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环境下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underwa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推进,社会文化环境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给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民族声乐在继承发展民歌、说唱、戏曲等传统演唱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也借鉴了西欧美声唱法的优点,是一种兼具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歌唱艺术。在多元文化环境下,高校应立足于当代人的思维意识、价值观念与审美意识,积极优化教学内容,探索高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多元文化;高校;民族声乐
  多元文化是信息高速流通的产物,随着社会结构的日趋复杂,新的文化层出不穷,多元文化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日益凸显。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再加之多元文化环境的影响,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民族声乐是充分体现我国文化价值理念与审美道德观念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在提升大学生音乐素养与文化素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演唱技巧,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进而为国家培养更多有理想、有信念的高素质艺术人才。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优化民族声乐课程设置
  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从本质上讲属于传承民族文化的范畴,在我国发展相对较早,长期以来为社会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歌唱家与教育家。但在多元文化环境的影响下,民族声乐教学的人才培养方向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高校应立足于民族声乐独特的科学性,将培养专家型与传承性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1]。创新能为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民族声乐是一门教学素材丰富的学科,教师应与时俱进,探索高效手段实现教学相长。但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在传授发声方法与技巧时较为机械,教师只是一遍又一遍地用乐器演奏,并示范演唱,虽然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但学生学习兴致不高,教学效果更是不尽如人意。基于此,教师应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情感培养与支撑,引导其更好地把握音乐节奏的强弱、快慢。民族声乐具有原生态的特点,在情感表达方面应当是相对自由的,所以教师应充分把握民族声乐的本质属性,在专业课授课方面,采取“民族声乐教师+学生+助教”的模式,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又可以培养新教师。民族声乐的理论知识包括基本乐理、艺术概论、表演艺术基础等多方面的内容。教师应明确理论源于實践又高于实践,首先要优化课程设置,然后带领学生了解民族声乐发展史以及相关文化,进而为学生的声乐技巧学习奠定丰富的文化底蕴。第一学期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高校可适当增加这一阶段的理论课时安排,待学生具备较丰富的知识储备后,可缩减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以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的民族声乐专业性。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加快构建强大师资队伍
  目前,不少高校仍存在教材单一、教学内容选取欠科学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的提升。还有部分教师的教学较为随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完全依据自己的经验,不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教师曾是专业演员,其就更乐于将自己演唱过的曲目纳入教学内容,导致民族声乐教学缺乏统一性与标准性。基于此,相关部门要立足于民族声乐的课程特点,加大经费和人员投入,统编并修订民族声乐教材,以引领高校的教育方向。高校应积极组织校内的优秀教师,立足于地域特点与学生学情,合理规划教学曲目,以进一步提高教学工作的系统性与权威性。高校民族声乐教师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具备高学历的专业院校毕业教师,他们虽然接受过传统声乐教育,但可能对民族声乐的研究不够深入;另一种是演员出身的外聘教师,他们虽然会演唱地道的民族音乐,但学历可能不高,也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为改变这一现状,高校应致力于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引导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时,高校也应积极优化教师培训方案,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校内外培训机会,以丰富教师的民族声乐知识储备,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师选拔方面,也应逐步提高学历标准与综合素质要求,并定期与其他学校开展学术研讨活动,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另外,艺术专业学生大多是凭借天赋和兴趣步入大学校园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追求声音训练,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激发其民族情感。高校应将审美能力、情感表达等内容纳入教师的定期考核,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民族声乐文化传承的目标。
  三、丰富艺术实践活动,
  提升专业技巧教学效果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高校的实践活动也日益丰富,但对于声乐专业学生来说,仅靠校内实践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往往需要更多的表演机会,需要学校给予其足够的支持[2]。为此,高校应提前做好每学期的音乐实践活动计划,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当地的大型活动,以锻炼学生的歌唱水平与舞台能力。高校在为学生安排实践活动时,应重视加强学生专业演唱技巧的训练,并给予学生足够的准备时间,进而使其演唱、表演能力都能得到阶梯式的提升。另外,视唱练耳、音乐常识都是学生学习民族声乐的基础,要想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先天嗓音条件与头脑思维,也需要有稳定的声乐技巧与方法作为支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强化学生的呼吸练习,引导其了解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技巧,同时只要是歌唱都会依赖气息,在大一阶段教师应注重处理学生的气息问题,并帮助其改进演唱方法。待声音部分调整好之后,要引导学生找到头腔共鸣,并进行反复练习。从大三开始,学生已经可以形成稳定的共鸣,应进一步提高演唱的自如性与优美性[3]。
  四、健全教学评价模式,
  强化高校民族文化建设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的考试制度仍以期末考试为主要形式,缺乏对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关注与了解。民族声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与文理课程是有着显著区别的,它不仅实践性更强,而且注重表情达意,仅靠每学期的一次考试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基于此,教师要努力构建更为科学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质量、实践活动参与情况均列入评价标准中。同时,教师也应不断优化考试形式,比如可以将校内的舞台表演设置成一次小测验,这样既能有效考查学生的演唱与表演能力,也能为其提供很好的舞台锻炼机会[4]。在前期考核中,可采用齐唱或合唱的方式,待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之后,可鼓励其进行独唱表演。这一活动应要求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让低年级学生学习高年级学生的演唱技巧与经验,以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另外,对于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与校外公益演出的学生,也应实施公平的加分政策,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舞台表演积极性。受多元文化环境的影响,高校的文化建设工作已经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高校也应积极营造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打造音、体、美等模块,主动联合国内外权威大学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以促进民族声乐传承工作不断向前发展[5]。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加强文化渗透,引导学生积极吸取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营养,并带领其深入了解当地的民族声乐文化资源,使其能树立强烈的民族意识,充分感受民族声乐的无限魅力。
  五、结语
  民族声乐是高校音乐专业的基础课程,在传承民族音乐、弘扬民族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应立足于民族声乐教学的基本特色,加快完善教学设施与体系,同时紧密把握民族音乐文化的要义,使学生能充分理解民族声乐的文化内涵。教师在工作中要摒弃落后的教学模式,加快课程改革创新,并引入多样化的演唱训练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民族声乐演唱水平,进而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侯洁杰.多元文化视野下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发展窥探[J].黄河之声,2019(9):72.
