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行是人类诞生以来的梦想。中国人对于飞行更是一往情深,孜孜以求。春秋时期,就有鲁班发明木鸟,能在天上飞行三天都不会掉下来。明朝时有个叫万户的人,渴望上天飞行,竟然将大量的爆竹绑在椅子上点燃,幻想随着爆竹爆炸一起飞上天空。万户因此而被誉为人类飞行之父。到了近现代,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以来,冯如造出了中国的第一架飞机,成为中国飞行第一人,被称为“中国航空之父”,然而,英雄壮志未酬便在28岁的风华正茂之年黯然陨落,令人热泪沾襟,扼腕唏嘘。
自从1909年冯如制造成功中国自己的飞机,倏忽之间,一个世纪的岁月流逝了。当今世界,美国波音公司的波音飞机和欧洲空客公司的空中客车几乎垄断了全球的大飞机市场。而中国,一个泱泱大国,却一直没有自己制造生产的大飞机,在民用航空和飞行领域,基本上依赖进口。这与我们的大国地位、经济实力等各方面都很不相称。中国的几代科技工作者在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助推下,卧薪尝胆,夜以继日,坚持不懈地追求发明创造出属于自己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C919大飞机项目便应运而生,顺势而起。
刘斌是中国民航部门的工作者,长年在民航宣传媒体单位工作,这使得他对中国的航空史、中国的大飞机工程以及民航系统的各个方面都相当了解和熟悉。早在前几年,他便着手深入地采访航空工业的各个有关部门,采访大量的试飞员、科研人员等,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他写出了《适航报告》系列等作品,在《中国民航报》等媒体发表。2015年,他的《中国大飞机》创作选题获批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他更进一步地深入到中国大飞机决策、研发、试飞等各个部门,实地采访各方面的有关人士,尽己所能地掌握最多鲜活的资料。同时,他对中国和世界航空的历史也进行了深入的学习研读。2017年5月5日,C919首飞成功,刘斌现场见证了这一辉煌的历史时刻,心情无比激动。经过精心准备,他马不停蹄地创作出了《中国之翼——C919大型客机纪事》。这是一部来自现实生活的长篇纪实,带着作者的体温和生活的热度,融进了作者丰沛的情感,展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和航空领域各界人士为了祖国的强大、为了中国人民飞行梦想的实现,兢兢业业,不懈努力,拼搏奉献的精神面貌。这是一曲献给为中国大飞机事业作出贡献人们的赞歌,也是一曲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深情礼赞。同时,作者注重航空历史和科普知识,希望借助这部作品,向读者更多地介绍相关的科学知识,因此,本书在具备生动形象的文学性的同时,也具有鲜明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这样一部新鲜出炉的报告文学,相信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读者对于中国大飞机的关心和了解之需。
第一章 千古梦幻
天宇苍穹,广阔无垠,自古迄今,人类憧憬像鲲鹏展翅一般翱翔天际,自由飞翔。新疆哈巴山谷多尕特洞穴的岩画群中,一幅一万多年前形似现代飞机的图腾,令人惊叹,可谓天赋才智。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孙悟空腾云驾雾和哪吒风火轮等神话故事传说展现着龙的子孙对飞翔的无限想象与期盼。更有大漠深处敦煌遗址中,曼妙的飞天壁画被世人称奇道艳。而象形的模仿实物则有纸风筝、孔明灯等,不一而足。
纵观所述,无论从文学艺术还是军事历史,人们都充满了对飞行的迫切愿望与需求,龙的子孙一直没有停止过对飞行的探索与科学研究。
1887年,中国人自制的第一个氢气球诞生在天津武备学堂。时值中法战争刚结束,由清末数学家华蘅芳独自带领工匠用镪水制成氢气,灌到一枚直径5尺的气球中,当场燃放升空并成功起飞,一显国威。这是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科技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飞行装置发明,此后一发不可收拾。
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自制载人动力飞机试飞成功,揭开了世界载人动力飞行史的序幕。
1909年9月21日,在美国奥克兰市郊,一架具有升降舵装置的鸭式布局轻型飞机滑行着升上了天空。那位首次驾驶自制飞机上天的中国人犹如航天史上一道丰碑,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把自己的名字镌刻在天穹。世界为之哗然。
1910年8月,清政府在北京南苑庑甸的操场建厂棚,由刘佐成、李宝焌试制成功了中國第一架飞机。同年7月19日,中国航空先驱谭根设计制造了一架船身式水上飞机,参加芝加哥万国飞机制造比赛获奖。谭根是世界上早期飞机设计制造者之一,他曾飞越菲律宾境内2416米高的马荣火山,创造了当时世界飞行高度纪录,1915年他应邀回国进行飞行表演,并于同年7月筹建了广东航空学校。
1917年,王助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毕业后,被聘为美国波音飞机制造公司第一任总工程师,他设计的水上飞机经过多次改进,终于获得成功。这款飞机作为波音公司早期制造成功的飞机之一,为开辟美国第一条航空邮政航线做出了贡献。
1917年4月6日,南苑航空学校校长、中国第一个从法国学成归来的飞行员秦国镰驾驶法国高德隆型飞机在南苑机场进行飞行表演,这是中国人在国内的首次驾机飞行,大获成功。
千古飞天梦,智慧发明家,中国航空航天的先驱者们闪烁着耀眼的星光,让华夏儿女承载着荣耀继续奋进。
第二章 从恩平出发
早春二月,细雨如丝如缕,我踏着晨光,从广州前往恩平,专程寻访中国首创飞行大师——冯如的故乡。
在“冯如文史馆”看到了“冯如二号”飞机模型,策展人把它与大飞机C919摆在一起,意味深长,颇有创意。在市中心的冯如广场,在市郊森林公园鳌峰山山顶“冯如纪念馆”前,我分别看到了人民解放军空军赠予的退役战斗机,那战机如亲密伙伴,形影不离地伴随着冯如,那战机像忠诚的卫士,不分昼夜地护卫着冯如。
1911年2月,冯如谢绝美国人的重金聘请,依然率领志同道合的兄弟,将两架“冯如号”飞机及制造工装设备打包装船,回到祖国。有好心人劝他先落脚扎根,随归侨建碉楼的大潮流,在开平置地建楼,将家人安顿好,再兴事业。倔强的冯如一言不发,默声以对。他抱定“壮国体、换权利”的信仰,心中只有飞机,希望早日研制成功飞机,平国难、促共和。没有国之安宁,哪有家之平静? 中国航空工业的正式起步是在抗美援朝之后,毛泽东主席指出,我们打了几十年的仗,建立了很强大的陆军,但是我们没有空军对付头上的敌人,我们有了建立海军、空军的条件,应当着手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和一支强大的空军。尤其是空军,对国防极其重要,应当赶快建立!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总理周恩来、副总理陈云、开国元勋聂荣臻以及重工业部部长李富春随即着手筹划创建中国航空工业局事宜。周恩来指出,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道路,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原则上是依靠他们(苏联),请他们帮助我们建成配套的航空工业,道路是由修理走向制造。我国的航空工业就是在这样十分困难的历史背景下,在老一辈革命家高瞻远瞩的决策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1954年7月,当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初教5型初级教练机研制成功时,毛主席欣然表示,自从盘古开天地到如今,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中国航空工业迈出了从修理走向制造的关键第一步,把国产飞机送上了蓝天。
