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xiaoqianq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教师应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结合高中生的个人发展需求,改善现有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说,教师应对教法进行创新,采用现代化教学理论和设备,将历史学科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相融合,创新教案,为历史课堂增添更多新的内容。对于历史教师而言,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历史教育情怀、课堂统整能力较弱、忽视教学的引领作用,这些都是阻碍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原因在于教师没能及时领悟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没能突出民主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通过以新课程为视角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这对其专业发展展开了以下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历史;专业发展
   一、 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历史教育情怀
  教师具备较高的历史教育情怀是其教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历史教师富有教学激情和理想的重要品质。由此可见,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只是在思想意识层面认可教育情怀,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其真正落实。教师教育情怀的欠缺,会使他们丧失教育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极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最后使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应有的课堂激情,没有相应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内部动力的缺乏是阻碍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教师课堂统整能力较弱
  很多高中历史都能够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优质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设计方案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但是其效果却是参差不齐的。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调研也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师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多种问题,如教师对于教学理念的解读比较盲目,对于教学方法也只是凭借主观臆断进行生搬硬套,这些都暴露了他们对于新课改教学理念认识不透彻的问题,缺乏深度整合的意识和能力。另外,教师所采用的教学语言以及教学形式比较僵硬,没能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进行灵活调整。由此可见,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并没有真正抓住新课改理念的精髓,缺乏科学的课堂统整能力。
  (三)忽视教学的引领作用
  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德育性,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关注学科的引领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构建其完善的历史学科素养,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以促进其历史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历史教学评价教师只是参考学生的成绩,很少关注到历史学科的德育因素,忽视历史学科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
  二、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对策〖HT〗
  (一)提升教师的历史教育情怀
  1. 善于创设课堂情境
  一节优质的历史课堂应具备情感教育因素,这种情感收获的主体不仅仅是学生,更是课堂的引领者和促进者,也就是历史教师。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对于课堂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应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技能的习得以及情感的熏陶,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在课堂活动实施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唤醒自身的教育情怀。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教师应善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根据场景的设置为课堂增添诸多情绪色彩和生动的形象,从而激发教师积极的教学态度,使其获得最佳的教学情感体验,唤醒他们对教师职业的激情与坚定的信念,从心理机能层面促进其专业发展。其一,情境设置有助于陶冶人的情感,净化心灵。在教学中注重情境的设置,能够为历史课堂增添仪式感,使其对自己的职业产生敬畏心,为理想而教,为大爱而教。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教师注重课堂情境的设置,对于学生思想意识能够产生有益的影响,正所谓“里仁为美”“无言而教”这些是孔子提出的具有陶冶功能的教学理念,注重情感体验。情感体验犹如教学过滤器,能够过滤教师和学生的消极因素,将积极因素放大,最大限度地达到净化和陶冶的情感的目的,使得教学活动更具灵活性和感染力。其二,情境设置能够起到暗示和启迪的作用,激发教师的教育情怀,情境设置能够激发教师投入教育事业的积极性。情感体验所达到的效果是能够激发教师的教育情感,在自身丰富教师经验和生活阅历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教育事业的信念,达到启迪教师思想的作用,更好地唤醒他们的教育情怀。
  2. 增添教学仪式
  对于现如今复杂的教学环境而言,教育具有很强的工具性,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具有教条化、功利性以及应试性特征。这种应试教育模式使得教师感到一种强烈的无力感,他们在教学中变得迷茫、浮躁,缺乏科学教育思想的引领以及对教育行业的憧憬。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激情,而教师的激情是由外部环境以及内在机制共同决定的。因此,长期的职业倦怠以及较低的教学效能感需要为教学活动增添仪式感的内容,激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理想和情怀。仪式也称为入戏,
  是一种为了环境唤醒教师教育激情与理想的重要手段,激励着他们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必要形式。仪式能够增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可度,使其做一名具有情怀的教师。此外,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利用仪式坚定自身的信念,如学校可以在教师入职前开展入职仪式,提升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在教师教学的疲倦期开展激励仪式,唤醒他们最初的教育理想和情怀;在教师退休前举办送别仪式,升华教师的教育情怀,加强在职教师为教育事业奋斗的坚定信念。
  (二)强化教师的课堂统整能力
  1. 教师转变自身教学观念
  对于高中历史教師而言,在新课改背景下应及时实现自身教学理念的转变,熟练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教学活动的变革提供科学的思想依据。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会使得教学行为与教学理念无法同步,难以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专业引领的方式来坚定自己的思想、更新自己的理念。以专业引领的方式能够促进高中历史教师将最新的教学理念纳入自己的教学认知中,是促进其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与专家相比,高中历史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模式方法存在很大的不足。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历史教师注重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不断进行教学经验的总结。但是历史教师受自身教学能力的局限性,往往陷入自身模式化的误区当中,即使发现问题,却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改进。专业具有较强的教学理论素养,具备较高的审视教学行为的能力,他们也能够从专业化的视角剖析教学行为,从整体上提出更加专业化的解决策略。   2. 创造性模仿教学统整行为
  创造型模仿是一种具有高层次和高水平的模仿行为。教师在教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可以参照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的教学思想,通过吸收、沉淀,融入自己的教学思想体系中。任何一种教学经验都是建立在个体经历和体验基础上的,本身具有个性化和创新性特征。高中历史教师对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有着自身不同的理解,即使在以上几点上相同,但是其收获的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创新性模仿,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实现自身的个性化专业成长。直接模仿虽然短期内可能见效,改善教师的教学面貌,但是从长远看遏制了教师的创新意识。为了从本质上革新教学课堂行为,教师应在借鉴前人优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创造性地彰显自身的个性化教学魅力,从而实现历史教学的全面改革。
  (三)发挥历史学科的引领作用
