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防灾减灾”的文化素养探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a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灾难是自然的怒吼,生命是文化的流传,对防灾减灾文化的探究,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更是对生命的尊重。防灾减灾是人固有的潜在的意识形态,正是这种意识形态的历史性,导致了“征服自然,敌对自然”的错误观点。本文意在凸显防灾减灾重要性,以及如何将防灾减灾提升为人的一种文化素养。
  【关键词】:防灾减灾;文化素养;教育
  一、“防灾减灾”的文化素养:适应生命教育的诉求
  文化素养的本真就是锻造和提升生命智慧,把人引向希望和幸福。 纵观人类数百万年的发展史,地球养育了人类,提供了人类繁衍生息的各种资源,同时,地球也以各种自然灾害考验着人类的智慧和生命的顽强。回首人类社会数千年的文明史,人类在不断创造文明成果的同时,也给赖以生存的自然增添了累累伤痕,人为的灾难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吞噬着社会财富,人与自然的冲突日趋激烈。
  探索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保护自然,趋利避害,珍爱生命,防灾减灾,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
  2016年9月30日,笔者成立江苏省教研重点课题《生命视域下的减灾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子课题《自然灾害的防与治》研究组,对“防灾减灾”的文化素养进行“原点”创新,继而“顶层推动”,而“原点”创新始于对防灾减灾概念进行新的诠释:
  防灾减灾教育以灾难知识教育为起点,以灾害观(即是一种基于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对自我的认识,是建立在一定的自然观、历史观和生命观等基础上的对灾害的理解)培养为纽带、以防灾减灾技能教育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进应对灾害的生命教育,引导人类理解死亡,珍惜生命,遵循生命之道,提升生命价值,让人类掌握应对恶劣环境和灾害对人类危害的知识和逃生自救技能,学会面临突发事件的自我保护技能。
  本文笔者认为:
  防灾减灾教育是一种敬畏自然与关爱生命的课程。“有所敬畏才能有所约束”,只有当我们怀着由衷的敬畏与感激之情, 去平静地看待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 才會从心底善待每一个生命, 才能与大自然平等相处。
  防灾减灾教育是一种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相融合的课程。通过灾害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关系的调整与平衡,形成新的关系,并启迪、教化天下,使人类对灾害的理解逐渐成为一种全面深刻的文化,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
  防灾减灾教育是一种价值坚守与责任担当的课程。灾害发生时,人们在逃生避害的过程中,涉及优先逃生、合作自救,以及困境中是舍己救人还是自我保全,不同人群之间的责任问题在当今灾害发生过程中已经突现出来,我们不能回避与无视。本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不只是强调知识、技术、方法,也涉及到伦理层面的教育,这样的教育能培养出有大爱有责任的优秀人才,这是一种公民情怀。
  防灾减灾教育是一种探索发现与主动创造相结合的课程。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一个始终伴随着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的生死历程,从灾害预防和备灾发展到现代社会灾害风险评估和全新的安全理念,这是知行合一的过程。
  课题组的合作场馆江苏省减灾教育课程基地是让人类认识生命,尊重生命,让学生树立生命意识。感悟生命,让人类学会敬畏生命,超越生命。明白掌握一定的救人和自救的方法与技巧的紧迫性与重要性。由爱己、爱人推广到爱众生,适应环境,促进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的和谐共处与发展。
  二、探究架构:系统的顶层设计
  课题组的创建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对文化素养理念的泛化认同逐步上升到具有精气神的深刻认识,促进参与者以理解的、积极的、主动的行为方式推进课程建设。防灾减灾的课题组的创建是一个目标不断创生、逐步清晰、动态发展的反思性实践过程,是经过分析、选择、实施、评估等环节不断调整。适应人类发展需要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如下图)
  多元整合,提升人类综合学习力。
  融合不是不同领域的简单拼合相加,而是指经过整合后的综合体系。学科融合,是用一种整合的思路去找到不同领域间的联系,灾难之间的联系,灾难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整”的概念包含去掉重复的教育内容、整合时间、人员重复交叉安排,“合”的概念是通过多重举措,最终使部分之和大于整体,达到1+1>2的效果。
  三、文化素养统整:规范、可行的文化素养
  注重生命关怀,坚守人类立场,尊重发展规律是当前教育改革倡导的理念,也是防灾减灾文化素养探究的主旋律。
  防灾减灾文化素养探究融入生活。
  生活是人类发展的核心载体。在课题组发展过程中,以防灾减灾文化素养内涵为价值标准,系统思考防灾减灾文化素养理念、目标、性质、内容、实施建议和评价要求,将防灾减灾文化素养进行实际转化,为更好地推进课题组的建设,融入防灾减灾文化素养理念,整合人类传统、社区资源等优势,构建出一套适合人类发展、有层次、有选择的课程体系。让文化素养意识无所不在,课题组为人类提供适切的服务。
  四、前瞻与期待:展望生命教育的明天
  行走在“生命教育”的路上,不断改进教育方式。
  对此,课题组描绘下一步的愿景:进一步建立减灾教育目标导航体系,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提升,转到深度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上来,这样减灾教育才能落地生根,生命教育才会有质的突破。
  防灾减灾文化素养的探究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整体的活动,课题组将不断努力,积累更多的经验,更加扎实、高效地推进课题组的成长,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创新我们的课题组,改变当今社会环境。通过课题组建立和运行,进一步让人类体验生命的可贵与生活的幸福,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让“热爱生命、远离灾害”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共识。
  生命教育既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实践和探索,生命教育永远在路上。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课题组的生命教育之路,会越走越好。
  作者简介:李思聪(1995.08.13—),男,籍贯:山东郓城,云南大学滇池学院2016级数学与应用数学班,研究方向:教育科学研究。
  张仕橙(1997.10.30—),男,籍貫:云南红河,云南大学滇池学院2016级数学与应用数学班,研究方向:教育科学研究。