现在北京东郊民航博物馆里陈列着的毛主席专机,是一架苏联伊留申设计局设计制造的伊尔14型飞机。1957年人民空军将这架飞
机改装成首长专机,毛主席乘坐过两次,那幅《毛主席在飞机上办公》的著名图片,就是在这架飞机上拍摄的。
毛主席对飞机情有独钟,他高瞻远瞩,曾十分幽默地对中航工业人士讲要先学楷书,再写草书。意思是中航工业要虚心向“苏联老大哥”学习。20世纪,中国航空工业主要依据苏联的设计标准、制造要求,模仿安24,研制了涡桨飞机运7。后来,老树开新花,一代天骄新舟60问世,在走独立自主的道路上蹒跚前行。自主设计研发的运12勇闯海外世界,在通用飞机研制和适航标准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鼓舞人心。
回望中國大飞机之路,一波三折,令人倍感酸楚。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首次冲击开始了。1970年7月中旬,毛主席视察上海时指出上海的工业基础好,可以搞飞机。于是7月28日,空军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传达毛主席指示,上海要搞大飞机,定位为周恩来总理出访专机。
运10飞机搞出来了,尽管被明嘲暗讽为“707 1”,但是这无疑是中国人追梦大飞机的第一次伟大实践。
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来了,寒凝大地发春光,红墙外的白玉兰翘首蓝天,含苞欲放。
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听取国防科工委刘积斌主任关于要上喷气支线客机项目的汇报后表示,国家民用航空市场大,对支线客机的需求多,发展支线飞机符合国情。
朱总理单刀直入地问需要多少钱。
刘积斌主任说至少50亿元。
朱镕基总理果断回应,可以给25个亿。又指示说,不能按军机那一套搞。
上民机项目啦!新支线喷气客机项目被列为国家新产业计划的12个重点项目之一,2002年6月14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准新支线飞机项目立项。
中航工业第一集团群情振奋,调整思路、创新思维、创新体制,彻底打破计划经济的桎梏,创立组建了新型项目公司——中航商飞,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明确市场观、客户观,明确走自主研发—国际合作的道路。
后来,随着国家大飞机C919项目的确立,中航商飞整建制连同ARJ21-700型新支线飞机项目归于中国商飞公司。如同田径场上激烈的接力赛跑,中国商飞不忘初心,永不放弃,艰难前行,攻克难关,ARJ21-700新支线飞机告捷。2008年,中国飞行研究院副院长、首席试飞员赵鹏驾机首飞成功,实现了中国国产喷气客机零的突破。
2014年12月30日,ARJ21-700飞机成功获取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这是中国民机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016年6月28日,ARJ21-700飞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行,由全球首家客户成都航空公司经营,执行“成都—上海—成都”航班运营,2017年又开辟了“成都—长沙—上海—长沙—成都”航线。
ARJ21-700飞机开启了万里蓝天上有中国喷气客机的新纪元,是中国大型客机的开路先锋。
第四章 让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
2006年1月5日,时任国防科工委新闻发言人的金壮龙在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将“适时启动大飞机的研制……”大型客机项目与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重大国家项目工程一样,在立项之前就引起了高度的舆论关注和激烈的论证,许多省市表现出参与研制的强烈意愿。同年2月9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其中确定大型客机专项为“未来15年内力争突破的16项重大科技项目之一”。大型客机是我国到2020年科技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2007年盛夏时节,大型客机推进工作积极展开,中央任命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为大飞机项目筹备组组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金壮龙为副组长,于北京成立了临时办事处,就在中航工业大厦的一层。几间不大的办公室,每间摆七八张办公桌,两个小会议室利用率非常高。条件简陋,一些从上海、西安来的同志只能蜗居在小宾馆里夜以继日地商讨方案,12月中旬各项准备工作就绪,筹备组完成了大型客机可行性深化研究和大型客机公司组建方案(草案)等工作。
2008年3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商飞”),明确了中国商飞公司是实施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中大型客机项目的主体,也是统筹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实现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化的主要载体。
公司第一届董事会召开前夕,时任办公厅主任贺东风带领人员通宵达旦准备会议文件。那是多个不眠之夜,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群情激昂的创业岁月,董事会通过了公司组织架构,选举产生了公司经营班子。不久,北京办事处移师上海,还是老问题,没有像样的办公和住宿条件,临时租借了上海闵行路的房屋和宾馆。来上海报到的同志找不到地方,通过闵行路附近的餐馆才打听到那个临时办公地点。从这点看,中国商飞公司是先有了办事处才有公司,卓有成效地在有限的办公环境内完成了许多应该在公司成立后才完成的复杂工作,他们戏称:“先有儿子后有老子。” C919大型客机项目部部长袁文峰回忆:“我从江西洪都来上海时,犹豫不决,洪都是共和国最早的飞机制造厂之一,我已是公司副总工程师了。来上海是偶然,也是必然。2008年初我来调研,被中国大飞机项目吸引。6月26日再来,一栋不大不小的楼里,百来人挤在一起。记得办完入职手续后问:‘项目部的办公室在哪儿?’答:‘还没有固定的办公室,你看楼下大厅的大办公室哪儿有空位,你就坐哪儿吧。’我又问:‘项目部部长姓什么?’答:‘暂时还没到位。’我有点儿茫然,感到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好在公司浓郁的创业氛围,让我很受鼓舞,便逐步适应了环境,和其他新来的同事迅速投入到联合工程队的组织和深化科研论证工作之中了。公司打开局面后,不分白天黑夜地忙起来了。有句诗不是写着‘与太阳赛跑,追赶月亮’吗?我们就是那些与太阳赛跑、追赶月亮的人。”