  1. 挖掘优势教学方法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理念着眼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教师以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身份面对学生。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他们参与历史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更好地引导他们对历史知识进行质疑,进而展开合作探究活动,使其在学习过程中维持自己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的课堂生成。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历史教师首先进行角色定位,其次,明确历史教学内容和目标,带动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构建实践课堂、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等形式,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历史课程,从而使得历史学习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强化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学校为了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开展业务培训、教师观摩优质课、教研活动等,结合历史课程内容,挖掘优质的教学方法。优质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强化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还能为学生渗透更多的德育因素,促进其历史学科素养的提升。这些都是教师应落实的教学目标,因此通过挖掘优质教学方法实现自身专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 明确教学引领的内容
  高中历史课程的根本教学任务决定了教师肩负着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教育方向,引领学生坚定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其思想品德的发展。因此,对于历史学科教学而言,教师应注重具有学科特色的个性化引领,包括价值观、意识形态、历史素养等等。价值观引领指的是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意识形态引领指的是教师应引领高中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自己的政治方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提升他们的民族自信,强化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家国情怀;历史素养引领指的是教师结合新课改教学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意识、历史解释能力以及历史价值感。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趋势,以丰富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和情感认同,培养学生求着求实的意识和精神,形成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形成面向世界的开放心态和胸怀。
  总之,对于高中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教师应结合新课改教学背景和理念,针对现如今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高中历史教师应注重自身历史教育情怀的提升,提高课堂统整能力,发挥历史学科的引领作用,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促进其教學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沈胜林.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的特征及构建[J].教育科学论坛,2019(35):31-35.
  [2]王永喜.“互联网 ”时代高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J].学周刊,2019(28):189.
  [3]张子君.影响高中教师教学效能感因素分析及启示[J].基础教育研究,2019(15):27-29.
  作者简介:彭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南宁沛鸿民族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虽然不断地进行改革,但我们依然对学生语文素质下降抱怨连连,此时我们应该反观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是否有用审美教育来点燃学生热爱语文的激情。初中语文课本集古今中外的佳作于一体,美学价值之高令人叹为观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善巧应用此项资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用美的因素、美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形成健全审美心理。  关键词:美育;审美;语文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曾经一度被忽视的美
摘要:组织形式多样的音乐教学活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务。因为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所以,遵循学生自然的成长规律,通过有效策略的实施,教学方法的创新,相关内容的补充,让学生切实感知到学习音乐的最大乐趣,那么他们就会拥有快乐成长的十足动力,主动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真正变成有音乐领悟力、鉴赏力、表达力、创造力的人。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研究,必须引起音乐教师的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每位教育者需要以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为自身教育方向。由于当下教育要求是注重学生的培养质量与效率,教育者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学策略,使教学结果达到教育要求。音乐欣赏教学中同样遵循新课改的要求,以培养质量与效率为核心目标,通过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发挥教师个人音乐魅力,从而使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不断提高,完成新课改对音乐教学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这种追求原生态、生活化阅读的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应该被广泛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之中。与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不同的是,群文阅读模式解决了教材资源单一、课堂互动不足和学生阅读兴趣低下等问题,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果,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为此,本文针对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进行了一些简要探究,以期能让阅读教育更优、更有意义。  关键词: 小
摘要:笔者尝试建构科学课堂的评价定制五环结构,即集体商讨——形成框架——个人加减——实践反思——完善评价。从当前学生的实际与当今STEAM教育形势出发,结合陶行知教育的一些教育主张,实施评价过程化、评价真实化、评价公平化,使科学课堂评价更符合科学学科教育教学的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更好地对自己负责,更好地发展自己。  关键词:三力理论;定制评价;多元智能;评价五环  随着STEAM教育实施
摘要:小学科学教育是使小学生了解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基础性学科,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学校的小学科学教育发展进度缓慢,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进而不利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不利于养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和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科学教学;有效应用  一、 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
摘 要: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都是前人宝贵的思想财富,学生从开始记事起就开始学习语文,受到语文的熏陶和耳濡目染。尤其是古代的诗歌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承载了许多的情感,非常值得学生去学习和鉴赏。在高中时期,学生拥有了较强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对古代的诗歌具备鉴赏能力,但是还是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够理解其中蕴含的意境和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因此就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从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育教学培养中,兴趣能够提供一种无形的力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潜在能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教學质量与效率。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依托,而教学方法是落实课程目标,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培养学生法治精神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探究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以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落实课程培养目标有
摘要:我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多数知识分子使用的都是文言文,教授学生时也以文言文为主,直到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才在社会各界普遍应用,这种简洁明了的书面用语在推广文化、传播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便利性,它的出现也彻底取代了文言文在课本书面用语中的地位。可随之带来的是大家对文言文“字深、烦琐”这种特点的厌恶,而诗歌与文言文同样含蓄精炼的表达方式也被学生认为是晦涩难懂的老旧知识,与现代生活学习没有任何关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学科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在该视域下,运用情境教学已经是普遍的选择,但由于缺乏对教学情境的合理评价,致使教学效果鲜有提升,因此,本文以高中化学为研究对象,以三节“优质课”为例,从过程、功能和结构三个维度进行教学情境测评,力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教学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情境;测评  一、 引言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