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禽兽”笑骂官场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天启年间,瓷器上出现过这样一种新奇的图案:一只鹰、一头狮,或者一只虎,盘踞在一个台子上。这个台子本身小小的,狮、虎之类的大型动物停在上面,看上去很别扭。这是在表演马戏吗,还是制作的动物标本?
  马戏、标本都是近现代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事物,明代时并没有。那么这种瓷画在表达什么意思呢?
  我认为,这个品种的瓷画其实是一种比拟性的画面,即将画中的动物比作道德败坏的官员,把它们放到一张台子上,寓意就是骂官场上的大员们是“一台禽兽”。因为天启朝正是明朝吏治最黑暗的年代,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专权,与奸臣结成阉党,排斥忠良,把整个官场搞得乌烟瘴气。朝野的正人君子斗不过他们,又气愤不过,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来对时局发泄不满情绪。《一台禽兽图》就是这个背景下创作出来的作品。
  “禽兽”这个词组在明代的用法很特别。据一些专家考证,在明前期,它是个褒义词;但到明后期,它又变成了贬义词。讨论本文涉及的瓷画,对此不能不察。
  明代洪武年间规定,文武官员的官阶等级,主要通过衣服上绣的补子图案来显示。文官九品的图案是禽: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九品的图案是兽: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子,四品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犀牛,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文官绣“禽”,以示文明;武官绣“兽”,以示威猛。当时为什么以“禽兽”来作官员级别的标识?这或许与皇帝、皇后以龙、凤为标识有关。在中国传统观念里,龙是兽之首,凤是禽之首,用其他禽兽作为官员的标识,对龙、凤是一种很好的衬托。由于这样的原因,“禽兽”两字在明代早期当然是褒义词,“衣冠禽兽”也是当官者的美称。
  然而经过一两百年的发展,到明代后期,文官贪钱,武将怕死,官员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已一落千丈。“衣冠禽兽”这样的词就发生转化,带有贬义了。明代嘉、万时期的剧作家陈汝元在其作品《金莲记》中就有这样的句子:“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可见,“禽兽”已成骂人的话了。
  天启时将“禽兽”转化成形象,用到瓷画上来骂官场上的得志小人,是一个绝妙的创意!因为“禽兽”两字既是文武官员的代名词,又是骂人的脏话,一语双关。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题材瓷画的具体画法。
  从“禽”来看,这个题材画的只有鹰(图1-图4)一种。鹰不在文官补子图案的范围内。补子中的九种禽鸟都是文雅的“瑞禽”,不适合用来骂人。而鹰则让人联想到“鹰犬”,为虎作伥的“爪牙”。鹰在瓷画中也曾经用作褒义的比喻,寓“英雄”、“英才”、“独立”之义,但在此画中是“鹰犬”之“鹰”。
  从“兽”来看,这个题材画的有狮(图5、图6)和虎(图7、图8)两种。狮、虎是武官补子图案中的动物,它们的凶猛既可以从褒义的角度去理解,也可以从贬义的角度去理解。在此画面中应当是贬义的凶恶了。值得注意的是狮子的画法,画师把它们头上的鬃毛画成卷曲状,像只宠物狗,可能含有影射“宠臣”的意思。
  再来看看“禽兽”们身下的台子。这种台子在明代叫作“台几”。据文震亨的《长物志》所说:“台几,倭人所制,种类大小不一,俱极古雅精丽。有镀金鑲四角者,有嵌金银片者,有暗花者,价俱甚贵。近时仿旧式为之,亦有佳者,以置尊彝之属,最古。”
  可见,台几在明代是用来放置“尊彝”之类古玩的。这种家具往往有上下两层,体积很小。瓷画师之所以要将“禽兽”放置在这么不成比例的家具上,完全是因为它叫“台几”,要用它的“台”字之义,凑成“一台禽兽”这一词组。以“一台禽兽”暗示在官场的台面上是“禽兽”当道。
  一张台几,上面的“禽兽”有些画成“蹲”坐的姿势(图5、图7),或有以谐音表示它们“登”台之意;有些画成站立的姿势,或者走动的姿势(图6),或在侧重表现它们“盘踞”之意。画法略有差异,更显生动有趣。
  民间骂朝廷命官为“禽兽”,实在是忍无可忍之举。在皇权社会,作为小民再不能忍也不敢放胆直骂当官的,也得拐着弯地骂,一旦官府追究起来,还有辩解的余地。瓷画《一台禽兽图》可算是通过曲笔性的画意,将老百姓对政治舞台上阉党、奸臣的痛恨情绪,痛快地发泄了出来!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在「互联网+」国家战略大背景下,智能生活方式已成为时尚潮流发展的新方向,企业必需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与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
期刊
摘 要:隐喻不仅是人类认知世界和体验世界的基础,还是一种人脑的思维方式,是人们根据已知事物认识另一种事物的方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各不相同,从而使隐喻在不同文化中存在差异。而这些反过来又作用了文化,传承了文化信息,丰富了文化蕴含。从隐喻方面去认知文化的差异性问题,曾填了对于研究各国文化差异的新的突破口。  关键词:隐喻 认知 思维 文化差异  一、 引言  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随
摘 要:徽州,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历史、文化、思想概念。古徽州的徽文化极具地方特色,特别是徽商的勤恳经商、吃苦耐劳,自古就有“徽骆驼”之称。而留守在家的的徽州妇女们,默默地维持家庭、生儿育女功不可没。关于古徽州妇女的研究目前学术界还比较集中在明清时期,本文将对民国时期徽州妇女生活进行初探,对徽州妇女在民国时期的一系列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古徽州位于安徽南部,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古徽州地域,
李约瑟曾提出一个问题:“中国古代科学为什么在近代以后落后于西方科学?这个问题就是李约瑟难题。很多人对此进行了回答,很多人认为原因就是中国古代科学缺乏演绎推理。是否真的
我国非正式组织研究还不够深入,需要大力拓展。结合社会管理创新的非正式组织研究更是很少。《我国公共部门非正式组织治理研究》一书浓墨重彩地探讨了我国公共部门中非正式
摘 要:《周南》作为《诗经》之首具有着重要的内涵深义,《毛诗序》中言“《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本文从三个方面探究《周南》何具“王者之风”:《周南》系之周公,缘自周公本身的身份地位,摄政经历等方面可以体现“王者之风”;《周南》托之周公,实为歌咏文王之德行教化;从《周南》诗作表现的内容来看,歌咏文王、后妃之德,二人合二姓之好,以身作则以正天下人伦政事,表现的正是合乎礼制的王者之风
摘 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丽水学院跨问化交际课程的实证研究发现,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参与度、差异认同感、交际信心、交际愉悦感和交际专注度等跨文化敏感度因素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本文同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敏感度 培养策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摘 要:1933年,安徽通志馆编的《安徽通志馆第二次报告书》收录了刘文典的《拟订安徽通志馆驻平采辑方案》一篇和《致安徽通志馆书》五封,此后,其他各种研究刘文典的论著和2013年出版的增订本《刘文典全集》均未收录这六篇文书。这六篇佚书的发现,丰富了刘文典的著述,还原了刘文典任安徽通志馆特聘编纂兼北平采辑员这段不为人知的经历,揭示了刘文典的方志学思想、搜集志材的方法和态度。  关键词:刘文典 安徽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