2008年,时任中国商飞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兼办公厅主任、上海飞机制造厂厂长、党委副书记的贺东风把停放在角落的运10飞机牵引到厂区绿地旁,提议建立纪念雕塑。经过对方案反复认真地讨论,2009年五一劳动节前夕,“永不放弃”雕塑在绿地中央建成,雕塑正西镌刻着“永不放弃”四个大字。徐徐向上、熊熊燃烧的火焰造型,象征着航空人追逐大飞机的梦想永不停息,研制中国大型客机、打造中国之翼的决心永不放弃。
在雕塑落成暨新员工入职宣誓仪式上,贺东风激动地说:“我们为什么建这座雕塑,为什么在寸土寸金的厂区中央绿地陈列曾由上海飞机制造厂制造的运10飞机?运10是中国人制造大飞机开端的产物,睹物铭志,我们就是要牢记前辈航空人的初心,永不放弃,坚定信心,努力奋斗,用我们的双手把中国大飞机托上蓝天!”
时隔一年,贺东风又从南方航空公司购回当年上海飞机制造厂与美国合作组装生产的第28架MD-82飞机,一方面做大型客机研制的参考,另一方面作为中国大飞机艰难曲折历程的实物样机展示。如今运10和MD-82飞机陈列在“永不放弃“雕塑的前方,像两位特殊的历史见证者,激励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后来人勇往直前!
贺东风的做法和讲话意义深远,中国大飞机的道路怎么走?既不能单方面闭门锁国、走自己研造的老路,也不能单方面完全依赖他人,必须走自主研发 国际标准、国际合作的创新之路。
美国总统林肯有句名言:虽然心碎,但依然火热;虽然痛苦,但依然镇定;虽然崩溃,但依然自然。因为我相信对待失败最好的方法是永不放弃!
2008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国家举办了奥运会,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汶川大地震。在大悲前一天,时值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庆典。这份众志成城的力量首先作用在了汶川大地震上,许多在浦江之畔参加庆典的领导同志火速奔赴四川抗震救灾,商飞人心系灾区的同时,把对大型客机的研制决心和公司成立的喜悦化成对国家的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艰难的研制。
也就在这一天,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日报》发表了《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的署名文章,温总理为大型飞机专项的实施指明了方向,说,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制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飞机。让中国的大飞机飞上蓝天,既是国家的意志,也是全国人民的意志,我们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成功,实现几代人的梦想。这不仅是航空工业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大飞机研制会带动一批重大领域科技水平提升,将使中国整个大型客机制造业向更高领域迈进。
第五章 为什么是上海浦东
C919大型客机的根据地在上海浦东。
20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黄浦江畔,国家决定在浦东实行经济深化改革,建立特区。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报告提出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的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沿江地带经济飞跃发展。邓小平南行讲话指出,上海民心齐,很务实,这是人和,目前完全可以发展得更快一点。邓小平进而指出,要想经济快速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提倡科學,靠科学才有希望。
邓小平还说,上海在改革开放中培养了一批高精尖技术人才,尤其在管理和技术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上海人很务实,富有技巧和操作精神,只要让他们干,肯定会干出一片新天地。我曾数十次走进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扑面而来的是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似乎每个人都在为事业奔忙不曾停歇。上海是一座不夜城,五彩的霓虹灯遍布外滩,科技显示屏比比皆是,陆家嘴的金融中心更彰显了这座城市无可取代的经济地位,被国际友人称为“中国曼哈顿”“东方巴黎”丝毫不为过。
2016年3月,浦东陆家嘴崛起一座超高层地标式建筑——上海中心大厦,其设计高度超过附近的上海环球金融大厦。上海中心大厦,建筑主体为118层,总高为632米,结构高度为580米,为上海第一高楼,比建造中的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高出104米。难能可贵的是,它第37层建立了中国目前最大的私立博物馆,人们可以在这里通过一件件宝光灿灿的器物珍品,感知悠久的中华文明和历史文化。
得天独厚的经济地位和历史文化熏陶,以及大飞机研制经验,使上海具备了研发C919大型客机的核心条件和文化基础,以及舆情环境。
浦东祝桥镇曾是芦苇丛生的一片滩涂,从挖掘机铲起第一铲泥土开始,沉睡千年的土地开始了巨变,隆隆轰鸣的建筑机械声吓跑了野兔,惊走了飞鸟。仅仅6年,在滩涂大地上崛起了中国大型客机C919总装的航空城。
每天清晨,第一缕金色的阳光先照耀到这块沃土。过去是一片荒滩,现在,临港已经独立成新区。2002年开发建设以来,这里开始成为上海的金光角,有言“20世纪90年代看浦东新区,21世纪看临港新城”。短短几年,临港开垦扩地,在一片滩涂上围起了一道10公里长的拦潮大堤。大堤宽85米,上宽9米,加上钢筋混凝土翻浪墙,顶高达10.47米。过去是“潮来一片汪洋,潮去一片泥塘”,现在是浦东特区中的特区,是“创业之城,创新之城,创造之城,智造之城,未来之城,希望之城”,神话传说变成了奇迹。 现在临港已经建起了航空发动机及配套产业、汽车整车制造产业、大型船舶制造产业、发电和输变电设备产业、海洋工程设备制造产业、港口和物流机械产业等项目,在国家重点突破的16个装备制造业领域中涉及8项。临港西邻洋山深水港,相接浦东机场、祝桥中国商飞总装基地。
中国商飞浦东祝桥总装基地项目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根据产品的发展分步实施建设。一期建设项目已建设了物流中心、复合材料等零件制造中心、部装厂房、总装厂房、整机喷漆中心以及试飞中心等。
上海浦东是高精尖科学人才的创业之城,创新之城,也是大型客机的智造之城,C919的未来之城、希望之城!
