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anzhe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作为极大地促进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和荡涤着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为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着道路。热爱祖国、追求进步的青年和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从对各种社会思潮、政治主张和政治力量的鉴别中认真思考。几代中国人伴随着这样的一种眼光走过了90年的历史,当代的青年更将这种眼光作为追求的方向。
  
  促进当代青年的进一步觉醒是弘扬“五四”精神的根本要求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启蒙运动,其精神的实质是启蒙精神,是青年主体的自觉和自醒。启蒙就是开启蒙昧,就是人的自主意识的觉醒,是理性的自觉,用理性冲破愚昧,将人从“神”的控制下解放出来,创造自己的历史,掌握自己的命运。在《新青年》的创刊号上,陈独秀“敬告青年”要“各有自主之权,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他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启蒙的内在思想内核。
  考察青年的历史,无论是从世界范围还是中国,我们都能够发现,青年是群体自我觉醒的产物。从世界范围来说,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人类历史上并没有我们现在所说的青年概念。青年期所以被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提出来,一是由于青年期的社会期待价值和社会的作用不同于幼年和成年期;二是幼年向成年过渡往往是不顺利的,这是认识青年期本质的基础。在中国,古代的文献典籍中,是没有青年这一概念的,如果说欧洲的青年的出现同工业革命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的话,那么,在中国青年的出现则是新式教育的直接产儿。民国初年,形成了一个人数达几百万的青年学生群体,青年才正式出现在中国近代社会的舞台上。“五四”运动则是中国在中国青年运动的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青年的觉醒和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的独特力量,与中国的社会改造和革命运动密切相联。
  今天,青年仍然面临着自我觉醒的重要任务。当代青年主体的觉醒意味着青年人不能被动地等待社会去解决他们发展中的问题,更要重视自己的主体性,应该积极地寻找解决各种问题的对策,优化环境,广泛地参与经济生活(如工作和发展),广泛地参与政治生活(如决策过程和权力分配),广泛地参与文化生活(如艺术、音乐、文化价值和表现),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如社区参与和同代群体活动)等,从而对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的双重乐章的精美交汇
  
  时代造就青年。人们说青年代表着未来,更多的是从新陈代谢的必然规律而言。虽然说青年在历史长河中总能发挥这样和那样的进步作用,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作为社会中特殊体群的青年,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均衡的。一般来说,青年能对历史发挥多大的作用,要看其所处的时代对青年特质(包括青年的长处,甚至是一部分“短处”)的需要程度,不同的时代对青年自身所具有的创新、前倾等特质的需要不同。相比较而言:在从旧时代走向新时代,在革命或改革的历史过程中,社会就特别需要青年的热情、青年的朝气、青年的敢想敢干、青年的敏感、青年的创造力、青年的反传统、甚至是青年的一点点冲动,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年会给一个变动的社会提供天然的动力源和群体基础。“五四”运动正是发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中,青年人在“五四”运动中发挥的生力军和先锋队的作用是与“五四”特定的历史时代紧密相关的。今天的时代与旧中国的“五四”时期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社会内在矛盾运动和对青年作用的需要上有某些相似的特征: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矛盾空前激烈和凸现,呼唤变革,崇尚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二是社会思想领域空前活跃,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方式等层出不穷,社会整体形態呈现出革新跃动之势。三是青年群体处于社会矛盾旋涡之中,既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受改革开放中社会矛盾影响最大的人群。所有的这一切证明,当今时代是一个更需要青年发挥作用,需要青年参与的时代。
