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拒绝了1855次后等

来源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cessfully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电影巨星史泰龙十几年前异常落魄,身上只剩下了100美元,连房子也租不起,只能睡在金龟车里,但他立志要当演员,并非常自信地到纽约的电影公司应聘。
  当时纽约有500家电影公司,都以外貌平平及咬字不清为由拒绝了他。随后,他又写了《洛奇》的剧本,并拿着剧本四处推销,继续接受别人对他的嘲笑和奚落。他一共被拒绝了1855次。
  终于有一天,他遇到一个肯拍《洛奇》剧本的电影公司老板,但对方不准他在电影中演出,最后,史泰龙一再坚持,才得到了宝贵的参演机会。
  你能面对1855次的拒绝仍不放弃吗?史泰龙能,他做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所以他能成功。
  史泰龙
  西尔维斯特·史泰龙,1946年生于美国纽约,画家、演员、编剧、导演及制片人。1976年他自编自演《洛奇》系列电影首部。1982年自编自演《第一滴血》系列第一部。凭《洛奇》和《第一滴血》两个动作电影系列成为80年代好莱坞动作明星的代表。1984年留名好莱坞星光大道。
  【角色个性】
  你是还没有成功,还是已经失败?当你想放弃梦想的时候,问问自己,被拒绝1855次了吗?
  调皮的Dr.魏
  你知道么?说出“科学是我唯一的评分标准”这句话的“科学判官”Dr.魏也曾是个调皮的学生。
  从小魏坤琳的父母对他没太多管束,那时他可是出了名的调皮。可是这个淘气鬼一旦碰到有趣的书,就能立刻安静下来。“家里那点儿书都被我翻遍了,至少翻了3遍。”家里的书不够看了,他就去亲戚家找书看,连舅舅家工程类的书,他也会饶有兴趣地翻看很久。
  上厕所都看书的魏坤琳,有一段时间,实在找不到书看了,就抱着汉语字典和成语字典钻进厕所。
  成绩一直很好的魏坤琳却从没做过班长,而是担任副班长或者学习委员之类的职务。“因为我长得没那么正义,又太调皮,所以班主任不让我当班长。”他笑说自己是唯一不像班干部的班干部。
  虽说调皮、爱玩,但是魏坤琳玩起来绝对收得住。“我自控能力极强。我去打篮球、玩游戏,再喜欢我也控制得住,因为我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我最在乎的东西是自由,最喜欢干的事情是学习。”
  【角色个性】
  学习不是书呆子式的,而是汲取那些对你的知识体系、认识世界有帮助的东西,正如Dr.魏所说:“只要有帮助,不管是什么,我都会去学,都有兴趣。”
  魏坤琳
  魏坤琳,1978年10月2日出生于湖南湘潭,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导。2007年获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人脑的工作方式,以及人是如何控制运动的。2013年12月,魏坤琳作为“科学判官”加盟《最强大脑》节目。
  要死就死在火星上
  一个人到底可以对科技有多痴情?看看埃隆·马斯克——从小爱读科幻小说,12岁写出游戏代码,学物理,进硅谷,娶老婆也挑科幻小说家,甚至为了研发新技术,不惜倾家荡产。
  不久前,这个追科技的“疯子”又创造了历史。
  2015年12月21日,美国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将11颗卫星送入太空轨道后,一级火箭笔直地、稳稳地回到了地球表面,成功实现回收。此前,造价昂贵的火箭可是绝对的一次性消耗品。
  “欢迎回来,宝贝儿!”
  马斯克又一次创造了历史。他打算未来将火箭发射成本降低九成,送10万人进入太空。
  “这个星球不配我死。”他说,“要死就一定死在火星上。”
  【角色个性】
  科技狂人的追求,只缘于喜欢。
  埃隆·马斯克
  埃隆·马斯克,1971年6月28日出生于南非,18岁时移民加拿大。工程师、慈善家、PayPal贝宝(最大的网上支付公司)、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环保跑车公司特斯拉(Tesla)以及SolarCity四家公司的CEO。
  辛泰尔的拒绝
  辛泰尔是著名的美国作家。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美国,他是纽约评论界的权威。当年,全国有498家报纸为辛泰尔开辟了专栏,每天同步刊发他的时评。这些栏目有统一的名称,叫做《每日纽约》。为此,他每星期可以得到2150美元的报酬。如此算来,他每年有十万美元的收入,他的经济收入能让他生活得比较体面,当然离真正的富人还相距甚远。
  当时,辛泰尔在美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无人能及。于是,先后有多家电台竞相聘请他主持节目,以提升对大众的吸引力。纽约电台为他考虑得十分周到,他们承诺为了节约他的时间,可以在他工作间的写字台上装一台播音机,并且许以高额酬金:每播一分钟,就给他500美元。然而,辛泰尔还是委婉地拒绝了。一些好莱坞电影公司也向他抛出橄榄枝。著名的华纳电影公司更是用尽了各种办法与他洽谈,希望他能够担任一部纪念电影中主席的角色。为此,华纳公司寄给他一份合同,同时附带一张空白支票:“请您随便写下您所希望的酬金数额,并签好字,寄还我们。”辛泰尔很快将合同寄了回去,但是没有签字。
  卡耐基曾经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固执,连送上门的钱都不要?”他回答说:“这个,只是因为我不擅长谈话。”他还开玩笑地说:“如果在电台播音或者在摄影现场拍片的话,说不定我会当场晕倒呢!”