中国大型客机项目、中航商用发动机项目落户上海,为临港产业区新一轮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引擎,临港产业区将成为航空产业关键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和制造基地,带动产业区内先进制造业实现新的飞跃和突破。
中国商飞一手抓飞机型号深入研发制造,一手抓基础建设,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中国硅谷、药谷、电子软件产业园区、国家尖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正在向世界级主科技园区发展。
中国商飞把大型客机的研发基地这颗棋子毫不犹豫地放到张江,在上海市的大力支持協助下,仅用100多天就完成了村庄拆迁工作。如今,一个现代化国际一流花园式研发基地建成,3000多科研人员为C919日夜苦战,各种系统、试验设置设备就位,这又是一个奇迹。
C919总装浦东祝桥基地与大场基地共同构成了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根据《中国商飞公司上海规划建设方案》,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与设计研发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共同构成了中国商飞重点打造的三大中心。
2009年11月18日,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与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总装制造中心落户浦东祝桥,继中国商飞公司总部落户浦东、飞机设计研发中心落户浦东张江后,中国商飞在浦东的民机产业布局初步完成。
从浦东国际机场东行,再沿着上飞路前行900米就到了919号大院。迎面的是一栋连排建筑,一端有高耸的穹顶联结着另一端双排共6栋办公楼。穿过笔直宽阔的大道是一个半圆形的环岛,环岛中央横卧一块花岗岩,上面刻着“让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航空人对飞机事业朴实无华的坚定信念无时无刻不体现在细节处。这里的总装制造中心宽1100米,长2400米,位于浦东国际机场第四、第五跑道延长线之间,是国内最大的民用飞机总装制造基地。
过了环岛,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庞大的平顶厂房,分别是C919的总装、部装喷漆、材料、零部件等车间。
大型客机C919在部装厂房里对接成龙,相当于对机头、机身等零部件相接的“粗装修”,也包括电线电缆和驾驶舱航电系统的初装以及吊装发动机等。飞机也在这里进行喷漆,好比穿上得体而合身的衣服。醒目亮丽的C919航徽,蓝绿相间,熠熠生辉。
我们先到部装厂房里参观。厂房长279米,宽96米,双排并行,共7个C919安装机位,深30米的地基上耸立着2000根坚实的钢筋混凝土支柱。近40米长的C919全机身分机头、前机身、中机身(含中央翼)、机翼、中后机身、后机身、盘尾、平尾等部段,由中国商飞总体设计,中航工业成飞、西飞、沈飞、哈飞参与分段制造完成后运抵这里。装配的程序是这样的:机头和前机身连接,机身整体成龙,安装机翼、垂尾、平尾等。飞机机身装配成形后,进行气密性试验。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细缜密的操作,不可有误。
总装厂房似乎比部装厂房小一些,长305米,宽78米,安装有世界上最主流的移动生产线,可以完成包括系统件和成品件的安装、全机的通电通压测试、分系统测试、内饰安装等全部总装工作。
移动生产线摒弃了传统的拖车牵引飞机形式,采用了高度集成的飞机移动系统,通过在地坪下安装导引装置的方式,使飞机能够沿着预定轨迹移动。
如今,浦东祝桥总装制造中心的美好蓝图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5月5日,C919大型客机在这里飞上蓝天。我们坚信:在实现中国“民机梦”的征程中,浦东祝桥总装基地这颗东海之滨的明珠,从C919大型客机开始,将改写中国民机产业的历史。
乘机从浦东机场起飞,当飞机爬升到平飞层,从舷窗俯瞰大地,一面是浩瀚的东海,另一面平原上耸立着庞大的以CHINA首字母“C”为造型的核心建筑群,它正是“COMAC”中国商飞C919的诞生地。这个建筑群有两个寓意:象征华夏神话中的鲲鹏,古有鲲鹏展翅而飞,今有C919腾云翱翔,C919是中国之翼;另一个象征是凤凰,凤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具有吉祥含义的百鸟之王,预示祥瑞,带来美好,更是涅槃重生的标志。
此刻,我想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有句推介语:中国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
这句话有生命力,不过时。天时,地利,人和,东海奔腾,政通路畅,奇迹就会一个接一个出现。改革开放,激流勇进,中国就会日益兴旺强盛,中国商飞就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919也会“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第六章 C919知多少
C919大型客机是一座科学的宫殿,是一座知识的宝库。从诞生到首飞,走过9年时光,这9年是艰难的,是向着希望奔跑,是不改初心,一以贯之,砥砺前行。
2006年1月,大型飞机项目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
2007年2月26日,在国务院第170次常务会议上,原则通过了《大型飞机方案论证报告》,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
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飞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商飞”)在上海成立。同年5月1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让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
2009年1月6日,中国商飞正式发布中国首架单通道常规布局150座大型客机,代号“COMAC919”,简称“C919”。 2010年12月24日,中国民航局正式受理C919大型客机型号合格证申请。
2014年9月19日9时19分,C919大型客机在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开始机体对接。
2015年4月18日,舱门运抵上海祝桥总装制造中心。同年6月,C919进入攻坚阶段,陆续进行风洞、铁鸟、航电综合、电源系统和静力载荷等试验。
同年11月2日,C919总装下线。
2017年5月5日,C919首飞成功!
