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度 精彩无限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lyx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培养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在核心素养时代下,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创新教学设计理念,以服务学生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通过有高度、有坡度、有温度、有角度的课堂教学优化设计,促进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推进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生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优化设计
   纵观当前初中历史课堂发现,虽然在全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上有了一定的改变,但这种改变过于形式化,教学目标依旧以知识教育为主,缺乏课堂提问的引领,未能充分考虑學生的学习需求,重“教”轻“学”问题普遍存在,忽视了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种教学设计方案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优化设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目标设计有高度
   大量实践证明,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方案设计的灵魂所在,只有在明确的、科学的、具备发展性的教学目标指引下,教师的教学设计才有价值。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中,教师采用一套“万能”的教学设计方式,缺乏对教学目标高度提升的思考,而教学过程、内容、方法的制定均围绕教学目标实行,因此教学过程千篇一律、教学内容呈碎片化、教学逻辑混乱,在这种教学设计方案下所开展的历史课堂教学呈现出过于形式化的状态,严重制约了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对此,教师需要认识到提升教学目标设计高度的必要性,并寻求提升教学目标设计高度的方法,以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例:
   首先,教学目标设计应具备统领作用。教师通过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内容的了解,以“统一、巩固、发展”为教学目标设计的核心词,通过对我国领土被占领、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郑成功等人坚决抗战精神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实现历史知识学习基础上的精神与品质升华,从而产生(为)维护国家主权、保护民族利益的无私奉献、英勇无畏精神。
   其次,教学目标设计应具备引导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学环节能够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提升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思维灵活性等,能从历史事件表面看透问题本质,揭示历史规律。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这一课中,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应突出历史本质,如“郑成功能够成功收复台湾根本原因是什么?”“沙俄为何要入侵我国领土?”“《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说明了什么?”(调整了顺序),通过对一系列历史事件背后(真相)的探究,培养学生通过表象挖掘本质的能力,提升教学目标设计的思想性,为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形成提供了助力。
   二、问题设计有坡度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大多采用“一刀切”的问题设计方法,问题设计虽然满足了大部分学生的历史学习需求,却忽视了优等生的高层次发展引导、学困生的低水平学习需求,问题设计仅停留在“问题”上,问题设计过于随意,问题与问题之间缺乏联系性,导致学生将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目标,不明白解决问题的价值在哪。在这种不合理的问题设计下,学生的历史知识过于碎片化,无法实现历史学教学的本质,即历史解释,阻碍了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核心素养时代”下的问题设计应具备启发性,同时发挥问题的媒介作用,引导学生通过问题的解答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在知识的串联中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同时,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难易度适中,遵循由易到难的阶梯性递进原则。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河姆渡人依靠种植哪种粮食为生?(2)从哪里能够看出河姆渡人是依靠种植水稻为生的呢?(3)陶器上出现的稻穗纹除了能够说明河姆渡人依靠种植水稻为生之外,还能说明什么吗?(4)河姆渡人与半坡居民在粮食种植、居住方式上存在哪些差异?(5)是哪些原因导致河姆渡人与半坡居民生存方法、生活方式上的差异?通过具有坡度性的问题设计,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渴望,既可以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历史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促进学生在对有坡度的历史问题思考中实现历史探究精神的培养、历史解释能力的提升,促进历史核心素养的生成。
   三、环节设计有温度
   传统课堂教学坚持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而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这也是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最大的区别之处。在以“生”为“本”教育思想下,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环节设计中更加考虑到“学生需要什么?”“什么样的内容符合学生发展?”让教师走出了照本宣科、强行灌输、毫无情感的教学设计困境,让学生在有温度的学习环节中感受到了历史知识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情感,并以此促进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
   以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的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为例,教材在编制过程中对“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内容进行了大量删减,只突出了其中的重点内容(这一课现在有4个子目: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对此,教师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还原历史情节,并从多种途径找出这两个历史事件中“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代表性人物,让学生在听故事时犹如身临其境,感知到有血有肉的历史史实,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情感,在还原历史真像中提升历史教学环节设计的温度,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历史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生成。
   四、方法设计有角度
