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何用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度我对读书失去信心——对我这样从小就嗜书如命、与书为伴,十一岁就变成“小四眼”的人来说,对读书失去信心几乎意味着信仰的动摇,那种痛苦无以复加且不可言说。
  原因很简单,我打年轻时记性就差,什么事都是撂爪就忘,包括所有的幸与不幸。一本书读过之后,还能记得其中的几句话,就算很不错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开始奉行“读书无用论”,反正一本书读完也忘得差不多了,读它何用?有那么一天我恍然大悟:原来对读书产生动摇的根源并不是健忘,而是多年来我对读书一直抱有功利目的,老希冀从中得到什么。
  这不光是我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通病。且看每年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目的性、指向性很强——找个好工作,过上好日子。这也不光是当下的社会通病,历史上读书人的功利性都很强。君若不信,请看宋真宗的招聘启事:“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励学篇》)翻译成现在的话大约就是:各位不用急着买房子置地娶媳妇,都给我好好读书去,等考取了功名,这些我都会给你们。
  有人该反问了:读书难道不是为了改变命运吗?其实这句话本身就陷入了功利性的误区,正确的问法是:读书除了能改变命运之外,还能做什么?
  诚然,读书的确能改变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命运,但读书的价值远远不止于改变命运。这就好比信仰,一些人的信仰是为了得些小恩小惠,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另一些人的信仰则是悟出终极真理,并不惜为此献身——各种中国版的抛头颅洒热血例子就不举了,说两个外国例子。一个是苏格拉底——不是那个巴西球星,是古希腊的那个,明明有悔过求生的机会,但为了捍卫心中的真理,慷慨赴死;再一个是圣女贞德,也是为了捍卫真理,颤抖着接受了火刑。
  这些例子有点悲哀,好像捍卫真理的人都没好下场。实际应该这么说:他们用生命影响了人类的进程,在茫茫黑夜中为人类点亮了一盏明灯,这个意义是非常伟大的。
  因此,读书的终极目的不只是为了汲取知识,不只是为了改变命运,而是为了探索终极真理。这种探索,是站在了前人和师长的肩膀上,并突破前人的局限,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还是那句话:人与人最大的差别不是地位与财富,而是思维。如果以金字塔做比方,处在塔底的大多数人是一维思维(线性);往上升一点,有的人是二维思维(饼状);再往上,有了三维思维(立体);再往上,出现了四维思维(时空);再往上,是五维思维(探索、发现与创新);顶尖处是N维思维。对于人类来讲,达到“五维”就已经进入智慧的境界了。至于N维,恐怕人类目前难以企及。
  有点扯远了,还是把话题拉回来。对于我这记性差的人来讲,读书究竟有何用?
  我们把读书汲取知识比作精神食粮,那么先看看物质食粮——没有人会认为吃一顿饭就管一辈子,也不能认为今天吃的东西长成了胳膊,明天吃的东西长成了腿。谁也无法确定一日三餐的营养都补到哪里,只知道一顿都不能少。其实汲取精神食粮与进食物质食粮是一个道理:读一本书不能管一辈子,甚至一天也管不了,能对你有多大收益也不知道,只是在你阅读的过程中,只有少数合胃口的知识被无形中消化了,大部分则被遗忘(排泄)。因此,你需要的是一个过程:不停地享受阅读快感,不停地汲取养分,不停地滋养灵魂。最重要的,让你在思维的金字塔自由自在地不停地攀爬。这,就够了。
  (邱宝珊摘自《西安晚报》2015年11月17日)
其他文献
每说到水仙,我就想起古时候,有个成语叫“五花八门”,个中意味深长,其中“五花”分别指的是:“金菊花”对“卖茶的女人’,“木棉花”对“江湖郎中”,“水仙花花”对“酒楼歌女”,“火
怡红院里几株枯了一年的海棠突然开花了,引得贾母等人都来赏花。众人都觉得这花开得奇,贾母说虽是十一月,节气还应着十月的小阳春,因为暖和,开花也是有的。李纨便说必是宝玉
庭前花木满,院外小径芳。隔壁邻居家的奶奶佝偻着腰,给她的小孙子喂饭,不足两岁的小孙子软软地倚在小凳上,啥喇子顺着嘴角,流到围兜上印着的蜡笔小新的粗眉毛上。满头华发的奶奶舀
期刊
穷人也可以笑,这本来是神明注定的。  茅屋里不但可以听到呜咽和号哭,也可以听到由衷的笑声。甚至可以说,穷人在想哭的时候也是常常笑的。  我很熟悉那个世界。我父亲所属的苏斯家族的那一代经历过最悲惨的贫困。那时,我父亲在一家机器厂打零工。他不夸耀那个时代,别人也不,可是那时候的情景是真实的。  在我今后的生活中,我再也不会像在童年的短短的岁月中笑得那样厉害了,这也是真实的。  没有了我那笑得那么甜蜜、
期刊
我们知道,高考考卷的最左边,有一排密封线,它的用处是把考生的姓名装订起来,使得阅卷老师无法得知考生姓名,以保证考试的公平性。这样的一种保证考试公平的举措,古代科举考试中也有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蒋子龙,河北沧县人,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天津作家协会主席、天津文联副主席。2012年8月16日获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颁发的首届东方文豪奖。他著有长篇小说《蛇神》《子午流注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注释】①此诗为作者贬南巴尉时作。②长沙傅:指贾谊,他曾被贬为长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