中国大飞机的命名非常重要,经过反复论证,才确定为C919。那么我们先初步了解一下波音和空客家族,再从中国传统文化谈C919。
威廉·爱德华·波音是20世纪初期美国极富想象力与探索精神的木材大亨,他拥有一艘游艇,每当他驾驶航行时,都会产生一种速度带来的奇特快感。莱特兄弟成功发明了飞机的创举,令他钦佩的同时也很向往,他决定自己制造飞机。于是他和挚友乔治·韦斯特·维尔特在西雅图一间船坞里造出了一架飞机,两人用各自名字的打头字母“B
自从1909年冯如制造成功中国自己的飞机,倏忽之间,一个世纪的岁月流逝了。当今世界,美国波音公司的波音飞机和欧洲空客公司的空中客车几乎垄断了全球的大飞机市场。而中国,一个泱泱大国,却一直没有自己制造生产的大飞机,在民用航空和飞行领域,基本上依赖进口。这与我们的大国地位、经济实力等各方面都很不相称。中国的几代科技工作者在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助推下,卧薪尝胆,夜以继日,坚持不懈地追求发明创造出属于自己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C919大飞机项目便应运而生,顺势而起。
刘斌是中国民航部门的工作者,长年在民航宣传媒体单位工作,这使得他对中国的航空史、中国的大飞机工程以及民航系统的各个方面都相当了解和熟悉。早在前几年,他便着手深入地采访航空工业的各个有关部门,采访大量的试飞员、科研人员等,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他写出了《适航报告》系列等作品,在《中国民航报》等媒体发表。2015年,他的《中国大飞机》创作选题获批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他更进一步地深入到中国大飞机决策、研发、试飞等各个部门,实地采访各方面的有关人士,尽己所能地掌握最多鲜活的资料。同时,他对中国和世界航空的历史也进行了深入的学习研读。2017年5月5日,C919首飞成功,刘斌现场见证了这一辉煌的历史时刻,心情无比激动。经过精心准备,他马不停蹄地创作出了《中国之翼——C919大型客机纪事》。这是一部来自现实生活的长篇纪实,带着作者的体温和生活的热度,融进了作者丰沛的情感,展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和航空领域各界人士为了祖国的强大、为了中国人民飞行梦想的实现,兢兢业业,不懈努力,拼搏奉献的精神面貌。这是一曲献给为中国大飞机事业作出贡献人们的赞歌,也是一曲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深情礼赞。同时,作者注重航空历史和科普知识,希望借助这部作品,向读者更多地介绍相关的科学知识,因此,本书在具备生动形象的文学性的同时,也具有鲜明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这样一部新鲜出炉的报告文学,相信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读者对于中国大飞机的关心和了解之需。
第一章 千古梦幻
天宇苍穹,广阔无垠,自古迄今,人类憧憬像鲲鹏展翅一般翱翔天际,自由飞翔。新疆哈巴山谷多尕特洞穴的岩画群中,一幅一万多年前形似现代飞机的图腾,令人惊叹,可谓天赋才智。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孙悟空腾云驾雾和哪吒风火轮等神话故事传说展现着龙的子孙对飞翔的无限想象与期盼。更有大漠深处敦煌遗址中,曼妙的飞天壁画被世人称奇道艳。而象形的模仿实物则有纸风筝、孔明灯等,不一而足。
纵观所述,无论从文学艺术还是军事历史,人们都充满了对飞行的迫切愿望与需求,龙的子孙一直没有停止过对飞行的探索与科学研究。
1887年,中国人自制的第一个氢气球诞生在天津武备学堂。时值中法战争刚结束,由清末数学家华蘅芳独自带领工匠用镪水制成氢气,灌到一枚直径5尺的气球中,当场燃放升空并成功起飞,一显国威。这是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科技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飞行装置发明,此后一发不可收拾。
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自制载人动力飞机试飞成功,揭开了世界载人动力飞行史的序幕。
1909年9月21日,在美国奥克兰市郊,一架具有升降舵装置的鸭式布局轻型飞机滑行着升上了天空。那位首次驾驶自制飞机上天的中国人犹如航天史上一道丰碑,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把自己的名字镌刻在天穹。世界为之哗然。
1910年8月,清政府在北京南苑庑甸的操场建厂棚,由刘佐成、李宝焌试制成功了中國第一架飞机。同年7月19日,中国航空先驱谭根设计制造了一架船身式水上飞机,参加芝加哥万国飞机制造比赛获奖。谭根是世界上早期飞机设计制造者之一,他曾飞越菲律宾境内2416米高的马荣火山,创造了当时世界飞行高度纪录,1915年他应邀回国进行飞行表演,并于同年7月筹建了广东航空学校。
1917年,王助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毕业后,被聘为美国波音飞机制造公司第一任总工程师,他设计的水上飞机经过多次改进,终于获得成功。这款飞机作为波音公司早期制造成功的飞机之一,为开辟美国第一条航空邮政航线做出了贡献。
1917年4月6日,南苑航空学校校长、中国第一个从法国学成归来的飞行员秦国镰驾驶法国高德隆型飞机在南苑机场进行飞行表演,这是中国人在国内的首次驾机飞行,大获成功。
千古飞天梦,智慧发明家,中国航空航天的先驱者们闪烁着耀眼的星光,让华夏儿女承载着荣耀继续奋进。
第二章 从恩平出发
早春二月,细雨如丝如缕,我踏着晨光,从广州前往恩平,专程寻访中国首创飞行大师——冯如的故乡。
在“冯如文史馆”看到了“冯如二号”飞机模型,策展人把它与大飞机C919摆在一起,意味深长,颇有创意。在市中心的冯如广场,在市郊森林公园鳌峰山山顶“冯如纪念馆”前,我分别看到了人民解放军空军赠予的退役战斗机,那战机如亲密伙伴,形影不离地伴随着冯如,那战机像忠诚的卫士,不分昼夜地护卫着冯如。
1911年2月,冯如谢绝美国人的重金聘请,依然率领志同道合的兄弟,将两架“冯如号”飞机及制造工装设备打包装船,回到祖国。有好心人劝他先落脚扎根,随归侨建碉楼的大潮流,在开平置地建楼,将家人安顿好,再兴事业。倔强的冯如一言不发,默声以对。他抱定“壮国体、换权利”的信仰,心中只有飞机,希望早日研制成功飞机,平国难、促共和。没有国之安宁,哪有家之平静? 中国航空工业的正式起步是在抗美援朝之后,毛泽东主席指出,我们打了几十年的仗,建立了很强大的陆军,但是我们没有空军对付头上的敌人,我们有了建立海军、空军的条件,应当着手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和一支强大的空军。尤其是空军,对国防极其重要,应当赶快建立!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总理周恩来、副总理陈云、开国元勋聂荣臻以及重工业部部长李富春随即着手筹划创建中国航空工业局事宜。周恩来指出,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道路,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原则上是依靠他们(苏联),请他们帮助我们建成配套的航空工业,道路是由修理走向制造。我国的航空工业就是在这样十分困难的历史背景下,在老一辈革命家高瞻远瞩的决策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1954年7月,当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初教5型初级教练机研制成功时,毛主席欣然表示,自从盘古开天地到如今,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中国航空工业迈出了从修理走向制造的关键第一步,把国产飞机送上了蓝天。
