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通俗小说的金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布道者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h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庸先生曾为《金庸小说的男子》一书作序,写道——
  “正如汉唐之后佛法和道家思想盛行,中国人的思想也为之一变,佛道的出世和儒墨的入世并行。中国一般知识分子年轻时积极关心世务和大众,以天下为已任,当在现实环境中碰得头破血流之后,有的仍然衣带渐宽终不悔,有的不免趋于遁世与消极。”“我在三十岁稍过后开始写武侠小说,所描写的男主角为数众多,个性和遭遇颇为繁复……结局如何,主要是根据人物的基本个性而发展出来。重视责任和社会规范之人大致走的是第一条路;追求个性解放之人多半会走第二条路……”
  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浓缩了典型中国人的情怀与精神,带给整个华人世界深深根植于传统的善恶观和情感慰藉,在全球华人中有着深厚的文化认同感。
  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江湖世界
  金庸笔下的江湖世界深深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从纵向上看,其江湖世界形成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之中;从横向上看,其江湖世界存在于中华民族的大好河山之中。
  金庸作品以历史为脉络,他笔下的江湖与塑造的经典人物,都是处在大历史背景下,无论是《神雕侠侣》中的保卫襄阳,还是《天龙八部》中的宋辽对峙等,“虚”与“实”的完美结合,让其宏大辽阔的江湖世界拥有了厚重的历史感。
  从人文艺术上看,在中华文明发展的进程中,琴、棋、书、画、戏曲等人文艺术早已深深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人们从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在金庸作品中,诗、词、曲、赋、书法、棋道等国粹被信手拈来,各路侠客被赋予不同的人文气质,他们在江湖之中对酒当歌、谈诗作画、抚琴泼墨、参哲悟理,使其江湖世界有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从思想内涵上看,在华夏思想史上,儒家、墨家、道家等思想流派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了我们的民族性格。儒释道等中外教派的思想交融,派生出君子、侠客、隐士等意象人物。金庸笔下誓与襄阳共存亡的郭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胡斐,远离江湖隐居世外的风清扬等人物风格,都深受诸子百家的影响,金庸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各派思想和其笔下的侠义精神相兼容,从而人物性格鲜明,意境深远。
  从地理人情上看,中华大地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人文多元。金庸笔下的江湖将地域人情、风俗人文融会一体,既有塞北大漠策马奔腾的磅礴大气,又有中原腹地武林争霸的惊心动魄,还有江南水乡烟雨竹楼的婉约恬淡,这些的山川名胜和地域特色构筑起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文地理画卷,令金庸笔下的江湖气势恢弘、场面壮观,传说中的江湖世界让人无比的心驰神往。
  传承以家国情怀为底色的侠义精神
  金庸笔下的江湖是建立在对人性、社会、历史、文化的哲学思考之上的。金庸作品主要是对民族大义、家国情怀进行阐释,并且抒写悲悯,探根究源和思考追问“人的本源、人的本性”,追求天人合一的天地境界。
  从如何看待“个人与外界的关系”,形成“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价值追求。金庸作品中,家国情怀是其精神内核。这种家国情怀就是儒家文化中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理念,把对修齐治平、建功立业、生民立命的担当视为自己立身于天地之间的价值。
  例如,《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的郭靖,就是儒侠的典范。郭靖从懵懂少年成长为郭大侠,家国情怀始终伴其左右,他与黄蓉于国难当头之际主动挺身而出,数十年苦守襄阳,为儿取名“破虏”。还有《碧血剑》中的抗金英雄袁崇焕,料到自己会死于反间计,仍然坚守关外。《天龙八部》中的乔峰是生长于南朝的契丹人,最后为宋辽和平而献身。