  青年创造时代。时代造就了青年,而青年并不是被动地适应时代,而是主动地创造时代。人民创造了历史,而青年、中年、老年群体在不同时代所起的作用、所占据的社会地位却不尽相同。说青年创造时代,更多是指现时代文化传播的主色调,是指青年人正将时代赋予他们的种种特征和品质,以及他们正在发展的社会性,特别是那些符合时代精神的社会性,通过自身的努力辐射至整个社会,影响和带动更多的社会群体,从而极大地促进历史的发展。这的确是特定历史时代的特定现象,当一个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在急速的社会文化变迁中,青年人往往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教化者,而成年人和老年人却在很多方面成了受教化者,这就是今天的特殊的“反向社会化”现象。“五四”运动是青年的运动,是思想解放的运动,是从几千年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的禁锢下解放出来的社会运动,恰恰是青年影响全社会的生动体现。当代青年经受了改革开放的洗礼,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富有理想,拥护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他们热爱祖国,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他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勇于面对压力,勇于参与竞争,努力追求事业成功;他们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创新意识和创造活力不断增强;他们面对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意识更加自主,追求更加多样,个性更加鲜明;他们顺应世界的大变革大调整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这些品质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与当代青年跨世纪的历史使命相对应、相一致的,这些品质通过青年人传播至社会的方方面面,必将对时代产生巨大的变革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新的时代正在青年的推动下孕育发展。
  
  在继承中弘扬“五四”精神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在“五四”运动中和“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了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新时期的爱国当以复兴中华为核心,同时随着中国 在国际社会的不断提高,中国对世界的影响逐渐增大,这种爱国主义更要增添热爱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和谐,珍存地球生态发展的内容。
  进步是社会的要求,更是青年的特长。陈独秀在1915年9月《敬告青年》中歌颂了青年的进步性:“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他敬告青年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达了对青年推动社会进步的美好期待。今天,在进步的任务上我们要充分发挥青年的创新精神,鼓励当代的青年积极顺应时代,适应民主、市场、法治、人权等进步要求,往進步的方向做事而放弃世俗和无为,放弃懦弱和退步,真正成为挑战旧文化的积极的创新力量。
  民主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价值体系。“五四”运动之前,近代先进的思想家对种种封建思想观念做出批评、修正,进而宣传民主思想,但他们更主要是从民主、自由能救国、能使国家富强这一角度展开论述的。而在新文化运动的论述中,民主和人权本身即是一种基本的价值体系,进一步说,是比国家、民族更重要的价值体系。在新的时期,要弘扬民主精神,特别需要培养青年的民主意识,重在注重权力和义务的平衡,认识到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种议事决策机制,这种机制主要表现为三个原则:多数原则、程序原则和少数原则。要鼓励青年积极参与社会基层民主实践,从竞选、答辩、投票等环节入手,一点一滴地培养青年的民主意识、民主作风、民主习惯、民主思维方式,学会民主的运行规则,通过这些具体的民主实践,引导青年珍惜和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增强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科学是一种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这种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是社会发展、演进的重要前提。“五四”的先哲们提出在社会转型时仅有一种大无畏的勇气远远不够,要完成这种转型,同时需要认知体系的变更,应该用新的认知系统取代旧系统,因此,他们才提出要以科学作为新的认知体系。要用科学精神、态度审视世界,才能感觉、发现旧制度的不合理,要建立新制度。在新的时期,我们不仅要推动“五四”先哲们提出的科学理念,更重要的是在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寻找科学理性精神的支点。传统发展观是以单纯的经济增长为目标的片面的发展观,它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把发展过程归结为物质财富的增加过程,以经济指标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唯一标准,这种发展观是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的产物。科学发展观是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新发展观,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它以人为中心、最终目标是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与其发生的文化、生态、经济、政治和精神环境不可分割。秉承科学发展观,当代青年就要以人为本,积极努力起来,促进青年自身的和谐(生理和心理),青年各群体的和谐,青年与中老年代际和谐,青年与自然的和谐,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和谐的积极力量。