现在北京东郊民航博物馆里陈列着的毛主席专机,是一架苏联伊留申设计局设计制造的伊尔14型飞机。1957年人民空军将这架飞
机改装成首长专机,毛主席乘坐过两次,那幅《毛主席在飞机上办公》的著名图片,就是在这架飞机上拍摄的。
毛主席对飞机情有独钟,他高瞻远瞩,曾十分幽默地对中航工业人士讲要先学楷书,再写草书。意思是中航工业要虚心向“苏联老大哥”学习。20世纪,中国航空工业主要依据苏联的设计标准、制造要求,模仿安24,研制了涡桨飞机运7。后来,老树开新花,一代天骄新舟60问世,在走独立自主的道路上蹒跚前行。自主设计研发的运12勇闯海外世界,在通用飞机研制和适航标准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鼓舞人心。
回望中國大飞机之路,一波三折,令人倍感酸楚。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首次冲击开始了。1970年7月中旬,毛主席视察上海时指出上海的工业基础好,可以搞飞机。于是7月28日,空军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传达毛主席指示,上海要搞大飞机,定位为周恩来总理出访专机。
运10飞机搞出来了,尽管被明嘲暗讽为“707 1”,但是这无疑是中国人追梦大飞机的第一次伟大实践。
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来了,寒凝大地发春光,红墙外的白玉兰翘首蓝天,含苞欲放。
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听取国防科工委刘积斌主任关于要上喷气支线客机项目的汇报后表示,国家民用航空市场大,对支线客机的需求多,发展支线飞机符合国情。
朱总理单刀直入地问需要多少钱。
刘积斌主任说至少50亿元。
朱镕基总理果断回应,可以给25个亿。又指示说,不能按军机那一套搞。
上民机项目啦!新支线喷气客机项目被列为国家新产业计划的12个重点项目之一,2002年6月14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准新支线飞机项目立项。
中航工业第一集团群情振奋,调整思路、创新思维、创新体制,彻底打破计划经济的桎梏,创立组建了新型项目公司——中航商飞,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明确市场观、客户观,明确走自主研发—国际合作的道路。
后来,随着国家大飞机C919项目的确立,中航商飞整建制连同ARJ21-700型新支线飞机项目归于中国商飞公司。如同田径场上激烈的接力赛跑,中国商飞不忘初心,永不放弃,艰难前行,攻克难关,ARJ21-700新支线飞机告捷。2008年,中国飞行研究院副院长、首席试飞员赵鹏驾机首飞成功,实现了中国国产喷气客机零的突破。
2014年12月30日,ARJ21-700飞机成功获取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这是中国民机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016年6月28日,ARJ21-700飞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行,由全球首家客户成都航空公司经营,执行“成都—上海—成都”航班运营,2017年又开辟了“成都—长沙—上海—长沙—成都”航线。
ARJ21-700飞机开启了万里蓝天上有中国喷气客机的新纪元,是中国大型客机的开路先锋。
第四章 让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
2006年1月5日,时任国防科工委新闻发言人的金壮龙在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将“适时启动大飞机的研制……”大型客机项目与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重大国家项目工程一样,在立项之前就引起了高度的舆论关注和激烈的论证,许多省市表现出参与研制的强烈意愿。同年2月9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其中确定大型客机专项为“未来15年内力争突破的16项重大科技项目之一”。大型客机是我国到2020年科技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2007年盛夏时节,大型客机推进工作积极展开,中央任命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为大飞机项目筹备组组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金壮龙为副组长,于北京成立了临时办事处,就在中航工业大厦的一层。几间不大的办公室,每间摆七八张办公桌,两个小会议室利用率非常高。条件简陋,一些从上海、西安来的同志只能蜗居在小宾馆里夜以继日地商讨方案,12月中旬各项准备工作就绪,筹备组完成了大型客机可行性深化研究和大型客机公司组建方案(草案)等工作。
2008年3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商飞”),明确了中国商飞公司是实施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中大型客机项目的主体,也是统筹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实现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化的主要载体。
公司第一届董事会召开前夕,时任办公厅主任贺东风带领人员通宵达旦准备会议文件。那是多个不眠之夜,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群情激昂的创业岁月,董事会通过了公司组织架构,选举产生了公司经营班子。不久,北京办事处移师上海,还是老问题,没有像样的办公和住宿条件,临时租借了上海闵行路的房屋和宾馆。来上海报到的同志找不到地方,通过闵行路附近的餐馆才打听到那个临时办公地点。从这点看,中国商飞公司是先有了办事处才有公司,卓有成效地在有限的办公环境内完成了许多应该在公司成立后才完成的复杂工作,他们戏称:“先有儿子后有老子。” C919大型客机项目部部长袁文峰回忆:“我从江西洪都来上海时,犹豫不决,洪都是共和国最早的飞机制造厂之一,我已是公司副总工程师了。来上海是偶然,也是必然。2008年初我来调研,被中国大飞机项目吸引。6月26日再来,一栋不大不小的楼里,百来人挤在一起。记得办完入职手续后问:‘项目部的办公室在哪儿?’答:‘还没有固定的办公室,你看楼下大厅的大办公室哪儿有空位,你就坐哪儿吧。’我又问:‘项目部部长姓什么?’答:‘暂时还没到位。’我有点儿茫然,感到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好在公司浓郁的创业氛围,让我很受鼓舞,便逐步适应了环境,和其他新来的同事迅速投入到联合工程队的组织和深化科研论证工作之中了。公司打开局面后,不分白天黑夜地忙起来了。有句诗不是写着‘与太阳赛跑,追赶月亮’吗?我们就是那些与太阳赛跑、追赶月亮的人。”
2008年,时任中国商飞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兼办公厅主任、上海飞机制造厂厂长、党委副书记的贺东风把停放在角落的运10飞机牵引到厂区绿地旁,提议建立纪念雕塑。经过对方案反复认真地讨论,2009年五一劳动节前夕,“永不放弃”雕塑在绿地中央建成,雕塑正西镌刻着“永不放弃”四个大字。徐徐向上、熊熊燃烧的火焰造型,象征着航空人追逐大飞机的梦想永不停息,研制中国大型客机、打造中国之翼的决心永不放弃。
在雕塑落成暨新员工入职宣誓仪式上,贺东风激动地说:“我们为什么建这座雕塑,为什么在寸土寸金的厂区中央绿地陈列曾由上海飞机制造厂制造的运10飞机?运10是中国人制造大飞机开端的产物,睹物铭志,我们就是要牢记前辈航空人的初心,永不放弃,坚定信心,努力奋斗,用我们的双手把中国大飞机托上蓝天!”