  这些人物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既侠肝义胆,又充满壮怀激烈的家国情怀。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金庸笔下的大侠不仅仅是“有武艺、讲义气、行侠仗义的人”,更是能“保家卫国、仁爱天下”的人,他们有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价值担当,这也正是金庸笔下最核心的“侠义精神”。
  从思考“人的本源、人的本性”,向自我和谐的人生境界突破。金庸前期的江湖侠客无论是胡斐,还是郭靖,归根到底他们是以自我战胜外物;而从后期作品开始,这些江湖侠士追求的是战胜自我,通过自我的修身养性,追求道法自然的天地境界,这种由“儒”入“道”,“兼济天下”后“独善其身”的思想,有着另一种人生境界。
  在《笑傲江湖》中,武功的高下已经不取决于一招一式,而在于修炼者内心的境界,“无形胜有形、无招胜有招、人剑合一”的哲思贯穿其中,这种思想与老子《道德经》对“道”的至高至极境界之“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哲学思想一脉相承。我们可以看到,《笑傲江湖》饱含着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从哲学层面表达两个观点:一是人人皆可成佛,人人也皆可成魔,心佛则佛,心魔则魔,“自我”境界决定人物高下——品性低下者则心为形役,品性高大者则能够凌万物而超脱;再是,江湖道义在乎人心,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
  用江湖刻画人性善恶,以侠义求证天下大道。在一定意义上,金庸作品浸润着深厚的哲学思辨,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侠”的内涵在于“正”在心中,在于“克己复礼”的自我克制和“反求诸己”的自我反省中,不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从而实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传播中国文化并提升其影响力
  金庸武侠小说以其浓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深度开辟了武侠作品的新境界,在全球華人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全球华人的精神文化家园。其文学价值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不断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广泛的读者群体。“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武侠小说的读者”。金庸的小说,雅俗共赏,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金庸塑造的一大批江湖人物,如令狐冲、郭靖、陈家洛等,这些充满浩然正气和英雄气概的侠士形象,已经成为在华人世界能够共通且弥足珍贵的文化符号。在那个曾经没有网络和iPad的时代,金庸小说是很多人童年的读物,更影响了不少人的价值观。直到今天,很多海外华人在学习中国文化时,是先从阅读金庸小说开始的。
  千古文人侠客梦。金庸作品问世之后,之所以能风靡两岸三地和海外华人世界,正是得益于烙在中国人身上数千年文化与精神的印记。金庸将已经沉淀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侠义精神,融入到想象中的武侠世界,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精辟地阐释侠义精神,他构筑的江湖已经内化为我们尤其是海外华人的文化家园,有着广泛、深厚的情感共鸣,强化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价值认同。
  高度的文化自信。美国的好莱坞英雄大片,将美国式的英雄主义和文化价值观传播到世界各地。金庸则将中国传统文化、人文风俗、地域风情、价值观念等融入作品,在华人群体中构建了一个文化想象共同体,并且在非华人群体中也得到了高度认可。今年2月,《射雕英雄传》英译本第一卷《英雄诞生》,由以出版优质外文译作著称的英国麦克莱霍斯出版社正式面向全球出版发行。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在英国亚马逊上荣登畅销书榜单,三个月内就进入了第七次印刷。译者安娜·霍姆伍德认为,“金庸的这本书是向英国出版界介绍中国武侠作品的绝佳方式。而且,就像有人看了《指环王》后去想学精灵语,看了这书的人说不定也会想学中文”。
