实践课上亲身经历收拉等方法,并且能用语言向同伴或老师传递方法技巧、表达感想等。只有习得这些知识才能掌握正确的放风筝方法,使风筝有条不紊地飞
期刊
【摘 要】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班集体建设,都需要责任心。从个人发展看,责任心是一个人创业的基础;从班级建设看,责任心是同学间团结友爱的黏合剂,是建立良好班风的基础。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心非常必要,它将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助推器,是提高效率、能力的催化剂。  【关键词】小学生;责任心;好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中成长起来,得到家庭的关爱是无微不至的,孩子理所
期刊
【摘 要】启发教学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它与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有很大区别。启发式教学是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应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典型示范与一般要求相结合、讲授与引导相结合、肯定与补充相给合的原则指导下,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启发。本文对启发式教学运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启
期刊
【摘 要】常言道“文史不分家”,文学作品作为文艺史料是历史学习过程中可利用的重要史料。本文举例说明了“以文证史”的可操作性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文学作品;求证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其中,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基
期刊
【摘 要】《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构建知识、提高技能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教师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掌握英语的迫切性,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體作用。合作学习小组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发挥。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学生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培养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在核心素养时代下,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创新教学设计理念,以服务学生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通过有高度、有坡度、有温度、有角度的课堂教学优化设计,促进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推进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生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优化设计   纵观当前初中历史课堂发现,虽然在全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阅读不仅是一个语言和信息获取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过程,既有“文”又有“道”。这里的“文”,指的是英语语言知识、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道”指的是学生获取语篇的主题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我们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多停留在语言的语法功能层面,不能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和运用能力。根据图式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结合本人多年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尝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语篇教学五阶段
期刊
【摘 要】时空的思维是展开历史学习、进行历史推理的基础能力。只有建立一个对历史年代——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清晰认识,才能有条理地认识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只有建立一个空间格局,才能基于地缘了解历史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过程。缺乏时间的敏感度和空间的格局观,也就缺乏认识和思考历史的基点,无从考证史事和解释史实。可以说,时空的思维能力为其他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基础框架。一次偶然的调查发现,我校学生基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