时隔一年,贺东风又从南方航空公司购回当年上海飞机制造厂与美国合作组装生产的第28架MD-82飞机,一方面做大型客机研制的参考,另一方面作为中国大飞机艰难曲折历程的实物样机展示。如今运10和MD-82飞机陈列在“永不放弃“雕塑的前方,像两位特殊的历史见证者,激励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后来人勇往直前!
贺东风的做法和讲话意义深远,中国大飞机的道路怎么走?既不能单方面闭门锁国、走自己研造的老路,也不能单方面完全依赖他人,必须走自主研发 国际标准、国际合作的创新之路。
美国总统林肯有句名言:虽然心碎,但依然火热;虽然痛苦,但依然镇定;虽然崩溃,但依然自然。因为我相信对待失败最好的方法是永不放弃!
2008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国家举办了奥运会,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汶川大地震。在大悲前一天,时值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庆典。这份众志成城的力量首先作用在了汶川大地震上,许多在浦江之畔参加庆典的领导同志火速奔赴四川抗震救灾,商飞人心系灾区的同时,把对大型客机的研制决心和公司成立的喜悦化成对国家的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艰难的研制。
也就在这一天,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日报》发表了《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的署名文章,温总理为大型飞机专项的实施指明了方向,说,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制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飞机。让中国的大飞机飞上蓝天,既是国家的意志,也是全国人民的意志,我们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成功,实现几代人的梦想。这不仅是航空工业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大飞机研制会带动一批重大领域科技水平提升,将使中国整个大型客机制造业向更高领域迈进。
第五章 为什么是上海浦东
C919大型客机的根据地在上海浦东。
20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黄浦江畔,国家决定在浦东实行经济深化改革,建立特区。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报告提出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的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沿江地带经济飞跃发展。邓小平南行讲话指出,上海民心齐,很务实,这是人和,目前完全可以发展得更快一点。邓小平进而指出,要想经济快速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提倡科學,靠科学才有希望。
邓小平还说,上海在改革开放中培养了一批高精尖技术人才,尤其在管理和技术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上海人很务实,富有技巧和操作精神,只要让他们干,肯定会干出一片新天地。我曾数十次走进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扑面而来的是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似乎每个人都在为事业奔忙不曾停歇。上海是一座不夜城,五彩的霓虹灯遍布外滩,科技显示屏比比皆是,陆家嘴的金融中心更彰显了这座城市无可取代的经济地位,被国际友人称为“中国曼哈顿”“东方巴黎”丝毫不为过。
2016年3月,浦东陆家嘴崛起一座超高层地标式建筑——上海中心大厦,其设计高度超过附近的上海环球金融大厦。上海中心大厦,建筑主体为118层,总高为632米,结构高度为580米,为上海第一高楼,比建造中的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高出104米。难能可贵的是,它第37层建立了中国目前最大的私立博物馆,人们可以在这里通过一件件宝光灿灿的器物珍品,感知悠久的中华文明和历史文化。
得天独厚的经济地位和历史文化熏陶,以及大飞机研制经验,使上海具备了研发C919大型客机的核心条件和文化基础,以及舆情环境。
浦东祝桥镇曾是芦苇丛生的一片滩涂,从挖掘机铲起第一铲泥土开始,沉睡千年的土地开始了巨变,隆隆轰鸣的建筑机械声吓跑了野兔,惊走了飞鸟。仅仅6年,在滩涂大地上崛起了中国大型客机C919总装的航空城。
每天清晨,第一缕金色的阳光先照耀到这块沃土。过去是一片荒滩,现在,临港已经独立成新区。2002年开发建设以来,这里开始成为上海的金光角,有言“20世纪90年代看浦东新区,21世纪看临港新城”。短短几年,临港开垦扩地,在一片滩涂上围起了一道10公里长的拦潮大堤。大堤宽85米,上宽9米,加上钢筋混凝土翻浪墙,顶高达10.47米。过去是“潮来一片汪洋,潮去一片泥塘”,现在是浦东特区中的特区,是“创业之城,创新之城,创造之城,智造之城,未来之城,希望之城”,神话传说变成了奇迹。 现在临港已经建起了航空发动机及配套产业、汽车整车制造产业、大型船舶制造产业、发电和输变电设备产业、海洋工程设备制造产业、港口和物流机械产业等项目,在国家重点突破的16个装备制造业领域中涉及8项。临港西邻洋山深水港,相接浦东机场、祝桥中国商飞总装基地。
中国商飞浦东祝桥总装基地项目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根据产品的发展分步实施建设。一期建设项目已建设了物流中心、复合材料等零件制造中心、部装厂房、总装厂房、整机喷漆中心以及试飞中心等。
上海浦东是高精尖科学人才的创业之城,创新之城,也是大型客机的智造之城,C919的未来之城、希望之城!