   在核心素养时代下的教学方法设计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从教学的输出端考虑教学方法,而不是仅关注“怎样教”。在全新的教学方法设计角度下,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设计以学生角度为出发点,关注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学习主动权的发挥,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走出被动吸收的学习模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设计中,教师习惯用自身常用的教学方法,存在教师单方面主观臆断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方法设计中会假设学生已经掌握了某些技能,这种教学方法设计过于理想化。而基于学生角度的学习方法设计,主张教师的“教”配合学生的“学”,以“学”为主、以“教”为辅,增加了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中的体验,让学生通过“做中学”获得真知。真正的“智慧”不是源于告知,而是源于实践活动中的不断尝试,从学生角度的教学方法设计能够让学生在体验与感受中增加对历史知识的感知能力,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深刻度。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时代”下,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及教学设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初中历史课堂改革的新需求。因此,需要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不断优化设计方法、创新设计思路,通过有高度、有坡度、有温度、有角度的教学设计优化,促进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从低效到高效、从知识教育到核心素养教育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王慧.思考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14-17
   [2]刘红.论历史课堂的关联性与实践性——以初中历史单元复习课堂的构建为例[J].好家长,2019年20期:55-56
   [3]叶自振.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优化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05期:81-84
   [4]黄牧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06):22-23
   [5]田耕.通过史料实证 增进历史理解——以“军机处”微格教学为例[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5(12):07-08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化学知识涵盖面广,课程涉及教学手法较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高中化学课堂应结合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充分利用微课教学,提升课堂效率。高中化学课堂中采用微课模式,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化学微观世界,充实化学课程内涵,开展实验教学新模式,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知识。  【关键词】微课;高中化学;教学应用   在课堂中引入微
期刊
【摘 要】多媒体教学,是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当今基础教育的要求,适应新课改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手段。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教学工作中,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适时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爱学”“乐学”,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教学;多媒体;运用;浅析  
期刊
【摘 要】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把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图形相结合,能使抽象复杂的数量间的内在联系变得直观简单,有利于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使数学问题得以顺利解决。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讨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辅助图的具体应用,以期能借助辅助图,化隐为显,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数学思维能力
期刊
【摘 要】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吟诵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教学方式。开展吟诵教学对学生诗韵品味的提高,创造力的激發,良好汉语语感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有深远的意义。本人根据教学实践,从将吟诵融入教学;减少讲解,重视对学生情感的熏陶;依托规则,鼓励学生创作吟诵曲调;立足作品,体味吟诵的趣味和情味四个方面来探索吟诵教学的实践方法,旨在让学生立足课堂,更好地浸染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期刊
【摘 要】教师应重视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根据幼儿需要和课堂需要,采取一系列方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课堂上应组织多种活动让幼儿找到参与感,运用鼓励化教学让幼儿保持积极的探索心态。除此之外,教师应让幼儿感受到成功,从而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面对特殊的幼儿教师也应对其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加自信、更加成功。  【关键词】自信心培养;兴趣特长;单独辅导   在幼儿的学前教育
期刊
【摘 要】放风筝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传统游戏。微风吹拂下,绚丽斑斓的风筝画出春天的美丽。放风筝看似是简单的操作游戏,其实深藏着大大的奥秘,如判断风向、收拉等技巧。对于小学低年级儿童而言,自主放风筝具有挑战性,不仅要根据数学知识认识方向学会判断风向,还要在体育课或综合实践课上亲身经历收拉等方法,并且能用语言向同伴或老师传递方法技巧、表达感想等。只有习得这些知识才能掌握正确的放风筝方法,使风筝有条不紊地飞
期刊
【摘 要】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班集体建设,都需要责任心。从个人发展看,责任心是一个人创业的基础;从班级建设看,责任心是同学间团结友爱的黏合剂,是建立良好班风的基础。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心非常必要,它将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助推器,是提高效率、能力的催化剂。  【关键词】小学生;责任心;好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中成长起来,得到家庭的关爱是无微不至的,孩子理所
期刊
【摘 要】启发教学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它与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有很大区别。启发式教学是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应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典型示范与一般要求相结合、讲授与引导相结合、肯定与补充相给合的原则指导下,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启发。本文对启发式教学运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启
期刊
【摘 要】常言道“文史不分家”,文学作品作为文艺史料是历史学习过程中可利用的重要史料。本文举例说明了“以文证史”的可操作性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文学作品;求证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其中,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基
期刊
【摘 要】《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构建知识、提高技能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教师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掌握英语的迫切性,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體作用。合作学习小组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发挥。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