其他文献
浩瀚的星空中,他如一颗璀璨的星辰,照耀着脚下的祖国疆土;汹涌的波涛中,他如一朵激荡的浪花,汇聚成势不可挡的力量;巍峨的山脉中,他如一块坚硬的磐石,承载起山峰的雄壮。“王者健行。”王健对自己的名字这样解释道。他是山东青岛边检站监护二中队队长,是无数基层边防官兵的缩影,是构筑起祖国边防部队打击犯罪、维护边疆和谐稳定的力量之源。    “奥运安保的奖牌是最好的礼物”    奥运会帆船比赛项目将在美丽的海
期刊
16岁那年,一位“准童工”进了一家军工厂当了名喷漆工。18岁那年,他穿了一身肥大的军装进了军营,当过报务员,喂过猪,做过炊事员和文书。到地方后,从临时工干起,最后成为一名公务员。这位自称“业余诗人”的公务员没想到自己还获得了“中国十佳诗人”的桂冠。  做官,需要严谨与稳重;作诗,需要浪漫与激情。二者在“官员诗人”车延高身上得到了一种完美的契合。“诗歌对我来说,是从政过程中观察生活的另一只眼睛。”车
期刊
认识他是个偶然,偶然的朋友聚餐,偶然的邻座。只是他很特别,特别的不是他的儒雅、沉稳和帅气,特别的也不是他开口磁性声音里带出的果敢和霸气,特别的是他的目光,如水的、深邃如海的目光。宋长有,军人,在大连有着多家企业的老总,在大连、在黑龙江赫赫有名的黑龙江商会秘书长。  黑龙江商会这个老总云集的地方居然从进门便是满室的墨香。门廊一侧的满桌墨宝和他的办公室的条幅浑然一体,如果不是那偌大的黑龙江省领导、大连
期刊
李小琳深思好学,结合自己的修身励志历程和现代管理实践,提出“静水深流”的和谐理念。为什么选择“静水深流”作为企业文化的定格呢。    一个企业的正常有效运转,有两条纽带发挥作用,一是产权制度纽带,另一个就是精神文化纽带。而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是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李小琳说,世界著名的“长寿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有特色鲜明、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企业能否不断发展,成为和谐企业,融入
期刊
策划 李而亮 陈安钰 执行 余 玮    90年前的5月,军阀当政,国衰民穷,为抗议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转让给日本的无理决定,身在人生春天、心系天下安危的北京青年学生发起伟大的“五四”爱国群众运动。他们高扬民主、科学大旗,奋不顾身、救亡图存。  90年后的今天,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我们正前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中,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成为当代青年的时代命题
期刊
眼前打扮时尚而靓丽的受访者,就是当年在水中两臂划动,犹如蝴蝶翻动双翅,优美动人的“池中蝶后”钱红。自1993年退役来,钱红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出,但她当年奥运夺冠的光环依然印留在人们的脑际,她今天生活的近况与事业的境况仍然被人们所挂牵。    冒险赛:12年的拼搏就是为了58秒62    成为奥运会冠军,是每一个运动员至高的追求。回忆起巴塞罗那奥运会100米蝶泳决赛,钱红和她当年的教练至今心有余悸
期刊
美丽不是女性与生俱来的,而领导力更是后天历练的,只有将两者兼修融合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领导力。对于“美丽”一词,李小琳是这样解释的:“美丽”就是“美丽加能力”,即“美力”。    每当美丽大方、衣着得体的李小琳一出现在公众场合,照相机、摄像机都会把镜头对准她,因为她的家庭背景或个人职业身份,更因为个人魅力。她是媒体公认的美女,丝毫看不出年龄的痕迹,得体的装饰更是衬托出她的职业形象。  睡前静坐,是李
期刊
年轻的创业者要具有什么样的气质?偶然,我看到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有关论坛讨论这个问题。这次创业论坛上,著名创业家尹明善写了一个条幅送给青年创业者,条幅写的内容是:“勇进一步天地宽”。  当节目主持人就条幅的内容问及另一位著名创业家柳传志时,他说,尹明善先生的勉词,代表了他的成功和智慧。就我自己的经验来看,在创业的初期,勇气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局面做大了,每当要做重大的决策之前,我们都是非常审慎地去思考,
期刊
在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发挥了关键作用,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劳动仍是人生存所必需。除不具备劳动能力的未成年人、老人和残疾人和少数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外,人们都需要用劳动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存,同时推动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排除影响分配的各种不公平因素,从理想的状态说,一个人劳动的成效如何,决定了他的生活水平和在社会中的位置;一个国家里人民的劳动成效如何,则决定了这个国
期刊
在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一项对未来年轻干部進行的调查给时代精英们增添了底气。4月上句,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题课调查网,对全国31个省份1.5万人的调查表明,70.4%的公众表示对未来的年轻干部“有信心”,其中22.1%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  我觉得中青报搞的这个调查很有意味。对年轻干部进行公众信心调查,不搞过去的,不搞现在的,而搞“未来的”。未来的年轻干部还没有走上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