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号屠场》中的空间意象

来源 :参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五号屠场》是美国幽默大师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一部著名反战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文运用空间与意象的空间批评理论,从主题、人物刻画、叙事情节三个方面解读《五号屠场》,透视出空间意象背后现代民众的生存困境,从而寻找陷入精神荒原的出路。
  关键词:库尔特·冯内古特 《五号屠场》 空间意象
  一、引言
  主人公毕利·皮尔格里姆的精神旅行,亲身经历了“德累斯顿轰炸”以及战后战争所造成的经常萦绕在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阴影和创伤,这些通过“时间旅行”呈现给读者。时间在景观、地点位移中穿梭,将空间中所蕴含的意象背后渗透的社会因素——国家权力、民族意识和历史文化暴露出来。作为独立叙事要素的意象,或者凸显小说主题,或者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充分发挥了意象的空间想象。并通过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空里遨游的主人公毕利把世界的荒诞性和人性的贪婪借黑色幽默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空间理论的奠基人亨利·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中认为空间是社会的产物,它真正是一种充斥着各种意识形态的产物,[1]而主题、人物刻画、叙事的空间意象折射出历史文化与权力身份等深层次关系。
  二、主题的空间意象
  战争与死亡是《五号屠场》的主题。冯内古特为了揭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选取了从战场、屠宰场、德累斯顿城市等视角空间意象,揭示小说主题。
  屠宰场不仅暗示战场如屠场,人类丧失了理性,等同于动物,被无情宰杀。那场杀人如麻、惨不忍睹的大轰炸把美丽、静谧的德累斯顿吞噬在火的海洋里。原来宰猪的第五栋房子变成了美国战俘的临时家园,建筑的门上有个巨大的数字,这个数字是“五”,[2]交代“五号屠场”的来源。屠宰场的意象融合了罪恶和死亡,更加强调对人性和人的思想的禁锢与消灭。同时没有战争、杀戮,和平世界的541星球的空间讽喻了残杀同类的人类社会。
  二战期间,在德国,德累斯顿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具有欧洲最美丽的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在军事要塞上未设防的玫丽之城,遭到了英美空军的洗礼,一夜间十三万人及城内所有的一切灰飞烟灭。德累斯顿的城市意象在轰炸前后泾渭分明,之前恬静的生活象征着人们向往的美好家园,之后,变成一个大火炬,德累斯顿如皓月表面,除了滚烫的矿石,荡然无存。整个城市化为乌有,而 Billy碰巧在屠宰场的储藏库中而幸免于难。影射出战争的破坏性,打破人们唯一生存的希望,对人类生态家园和世界和平构成威胁。
  三、人物刻画的空间意象
  冯内古特本人出现在小说《五号屠场》中,独具特色。以二战中的切身经历来讲述了惨无人道的德累斯顿大屠杀,但作为见证人之一,已不忍回首那段残忍的日子,他运用小说的艺术形式再现了那一历史事件。虚构的主人公毕利、作者本人及作为主要人物之一的冯内古特三者经历同出一辙。小说中对不同人物的心理空间刻画各具特色。Billy自小高挑羸弱,可乐瓶的身材,“是个滑稽角色”,“既没有打击敌人的实力,也没有帮助朋友的能量,事实上他没有朋友”。这些隐喻出Billy命运像背着沉重十字架的耶稣,忍受艰辛和摧残,间接地反映了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连他的名字 Billy Pilgrim都带有象征意味,Pilgrim戏仿了约翰·班杨的Pilgrim’s Progress。他在宇宙里遨游,想在众多星球上为人类求得出路,但是全然为异己力量所支配,成为了一个生活的傀儡。[3]在老兵医院里病友Rosewater和Billy爱读科幻小说,科幻小说重新创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四、叙事情节的空间意象
  时间和空间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基本存在方式,尽管二者概念不同,但彼此互为依存,无法分开。“时间仿佛是以一种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一切空间展开的结构之中”。[4]冯内古特采用“精神分裂式法”和“时间旅行法”,对叙事情节进行有效合理的调控,既体现了作家在独特的叙事方式上的审美情趣,也给读者留下很多解读空间。“时间上患了痉挛症”的毕利,成为时间超人,往返于过去、现在和将来。这种自然时序的打乱,使故事呈现出非线性。虚构的毕利时而求教外星人有关战争与死亡的世界观,时而往返于人类世界与大众星球之间,接受了大众星球居民面对暴力、战争和死亡的事实,无奈地说:“就这么回事。”这种黑色幽默的情节叙事的空间意象影射出人类面对无法理解和改变的荒诞世界的无奈悲叹,透视出现代民众的生存困境,以期寻找适合人类发展的出路,一定程度上是对美国社会以及人们精神世界的荒谬和混乱的嘲讽。
  五、结论
  小说故事中的空间意象是本文中人物形象、揭示作品题旨和推动叙事情节发展的重要要素。由各种自然的、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权力的元素综合体的空间意象揭示了深刻的多元意义。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认为后现代就是空间化的文化。空间意象透视了后现代社会文化历史的全新视角,揭示了反战主题,呈现出战后美国的社会和道德状况以及美国后现代人们的生存困境。
  参考文献:
  [1]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库尔特·冯内古特.五号屠场[M].虞建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128.
  (作者简介:任伟,男,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微文化时代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教学探索提供了契机,如何与时俱进地伴随网络载体变化,利用好微载体平台进行文学经典的阅读与教学,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这是当今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微文化时代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学经典 教学探索  当今时代,以微信、微博、微视频、微电影为代表的“微”文化的发展,无孔不入地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更加深刻地影响着最能跟时代潮流接轨的大学生的
摘要:打秋千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多在寒食、清明节进行。在古代,秋千从一种大众娱乐工具逐渐变为深闺女子生活的重要活动,秋千寄托了她们的情思,“秋千——佳人”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而女子在荡秋千时展现出来的是对深墙外面的向往和希望把命运的绳索紧握在自己手里的精神。本文从人文美、构图美和情感美三个方面来对戏曲里秋千的审美意蕴进行探究。  关键词:戏曲 秋千 审美  秋千在古代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娱
摘要:文学阅读的意义一再被质询,它看似虚无缥缈,实则关系到人的素质的养成,关系到人的成长与修养,它是一项回报率极高的长期投资。  关键词:文学 阅读 修养  文学专业的学生都要阅读大量的书籍,那么阅读对我而言最大的意义就是沉淀了心灵,让我能够在浮躁的世俗生活中抽身,获得心灵的释放。天生就喜欢坐冷板凳读书的人是很少的,所以阅读兴趣的形成需要培养。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那么他们对于孩子阅读兴趣
商业的表象,永远比姑娘的脸变得快。商业的真相,究竟有没有答案?  天猫官方微博在11月11日下午1点40分,发了一条信息:“13点38分,历史性时刻,100亿!”  在此之前,是一个个惊人的数据:10分钟2.5亿,37分钟10亿,2小时19分钟33.7亿破去年双十一全天销量,骆驼、GXG、杰克琼斯三家店铺一小时破千万,8点16分,交易额破50亿。50亿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今年十一黄金周上海395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