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让课程超市评价更精彩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z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课程超市”是指为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在自主开发、建设丰富的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将三级课程一体化,为学生提供的多元化、有层次、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学校“课程超市”是对选择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的主动响应,它以学校给学生“配餐”和学生“点菜”的方式,使每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课表,各校课程超市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教育生态。展示活动是课程超市的重要环节,激励了学生学习,丰富了学校活动,活跃了校园文化——展示,让课程超市更精彩。
  一、精彩在形态,展示让评价形态更活泼多样
  1.静态作品展览。学校“课程超市”的内容很多是书画类、手工类、制作类,学生学习成果往往可以以一件作品呈现,比如一副书法对联、一枚篆刻印章、一件山水小品、一幅剪纸窗花、一件泥塑动物、一件折纸游轮等等,都能够直观具体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水平。学生作品,既是阶段性的学习成果,更是客观评价学生学习状况的依据。
  2.动态节目展演。课程超市的另一类内容是一些动态的项目,比如舞蹈、演唱、诵读(朗诵)、跆拳道、戏曲(曲艺)……这些内容的成果一般要以表演、演出的形式出示,一段绘声绘色的讲述,一曲声情并茂的演唱,几下虎虎生威的拳脚,几招婀娜多姿的身段,……学生的专注和投入,快乐和享受,他们的基本功和表演力,舞台感和灵活性都尽收眼底,活灵活现。
  3.现场操作展示。有些项目,如民俗风俗类的包粽子、包饺子等,需要考查学生的动作规范和卫生习惯;如毛笔书法,需要了解学生的握笔姿势、坐姿、起笔、收笔等基本规范;如剪纸、篆刻等,需要关注学生的设计、起稿、运刀刀法等基本功;……总之,对程序性的技能和技巧有特别要求,着重技能本身,关注技巧应用和熟练程度,适宜现场操作展示,以增强过程性和现场感,凸显独立性和真实感。
  4.常态作业展评。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评价既是为了检阅和检测,更是为了诊断和激励,特别需要关注日常的点滴进步和提高。加强日常作业要求和管理,提高作业练习的质量和效果,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做好经常性的作业展评,是一条有效的措施。包括当堂练习性作业、课外巩固性作业、自主创造性作业、阶段提高性作业等展评,可以有效记录学习过程,留下成长和发展足迹,还原原生态的学习历程,检验学习态度和投入状态,是一种很好的评价形式。
  5.多维互动展示。开设课程超市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些课程需要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由团队合作来完成。每个团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都会有好的创意,会采取不同的途径和做法。多维互动的展示形式能很好地呈现这些成果:让学生交流自己组如何设计、如何分工、采用何种途径、运用哪些手段、借助什么工具、到过什么地方、得到什么结果等等,……同组成员相继补充和完善,老师和同学还可提出问题,竞相交互。这样的展示,可以促进思维的互撞、感受设计的优劣、展示各组的智慧、尽享合作学习的优势。
  二、精彩在过程,展示让评价过程更客观全面
  1.展示让评价主体更多元。所谓展示,就是公开亮相,受众自然是多元的,既有教师,也有学生,更有家长和社会人士。他们观看作品展览、节目展演、现场展示和作业展评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评价的过程,这种评价有自觉的,也有不自觉的;有特意的,也有无意的;有专业的,更有非专业的……这种评价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基于不同的出发点、持有不同的价值标准、拥有不同的学科背景的评价,这种评价更多的是自判自赏自言自语式的独自评价,更多的是作为评价的评价者而存在,更多的是作为评价者的土壤而显现价值。展示,不但是评价主体人员上的多元,更是主体身份、角色、意义上的多元和介入程度上的多元;展示,实现了评价主体全方位的多元化。
  2.展示让评价内容更绿色。展示,使教学质量“拿得出,看得见”,使之外化为视觉形象呈现出来,甚至定格为物质形态展现在那里。展现出来的作业和作品往往和盘托出,呈现的是浑然一体的全貌;展演的节目和操作全程毕现,展现的是原汁原味的全过程。展示性评价,就是让客观内容直观呈现,避免主观取舍、刻意修饰甚至人为遮掩,使评价内容不走样,不变味。
  3.展示让评价过程更生态。让作品自身说话,不先入为主的人为干预和主观引导;全过程呈现和全面貌展现,也避免了结构性展示的主观倾向;集中在一起展示,可以相互比较和相互印证,优劣自现,长短互补;展示过程中随机生成的灵感和创意,相互激荡,新意迪发;更难能可贵的是,每一件个体作品置身于众多作品之中,自我比较、自我对照、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提高,促进后续改进和提升,实现了评价的最终目标和最好价值。
  4.展示让评价结果更真实。展示的作品、汇报的成果、演出的节目、参与的演讲等,有的是即兴的,有的是现场的;有的是公开的,有的是需要经历较长时间考验的;有的是让不同对象参与评价的;有的是通过师生共同评定的。因此,它的结果更加可信,对学生的教育和促进作用更大,评价所起到的价值和意义更广泛和长远。
