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钟叔河
出版:湖南美术出版社
经典之文与点睛之笔
乔志明
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读了钟叔河先生的《念楼学短》合集。该书分为5册,分别名为《逝者如斯》《桃李不言》《月下》《之乎者也》《勿相忘》。这套书,使笔者在阅读中常常拍案叫绝,阅读毕不禁跃跃欲试,难遏“一吐为快”之念。
该书共收录文章530篇,编为52组,精选的全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佳妙短文,涉猎的范围十分宽泛,除了选自经史子集正统典籍外,还有许多选自散存流布的各类书籍,有笔记、随笔、文论、诗话、游记、日记、书信等,内容涉及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官场、市井、家庭、朋友、民俗、风土、工艺、技术、风光、景致、人物、逸事、掌故、植物、药材等。选文时间跨度从春秋直至民国,几乎涵盖了我国有文字相传的全部历史时段。
全书以所选文章为主旨,每篇分编四部分,分别为原文、注释、今译、点评或议论。原文冠名“学其短”,今译冠名“念楼读”,点评冠名“念楼曰”。作者在序文中提到,希望读者不要将这套书简单看作是“古文选本”或“古文今译”。用他的话说,“念楼读”是他对古人文章的读法,“念楼曰”是他借题“曰”上几句,文责自负。
读罢这套书,笔者认为有“一短三妙”的突出特征使其魅力四射。
“一短”:即所有的文字都简短凝练,选文几乎全在百字以内,最短的只有六个字,包括作者的“读”和“曰”也都在几百字以内,堪称“短文尽境”。对于有兴趣书写短文章者无疑是参照宝鉴。
“三妙”:一是选文妙。按照作者确定的标准,首先是短文,其次必须是好文章,使量与质高度契合,所有文章哲理性、故事性、史料性、趣味性各有韵致,可读性极强,成就了所选文章的经典性。多数的文章作者都是古代名人;但所选的往往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而是从不同寻常的独特角度,选取了他们流传于世却又并不广为人知的文字;进而从不同侧面彰显了作者的性格、品行、才学和建树,以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等情况。也有不少文章的作者名不见经传,甚至无从查考,钟叔河注为“不详”,但文章“短”而“好”,同样入选。
二是解读妙。所谓“念楼读”,笔者读后的理解就是作者对所选古文的独特解读。这种解读是古文今译、原文阐释和白话文改写的“三合一”。作者在“念楼读”中,不但将古文原意加以说明,而且对理解这篇古文需要的背景知识和其中的掌故用典都一一交代,并将自己的理解与体悟融入其中,从而使读者在阅读时感到通透明了,心领神会。特别是作者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史功底和精湛的文字驾驭能力,不拘泥于对原文的逐字今译,使每一篇“念楼读”都成为了一篇美的白话散文,与原文交相辉映,格外增色。
三是点评议论妙。“念楼曰”是对原文在解读基础上的意义升华和现实观照,往往联系时事、时俗、时风、时政、时弊展开议论,或褒奖,或贬斥,温文尔雅而又洞见迭出,为读者独辟了一条阅读古文的蹊径,获益颇深。“一短三妙”使这套书实现了经典之文与点睛之笔的完美结合。
出版:湖南美术出版社
经典之文与点睛之笔
乔志明
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读了钟叔河先生的《念楼学短》合集。该书分为5册,分别名为《逝者如斯》《桃李不言》《月下》《之乎者也》《勿相忘》。这套书,使笔者在阅读中常常拍案叫绝,阅读毕不禁跃跃欲试,难遏“一吐为快”之念。
该书共收录文章530篇,编为52组,精选的全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佳妙短文,涉猎的范围十分宽泛,除了选自经史子集正统典籍外,还有许多选自散存流布的各类书籍,有笔记、随笔、文论、诗话、游记、日记、书信等,内容涉及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官场、市井、家庭、朋友、民俗、风土、工艺、技术、风光、景致、人物、逸事、掌故、植物、药材等。选文时间跨度从春秋直至民国,几乎涵盖了我国有文字相传的全部历史时段。
全书以所选文章为主旨,每篇分编四部分,分别为原文、注释、今译、点评或议论。原文冠名“学其短”,今译冠名“念楼读”,点评冠名“念楼曰”。作者在序文中提到,希望读者不要将这套书简单看作是“古文选本”或“古文今译”。用他的话说,“念楼读”是他对古人文章的读法,“念楼曰”是他借题“曰”上几句,文责自负。
读罢这套书,笔者认为有“一短三妙”的突出特征使其魅力四射。
“一短”:即所有的文字都简短凝练,选文几乎全在百字以内,最短的只有六个字,包括作者的“读”和“曰”也都在几百字以内,堪称“短文尽境”。对于有兴趣书写短文章者无疑是参照宝鉴。
“三妙”:一是选文妙。按照作者确定的标准,首先是短文,其次必须是好文章,使量与质高度契合,所有文章哲理性、故事性、史料性、趣味性各有韵致,可读性极强,成就了所选文章的经典性。多数的文章作者都是古代名人;但所选的往往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而是从不同寻常的独特角度,选取了他们流传于世却又并不广为人知的文字;进而从不同侧面彰显了作者的性格、品行、才学和建树,以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等情况。也有不少文章的作者名不见经传,甚至无从查考,钟叔河注为“不详”,但文章“短”而“好”,同样入选。
二是解读妙。所谓“念楼读”,笔者读后的理解就是作者对所选古文的独特解读。这种解读是古文今译、原文阐释和白话文改写的“三合一”。作者在“念楼读”中,不但将古文原意加以说明,而且对理解这篇古文需要的背景知识和其中的掌故用典都一一交代,并将自己的理解与体悟融入其中,从而使读者在阅读时感到通透明了,心领神会。特别是作者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史功底和精湛的文字驾驭能力,不拘泥于对原文的逐字今译,使每一篇“念楼读”都成为了一篇美的白话散文,与原文交相辉映,格外增色。
三是点评议论妙。“念楼曰”是对原文在解读基础上的意义升华和现实观照,往往联系时事、时俗、时风、时政、时弊展开议论,或褒奖,或贬斥,温文尔雅而又洞见迭出,为读者独辟了一条阅读古文的蹊径,获益颇深。“一短三妙”使这套书实现了经典之文与点睛之笔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