  刘梦珂(1997.03.20—),女,籍贯:江苏丰县,云南大学滇池学院2016级数学与应用数学班,研究方向:教育科学研究。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一期重点课题“生命教育理念下减灾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2015JK11-Z014)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是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追求的是人文价值,因此“柏拉图”在当时更多的是人类的特殊符号,古代世界智慧的象征,而不是一个进行研究的哲学家。文艺复兴的人文学者试图和解两种势不两立的观念——古典主义的美与基督教教义的完美道德。美学的和伦理学的观念混含在他们的思想中,这种调和论的观念始终贯穿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柏拉图主义思想之中,从而使文艺复兴艺术家的创作普遍受到新柏拉图主义
期刊
【摘要】:创新精神的实现也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文学作品的精神创新更是如此。它是在具有一定历史前提的条件下所产生的特殊产物。《诗经》便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文学产物,可以说《诗经》便是周代礼乐制度的历史文化,它的内容包含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社会生活及思想等等,也是代表周代礼乐制度及文明的典藏之作,《诗经》的产生及创作乃至后来的流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周代礼乐:《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研究从未停止,尽管如此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多争议。马克思哲学中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哲学的基石,要求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要有全面正确地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  【关键词】:马克思;实践观;实践哲学  不可否认,长久以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一直是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一切理论最主要、
期刊
【摘要】:亚里士多德根据研究的对象和和目的的不同对科学进行了分类,将伦理学划分为实践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善,即怎样通过伦理德性和理智德性获得幸福,达到人生的成功,使人真正成为人。《尼各马克伦理学》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伦理学巨著,德性伦理思想可以说是西方德性伦理的源头。本文试图解读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德性观,追求实践的伦理精神,对于我们当下的伦理学研究与发展是极有裨益的。  【关键词】:亚里士多
期刊
【摘要】:无论一个词如何演变,只要演变后的它还是以一个实词的身份存在,那么它一定在它的所在的短语或句子里充当语法成分。本文主要通过查阅《论语》上下两册,找出“师”所出现的全部句子,发现“师”演变到春秋时代还是一个实词,仍然充当句法成分。  【关键词】: 师;语法;语法作用  《论语》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许多语言研究者都对《论语》颇感兴趣。本文是在笔者开辟与其他研究者不同的语言研究道路的基础
期刊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中,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问题备受关注,而环境生态技术在当前环境治理领域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受到社会高度重视。对于环境生物技术而言,其所依赖的是生物体,对其进行一定方式的利用,最终实现降低或者消除污染的目的,强化环境净化目标的实现。立足环境生物技术,关键性的学科类型为环境工程与生物学技术,重视开展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推广。本文立足环境生物技术发展实际,全面探讨了其应用情况,对其未来
期刊
【摘要】: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作为新媒体技术发展和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表现特征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政府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舆情监测的一种新的尝试。新媒体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质量得到了飞跃提升。民众利用新型媒介向政府机关咨询相关事宜、传递诉求、曝光社会不平事件,各国政府通过网络舆情来了解民生信息、引导舆论正确发展、为民解忧。网络舆情利用新媒体自身具有的高效、精准、便捷
期刊
【摘要】:在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针对我国钢琴产业的升级进行研究,旨在探索新的产业移动途径,优化乐器产业格局。运用文献分析法,结合国际产业转移发展状况,分析我国钢琴产业转移演变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对钢琴产业升级途径的探索,具备一定的研究实效,加速了产业结构优化。  【关键词】:国际产业转移;乐器产业;钢琴产业;转型升级  一、全球乐器产业发展历史与产业转移动因  (一)全球
期刊
【摘要】:全面改革的深化实施下,企业的治安管理工作也要加强,及时转变工作的模式,保障企业的治安。本文主要就新的形势下企业治安保卫工作职责,以及治安保卫工作的现状加以阐述,然后对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影响因素和优化策略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对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顺利实施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治安保卫  0.引言  治安保卫工作是保障企业的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秩序维护工作,只有
期刊
【摘要】:当前,社会经济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企业为了适应新环境,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将新常态作为严重背景,对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立足新时期,要重视对制度的不断健全与完善,与企业经营发展的全过程进行积极结合,强化潜力的挖掘,扩展工作空间,积极创新工作模式和手段,培养高素质和能力的政工队伍,强化企业在新时期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前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