  金庸作品赋予了中国当代文学新的文化自信,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提升其影响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发表声明深切哀悼,肯定金庸的作品“对传承中华文化有莫大贡献“,创办《明报》评论金庸先生”为社会建言,深得业界敬重。”最后用一句话表达对金庸先生的尊敬:“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编辑/徐   展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无数的“老虎”“苍蝇”纷纷被打,想当初,他们也与很多贪官一样,开始接受的不过就是人家的“一条鱼”,曾幾何时,那条鱼成了钓饵,让这些官儿慢慢走下深渊,栽于马下。  难道那条鱼真的那么难以拒绝吗?当然不是,还是这些“苍蝇”“老虎”们没有修养,缺乏定力,是自身的素质有问题造成的。翻开历史看看,古代的清官拒贿,很多人也是从“一条鱼”开始的。  据《后汉书》记载,羊续在担任南阳太守时,就非常喜欢吃
期刊
一、陆 游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自题“书巢”联。以“巢”名书斋,足见耽书之甚。万卷伴终生,是放翁的真实写照。放翁嗜书,老而弥笃。有“读书有味身忘老”之名句传世。晴窗万卷,耽书如年,是真名士!  二、左光斗  风云三尺剑  花鸟一床书  题书斋联。武能叱咤风云,持剑啸天。文则花鸟怡性,嗜书晓理,非光斗不能为之。  三、袁 枚  放鹤去寻三岛客  任人来看四时花自署“随园”联。集晚唐
期刊
金庸先生为代表的武侠作者们构筑的侠义江湖,这个江湖,启蒙了我们的家国情怀和惩恶扬善的心性。  这个侠义江湖,是金庸先生跌宕半生后的温柔写意,是市井人情、民族血气、善恶嗔痴、爱恨情愁等一切人类情感的艺术载体,是立于洪荒之中的真章,铭记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又是一种心灵的归宿原乡,因为“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宇宙之间,星斗明灭,生死必然,江湖故事里的萧郎坠崖,江湖故事外的大师长逝,都令人痛惜。
期刊
黄蓉:“你穆念慈阿姨品貌双全,实是一位难得的好女子,只因误用了真情,落得这般下场。”  郭襄道:“妈,她是没法子啊。她既喜欢了杨叔叔,杨叔叔便有千般不是,她也要喜欢到底。”  ——《神雕侠侣》  风陵渡口之后,有一回黄蓉与女儿谈心,就用到了“误用真情”四个字。这实在是那一场见证里,最为疼惜的评价。  他们谈论的对象是穆念慈,她原本不姓穆,也不姓杨。但是她究竟姓什么,竟也无人追究。  她的人生是从一
期刊
金庸先生逝世之日,襄阳古城墙上一颗颗烛火他点亮。襄阳以一城烛光悼念这位平生未到襄阳,却最爱用笔墨描写襄阳的侠士文豪。襄阳之所以在金庸著作中着墨如此之重,与他笔下的一个江湖人物密不可分,他就是我们都熟知的靖哥哥——郭靖。靖哥哥与蓉儿的故事早已广为人知,但郭大侠与襄阳的故事,让人看到的则是另一面的郭靖。  《射雕英雄传》开篇,郭靖是个出生伊始名字里就铭刻着国难,家庭又经历灭顶之灾的婴孩。背负国仇家恨,
期刊
百战江湖一笛横,风雷侠烈死生轻。  鴛鸯有耦春蚕若,白马鞍边笑靥生。  ——金庸《凉州积翠楼题词 余鱼同》
期刊
夜深了,很多人的梦才醒来。多少中国人做的江湖梦,都在这一个晚上交织在了一起,一时间,梦境里人来人往,游人若织。  但江湖终归就是江湖,无论是金庸笔下的儿女情长,还是古龙嘴里的快意恩仇,那些因笔者逝去而更为鲜活的人物灵魂们,一下子便陡然出现在眼前。让我一直在想,如果金庸是客,那么他会是怎样的存在。  他的笔耕让那些见不得撕杀的人消声匿影,偶而路过小肆,还是会捎碗醇酒安静地坐下来暖暖家乡的胃。他是这片
期刊
东汉末年在我国诞生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其中,董奉隐居庐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理法谨严,被后世誉为“医圣”;而华佗则深入民间,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临床麻醉药)、行剖腹术闻名于世。后世每以“华佗再世”称誉医家,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华佗不仅是位了不起的医学家,同时又是一
期刊
有情饮水饱  波澜壮阔的江湖  有义气,有豪情,有壮志  更有脉脉温情  独属于金庸世界的脉脉温情  什么是情?  是或浓烈,或婉转,或黯然的爱情  是绝情谷下的十六年等待  是四女同舟何所望的犹豫  是塞上牛羊空许约的遗憾  是襄阳城楼上多年的相守  是那句“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不喜欢”  什么是情?  是或温暖,或慈悲,或含泪的亲情  是花船后的一哭  是鐵枪庙的记恨  是石清伉俪的多年寻
期刊
金庸本名查良镛,动荡的时局并没有影响到他的童年生活。唐宋以来,海宁查家就是名门望族,有着“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的美誉,可是世事难料,经过“江西科场案”和“丹阳惨案”两次重大变故,查家虽风光不再,但依旧富甲一方,使他度过了无忧无虑、书香飘逸的童年时光。  1931年,查良镛已经七岁了,他的父亲查枢卿把他送入了龙山小学堂,毕业后考入了嘉兴中学,安宁的日子没过多久,日军在杭州登陆,嘉兴即将沦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