  三、精彩在文化,展示让评价文化更多元
  1.强化了激励功能。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作品入选展览、节目入围展演、进入现场操作展示,都可以是一种具体的阶段追求,有强大的目标激励作用;优胜劣汰,争取入围,可以不断提高标准和要求,具有显著的竞争激励效应;作品和节目,自我诊断,自我欣赏,自我鞭策,自我提高,更是一种自我激励;争取获奖,公开拥有一个好的名次和评价,已转化成了荣誉激励。
  2.丰富了校园活动。将分散的课程超市的学习内容,集中在一起以成果的形式展示出来,已经将静悄悄的学习演变成了轰轰烈烈的校园活动,增添了许多的校园活动元素和活动形式;在家长开放日、学校庆典、承办赛事、接待考察等活动期间,安排这些展览、展演和展示,进一步活跃、丰富甚至支撑了这些活动;在策划、筹备和遴选展示活动过程中,必然派生出很多过程性的活动,成为校园生活中的精彩乐章。丰富的校园活动已经集聚成了强大的评价引擎。
  3.充实了学校文化。展示推动着系列阵地建设,进一步改善了校园环境,比如课程超市室内的作业陈列区和展评台,魅力教室中的“学生风采”展示栏,宣传窗中的定期展板,走廊上的精品展框,专项活动中的大型展板,定期不定期的“星光舞台”,校园网上的“我型我秀”……作为校园环境建设的一分子,充实了学校文化。
  4.构建了和谐关系。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充满生机的时空,需要建立起人人平等、和谐亲密的共学关系。将课程超市的成果,通过展示、欣赏、评析等活动,创设了一个共享、互学、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在共同体验和分享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了和谐教学关系的建立。
  (浙江省绍兴市稽山小学 312000)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教学的偶发性因素是无法避免的,这就是说课堂教学的资源除了能“预设”,也肯定会有“生成”,而这些在教学中无法预料的生成资源往往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和意外性。在课堂中面对非预设的生成资源,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把握住机会并采取合适的策略来纠偏扶正、指点迷津,最终提升学生的知行水平。  【关键词】预设 生成资源 偶发性  工作多年的教师,因为有了知识和经验的累积,逐步进入驾轻就熟的教学常态——
中等卫校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形成技能.其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检验专业的<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微检>)学科中,实践教学的学
日前,上海市质量监督局陈晓军副局长、食品生产监督管理处郑万军副处长等一行专程到市包装技术协会,就行业协会在食品生产、食品相关产品方面的安全性治理: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政府
我院于1995年4月以来,进行了2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国庆长假过后,钼业人士带着对后市的迷茫重返市场。由于对节后钼精矿市场需求以及价格走势缺乏足够判断,近日不少钼业厂商和贸易商进行试探性询盘,但供应商多表示无法报价。有厂
分析了奥斯麦特熔炼炉渣的含铜形态和损失途径,提出了降低渣含铜的几点建议及应采取的措施,以达提高金属回收率,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目的。
阐述了电子皮带秤的使用精确度更多地取决于其安装位置和安装质量.同时指出,选择哪一条皮带输送机安装电子皮带秤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摘 要】品德课程是养成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帮助其参与社会、学会做人的综合课程。在品德课堂上,教师可以围绕相关主题形成核心目标,展开有效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待人处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价值取向。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学会换位思考;“我离不开你,你离不开我”,形成生态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形成共赢观;“同忧愁、同快乐,互相关心”,
小学作为技术素养的启蒙阶段,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技术学习兴趣、基本技能及基本的操作规范。对于一堂劳动与技术课来说,精准定位技术点的目标,有效落实技术要点,对提升学生技术
所谓教学切入点,就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突破口。在阅读教学中,选准切入点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找准了教学切入点,整堂课就有了明确的线索和方向,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循着这个切入点,沿着正确的路径逐步进入语篇、理解语篇,这是学生高质量理解语篇的开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扎扎实实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在追求有效、有序、有趣的英语阅读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