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和之道的内涵与践行准则

来源 :孔子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is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对文献的整体研究,可知“中和之道”是以《中庸》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核心精神,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基本内涵有二:一、“和实生物”,即天地万事万物之间,都是一种相互交融、沟通、依存并互助互利的关系,相“和”则生,相“同”则亡;二、“允执厥中”,即这种交融与依存是受环境制约的,必须根据时间、对象、环境、事物的不同而把握好“中”之度,做到适时而变、适可而止.本质上它是一种理性之道、反省之道、宽容之道,既是宇宙万事万物的一种基本的存在状态与发展规律,更是人类社会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用心践行的基本思维方法.其践行准则就是儒家所提倡的“礼所以制中”的“礼义”之道,这是儒家学派对中和之道的发展之新,儒家“礼义”的社会意义也正在于此.
其他文献
王弼易学中的“象”“意”理论,其学术渊源可溯及两汉乃至先秦.《易传》提出了“立象尽意”的“象”“意”观.此“象”“意”观由先秦传入汉代,成为汉代易学家治易的一条重要
《鲁春秋》是鲁国的“史记旧闻”,是周礼的重要载体.孔子所作《春秋》是一部蕴含“微言大义”的“经书”,也是一部为后世立法的“礼书”.司马迁继承董仲舒首重《春秋》的经学
康有为在学术和政治舞台上活跃的时代,也是中国民族国家建构进入实质阶段的时代.“康有为方案”新酒旧装,其历史进化论、变法改制、制度设计等思想资源以及治学方法,皆沿袭了
“勇”作为一种道德内驱力,对个体道德人格的养成有提撕作用.孟子区分了大勇与小勇:小勇是驱动性作用,聚焦于外在目标,体现于生理、情绪的变化,着眼于个体实践行为的展开,可
丧礼文化是韩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我国儒家文化有着莫大的历史渊源.在现代韩国社会,其传统丧礼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由土葬到火葬、由私人墓地到公共墓地、专
君子如何安身立命是孔孟儒学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安身立命首先要“知命”.故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但究竟什么是“命”,古往今来众说纷纭.本文从“命”字的语义分析入手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贯穿《条例》修订的鲜明主线rn颜旭(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统一战线作为党领导的政治联盟,是我们党夺取各项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统战工作作为特殊的群众工
期刊
吴宓是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人,他一生的学术活动、学术思想与国学有着内在而紧密的脉络关联.今在吴宓日记、书信和相关著述的基础上,循名考实,可将其国学观综括为:
2021年2月5日上午,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召开探索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政德建设新模式座谈会.山东省委办公厅副主任魏学武,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
期刊
近年来,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发展,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大批高层次留学归国人员和党外知识分子充实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