  辛泰尔
  美国作家,著名权威评论家。
  【角色个性】
  专心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为利益盲目驱使。辛泰尔并非真正“不差钱”的人,但他一次次拒绝了送上门的金钱,因为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其他文献
儿童福利院里,一个女孩正带著十几个小孩子做游戏,孩子们似乎在向她报告什么,这个说昨天阿姨亲他了,那个说收到了一位小朋友送她的画。  我问她:“你们在玩什么?”她微笑着说:“我在教孩子们积攒温暖。”  “积攒温暖?”我很奇怪。  女孩说:“这些孩子,不是被父母抛弃,就是小小年纪成了孤儿,生活对他们而言就像冬天一样,他们能够得到的温暖太少了,所以我想教会他们积攒温暖。只要将平时人们给予的一点一滴的温暖
植物在传播种子上可谓是费尽了心机,豌豆通过豆荚的弹力把豆子弹到远一点的地方去安家落户,蒲公英将种子设计成一个个小伞随风飘到远的地方,为自己传宗接代。那么,我们熟悉的辣椒是怎样四处散播种子的呢?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在吃有辣椒的食物时,舌头上有种灼热疼痛的感觉,这实际上是辣椒的一种自我保护,辣椒为了阻止哺乳动物吃辣椒种子,便释放出一种叫辣椒素的物质,没想到,这种自我保护反而弄巧成拙,成了川菜最吸引
同事打电话来,请大家帮帮忙。  问缘故。同事说,刚刚朋友打电话来说,他的女儿在农贸市场边摆了个地摊,卖莲蓬。同事的朋友偷偷在一边观察,小家伙的摊子已经摆了快一个小时,还没有卖出一个莲蓬。放暑假后,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想磨练磨练自己,于是,昨天从市场上批发了一小袋子莲蓬,自己摆摊卖。小家伙第一次练摊,如果卖不出去的话,打击会很大,所以,想请大家帮个忙,去买上一两个,给孩子一点信心。同事说,小姑娘认识
虹是受了挫折的阳光  “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美丽,让自己的光芒更引人注目呢?”阳光想。  乌云看出了阳光的心思,说:“我能让你变得更美丽。”  “你哪有这般好心,你只会遮挡我的美丽,给我制造逆境。”阳光不相信乌云的话。  乌云可不管这些,呼啦啦地把自己布满了天空。阳光左冲右突,怎么也冲不破乌云的阻挡。  乌云集聚着一场大雨,倾盆而下。  雨过天晴,人们看到了一道七彩的虹,一道比阳光更美丽、更光彩夺
火车上,同坐的是一对母子。黄昏时分,母子俩开始有些坐立不安起来,而儿子在窗玻璃上把脸都贴扁了,张望着。  我问那个一直在张望的孩子,有什么事要发生吗?他妈妈不好意思地瞅我笑了笑。孩子转过身来对我说:“我爸爸是火车司机,忙得快1个月没回家了,今天是爸爸45岁生日,我和妈妈想给爸爸一份生日礼物。”于是,他们特意坐这趟火车,希望可以与孩子爸爸开的那趟火车相遇。  我这才知道,妈妈与儿子在火车时刻表上查到
1482年,31岁的達·芬奇离开故乡佛罗伦萨,来到米兰。他给当时米兰的最高统治者、米兰大公鲁多维柯斯弗查写了封求职信,希望谋得一个军事工程师的职位。这封求职信就是著名的《致米兰大公书》——  尊敬的大公阁下:  来自佛罗伦萨的作战机械发明者迭·芬奇,希望可以成为阁下的军事工程师,同时求见阁下,以便面陈机密:  一、我能建造坚固、轻便又耐用的桥梁,可用来野外行军。这种桥梁的装卸非常方便。我也能破坏敌
伪装高手   对行动迟缓、没有翅膀的毛毛虫来说,生存就是一场战争。然而幸运的是,这些聪明的爬行动物精通伪装和防卫。研究人员发现,不同种类的毛毛虫或蛹都带有一对眼睛状的标记,且颜色和形状多种多样,有圆的也有狭长的瞳孔形。这些各式各样的图案表明毛毛虫们并没有刻意针对某种掠食者进行拟态伪装,以防被捕食。  X档案   毛毛虫一般指鳞翅目(蛾类和蝶类)昆虫的幼虫,具3对胸足,腹足和尾足大多为5对,身体
在列车的一节车厢里,有两个打扮时髦的女郎相对而坐。她们互不认识,所以只是目光对视而没有交流。由于天气炎热,乘客们纷纷打开窗户透气。  不久,列车驶入一条隧道。过了很长时间,列车才开出隧道。这时,一个女郎满脸煤灰,黑糊糊的,大概是因为坐在逆风位置的缘故,隧道内的煤灰都被吹进了车厢里,弄脏了她的脸。而坐在她对面的另一个女郎的脸却非常干净。  请你分析一下,哪一个女郎会去洗脸?
妈妈,肺癌侵蚀了您的身体  您靠着洗肺机发出“呼呼”的喘息  我听了心如刀割  但——我不能哭  因为我正在削土豆给您们做饭  如果泪水迷离了我的眼睛  我会削不下去。  外婆,风痹击得您无法站起  您倚着轮椅在抽泣着怨责病魔的无情  我听了心如刀刺  但——我不能哭  因为我正在给您倒便盆  如果泪水朦胧了我的眼睛  我会不小心跌滑在地上  外公,残废的双手让您难以行动  您用背膀拖着稻草在田间
师:关于作文“真实”的问题,存在着一些争议。有老师对学生说“完全是真实的照搬,也可能‘假’;完全的虚构,也可能‘真’”;有的老师认为“虚构不一定虚假,真人真事也不一定‘真’”。   生:刻意求真与刻意避虚都不切作文实际。   师:作文来自生活,但又应该是高于生活的,应该包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生:翻版、克隆生活,把写作当作是生活的“复制品”是对作文真实的曲解。   生:很多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