  [2]李凯.基于多元文化视角下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多维思考浅析[J].北方音乐,2019(13):197-198.
  [3]宁彤.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民族歌剧的应用现状及实践思考[J].艺术大观,2020(36):98-99.
  [4]兰义.浅析民族性在声乐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与贯彻路径[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1(2):88-89.
  [5]张丽萍.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研究[J].商情,2019(38):210-211.
  作者单位: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气管切开患者在拔管前通常需要试行堵管.为了让患者减轻不适,平稳度过堵管期,临床上一般采取对气管套管外口进行逐渐封闭的方法,待患者咳痰有力、无呼吸困难后拔管.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我科采用了自制气管切开堵管装置为23例患者试堵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以气管套管型号8.0 mm为例,各制作一个1/2堵管装置和一个全堵管装置,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血脂监测日记对高血脂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岁以上高脂血症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及观察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电话随访及院外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血脂监测日记.试验前后填写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血脂健康行为问卷,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血脂相关行为评分,并比较观察组患者使用血脂监测日记后第12个月和第1个月的主观自我评价得分.结果 两组试验前一般
目的 探讨颅内肿瘤患者伽玛刀(γ-刀)治疗围术期的心理状况特点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价.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术后SAS评分为(34.64 ±7.97)分,SDS评分为(32.16±7.98)分,对照组术后SAS评分为(48.73 ±9.56)分,SDS评分为(40.24±4.2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声乐教学工作也在持续优化。传统声乐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亟须更新。高校要在突破传统思维模式限制的基础上,将传统声乐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融合,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全新的教学环境。通过分析多媒体对声乐教学的重要作用,探讨如何有效融合高校传统声乐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以促进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多媒体  注:本文系
目的 探讨采用连续护理方法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实施连续护理的效果.方法 抽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112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为观察组,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98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由连续护理小组实施连续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38;P <0.01)
摘 要:声乐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课程当中的主要内容,更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素养能力。在声乐教学当中,学生不仅需要熟练地掌握相关的基础技能,还需要掌握基本音乐理论知识,其中视唱练耳就是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声乐教学和视唱练耳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基于此,探究视唱练耳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同时分析了视唱练耳在声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中学教师高血压患病情况,并以此提供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健康体检的方式,对2114名中学教师进行高血压患病情况调查,并对体检结果总结分析.结果 2114名中学教师中,高血压者644例,患病率为30.5%.男、女性患者患病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1%比24.9%;x2=10.052,P<0.01),不同年龄、不同体质指数患者高血压患病率均不同(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
摘 要:和声是高校音乐专业的必修基础理论课程,作为音乐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之一,它为声乐、钢琴、即兴伴奏、曲式等一系列课程的学习和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门课程主要通过对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推动学生在四部和声写作、键盘和声和音乐要素实践技能方面实现提高。由于它自身具备的学科特点——强调培养学生的音乐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常常被学生称为音乐专业最难学习科目之一。基于课程本身具有的特点和具体学情,从和
目的 探讨采用尿激酶定期交替溶栓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长期置管通畅性的效果.方法 选择23例带Cuff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形成导管血栓后,采用尿激酶以管内封管溶栓和微量泵泵入持续溶栓分别进行溶栓治疗,溶栓成功后继续进行定期、交替、规律治疗,观察其持续通畅性的效果.结果 23例患者溶栓后,22例成功,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渗血、出血等不良反应.22例患者导管持续保持通畅,平均已使用(15.0±
目的 分析住院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寻求良好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2009年5-12月89例手足口病患儿家长(观察组)的资料,并选择同期在感染科住院治疗的麻疹患儿家长(对照组)80例,用自制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对观察组患儿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等于预,比较干预前、后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家属焦虑、抑郁、愤怒、无助、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