中国大型客机项目、中航商用发动机项目落户上海,为临港产业区新一轮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引擎,临港产业区将成为航空产业关键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和制造基地,带动产业区内先进制造业实现新的飞跃和突破。
中国商飞一手抓飞机型号深入研发制造,一手抓基础建设,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中国硅谷、药谷、电子软件产业园区、国家尖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正在向世界级主科技园区发展。
中国商飞把大型客机的研发基地这颗棋子毫不犹豫地放到张江,在上海市的大力支持協助下,仅用100多天就完成了村庄拆迁工作。如今,一个现代化国际一流花园式研发基地建成,3000多科研人员为C919日夜苦战,各种系统、试验设置设备就位,这又是一个奇迹。
C919总装浦东祝桥基地与大场基地共同构成了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根据《中国商飞公司上海规划建设方案》,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与设计研发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共同构成了中国商飞重点打造的三大中心。
2009年11月18日,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与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总装制造中心落户浦东祝桥,继中国商飞公司总部落户浦东、飞机设计研发中心落户浦东张江后,中国商飞在浦东的民机产业布局初步完成。
从浦东国际机场东行,再沿着上飞路前行900米就到了919号大院。迎面的是一栋连排建筑,一端有高耸的穹顶联结着另一端双排共6栋办公楼。穿过笔直宽阔的大道是一个半圆形的环岛,环岛中央横卧一块花岗岩,上面刻着“让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航空人对飞机事业朴实无华的坚定信念无时无刻不体现在细节处。这里的总装制造中心宽1100米,长2400米,位于浦东国际机场第四、第五跑道延长线之间,是国内最大的民用飞机总装制造基地。
过了环岛,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庞大的平顶厂房,分别是C919的总装、部装喷漆、材料、零部件等车间。
大型客机C919在部装厂房里对接成龙,相当于对机头、机身等零部件相接的“粗装修”,也包括电线电缆和驾驶舱航电系统的初装以及吊装发动机等。飞机也在这里进行喷漆,好比穿上得体而合身的衣服。醒目亮丽的C919航徽,蓝绿相间,熠熠生辉。
我们先到部装厂房里参观。厂房长279米,宽96米,双排并行,共7个C919安装机位,深30米的地基上耸立着2000根坚实的钢筋混凝土支柱。近40米长的C919全机身分机头、前机身、中机身(含中央翼)、机翼、中后机身、后机身、盘尾、平尾等部段,由中国商飞总体设计,中航工业成飞、西飞、沈飞、哈飞参与分段制造完成后运抵这里。装配的程序是这样的:机头和前机身连接,机身整体成龙,安装机翼、垂尾、平尾等。飞机机身装配成形后,进行气密性试验。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细缜密的操作,不可有误。
总装厂房似乎比部装厂房小一些,长305米,宽78米,安装有世界上最主流的移动生产线,可以完成包括系统件和成品件的安装、全机的通电通压测试、分系统测试、内饰安装等全部总装工作。
移动生产线摒弃了传统的拖车牵引飞机形式,采用了高度集成的飞机移动系统,通过在地坪下安装导引装置的方式,使飞机能够沿着预定轨迹移动。
如今,浦东祝桥总装制造中心的美好蓝图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5月5日,C919大型客机在这里飞上蓝天。我们坚信:在实现中国“民机梦”的征程中,浦东祝桥总装基地这颗东海之滨的明珠,从C919大型客机开始,将改写中国民机产业的历史。
乘机从浦东机场起飞,当飞机爬升到平飞层,从舷窗俯瞰大地,一面是浩瀚的东海,另一面平原上耸立着庞大的以CHINA首字母“C”为造型的核心建筑群,它正是“COMAC”中国商飞C919的诞生地。这个建筑群有两个寓意:象征华夏神话中的鲲鹏,古有鲲鹏展翅而飞,今有C919腾云翱翔,C919是中国之翼;另一个象征是凤凰,凤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具有吉祥含义的百鸟之王,预示祥瑞,带来美好,更是涅槃重生的标志。
此刻,我想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有句推介语:中国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
这句话有生命力,不过时。天时,地利,人和,东海奔腾,政通路畅,奇迹就会一个接一个出现。改革开放,激流勇进,中国就会日益兴旺强盛,中国商飞就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919也会“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第六章 C919知多少
C919大型客机是一座科学的宫殿,是一座知识的宝库。从诞生到首飞,走过9年时光,这9年是艰难的,是向着希望奔跑,是不改初心,一以贯之,砥砺前行。
2006年1月,大型飞机项目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
2007年2月26日,在国务院第170次常务会议上,原则通过了《大型飞机方案论证报告》,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
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飞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商飞”)在上海成立。同年5月1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让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
2009年1月6日,中国商飞正式发布中国首架单通道常规布局150座大型客机,代号“COMAC919”,简称“C919”。 2010年12月24日,中国民航局正式受理C919大型客机型号合格证申请。
2014年9月19日9时19分,C919大型客机在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开始机体对接。
2015年4月18日,舱门运抵上海祝桥总装制造中心。同年6月,C919进入攻坚阶段,陆续进行风洞、铁鸟、航电综合、电源系统和静力载荷等试验。
同年11月2日,C919总装下线。
2017年5月5日,C919首飞成功!
中国大飞机的命名非常重要,经过反复论证,才确定为C919。那么我们先初步了解一下波音和空客家族,再从中国传统文化谈C919。
威廉·爱德华·波音是20世纪初期美国极富想象力与探索精神的木材大亨,他拥有一艘游艇,每当他驾驶航行时,都会产生一种速度带来的奇特快感。莱特兄弟成功发明了飞机的创举,令他钦佩的同时也很向往,他决定自己制造飞机。于是他和挚友乔治·韦斯特·维尔特在西雅图一间船坞里造出了一架飞机,两人用各自名字的打头字母“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