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认知的文化差异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zhihud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隐喻不仅是人类认知世界和体验世界的基础,还是一种人脑的思维方式,是人们根据已知事物认识另一种事物的方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各不相同,从而使隐喻在不同文化中存在差异。而这些反过来又作用了文化,传承了文化信息,丰富了文化蕴含。从隐喻方面去认知文化的差异性问题,曾填了对于研究各国文化差异的新的突破口。
  关键词:隐喻 认知 思维 文化差异
  一、 引言
  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人们的交流与交往也变得简单频繁,因此出现了文化共融的现象。隐喻在日常交流中居于核心地位,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体现全世界的文化模式,而且是思想交流及认识其他事物的有力工具。Richards (1936:94)很有感触的说过,“在日常话语中,三句话就少不了一个隐喻”。由此可见隐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而隐喻的普遍存在是因为人们习惯用已熟悉的具体的、有型的图式去认知未知的抽象的、无形的概念。在生活中人们发现一种事物的某些特种与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事物有着某种相似的联系,就会有意识地把这一事物转移到所熟悉的另一事物上,这个过程就是隐喻认知过程。
  如今对隐喻的研究已经远远超出了修辞学的范畴,多学科、多维度的隐喻研究扩大了其原有的研究范围,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那就是从隐喻中研究文化。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隐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带有特定的文化烙印,形成了隐喻的民族性。在英语和汉语中,虽然隐喻所指的含义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毕竟属于印欧和汉藏两种语系,其文化背景也相近甚远,分别反映着各自本土的文化和状态。中国人喜欢用“三个臭皮匠顶上诸葛亮”来形容人多智慧多,而西方人的文化背景没有诸葛亮这个人物,他们用“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来指代同一个意思。隐喻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思维和认知,更是一种文化。 由于受到不同民族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学、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喻体有着千姿百态的民族特征。透过隐喻可以极大地帮助我们理解、认知和习得文化,有助于我们洞悉不同文化在认知中的异同。
  近几年以来,随着文化的变迁,中西方的文化也不断的碰撞交杂在一起,隐喻也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积极地从对方中吸收养分,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一部分。像我们熟悉的“艳照门”、“解说门”等,其实源于Watergate(水门时间)中的gate,它的意思是“因丑闻而产生的难关”。英语中的the paper tiger, lose one’s face, open the back door等隐喻则出自汉语中的“纸老虎”、“丢脸”和“开后门”。
  在全球化得背景之下,很显然人类社会的文化交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在文化交融的过程中,记录和传播语言文化这一系列行为过程,深深地在语言系统中留下了足迹。英汉隐喻的交融和互相借鉴,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语言文化传播的大趋势。让我们从中更能具体的体会彼此文化之间的差异所在。
  二、隐喻认知的表现
  随着隐喻的研究源远流长,自亚里士多德时期,隐喻就被看做是一种用于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方式。然而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1970年开始隐喻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 Lakoff & Johnson (1980)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从此开始了认知隐喻的研究。认为隐喻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的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此书的出版也成功的证明了隐喻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须。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的文化领域也不断地丰富拓展。为了保证交际活动的顺利完成,就要不断地为新事物取名字。而最为普遍的方法是一词多义,推陈出新,依据事物间存在的相似性进行变异或转换语言中原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丰富词汇意义的多样性,用描述A的词语来定义B,从而达到利用此事物去喻指另一事物。例如:条条大路通罗马;马拉松;
  在自然语言中词语含义的多面性大部分可以看做是隐喻化的结果,词语具有多面意义的现象也是以隐喻的方式互为联系的。然而,从逻辑层面来说,很多隐喻判断都是虚假的,包含在一种“范畴”错误之中。如“生活是一杯苦咖啡”、“爱情是带刺的玫瑰”,比喻的两类毕竟不是同类事物,没有真实的描述客观事物。很显然隐喻没有明确断定事物的特有属性。但隐喻却是一种不把真实含义放于表面的手段。从人类共有的认知机制和认知能力的方面来看,概念、判断、推理是人类认识世界所具备的基本思维形式,而这些思维形式通常需借助隐喻的方式来完成。
  隐喻产生于对客观世界现存语言文化的认识。我们要想对某一客观对象产生认识,就需要利用已存信息,去定义它,说明它,代指它,用具体的去概括抽象的,这一过程就需要利用隐喻手法。隐喻的产生依靠人们过往的经验与知识背景,把不相同的认知领域结合在一起,激发主体选取一种合理的认知策略,借助联想和想象,对比及推理,将某一方面的认知映射到另一方面上。例如说“路”,道也,指人、马、车行走的地面。而“路”又通“辂”有车之意,“乘大路趋越席以养安”——《荀子·正论》。在陶潜的《桃花源记》中,说过“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在这里辂被引申为思想或行动的途径。当常听老一辈们教育晚辈时说“只要路走得多了,你自然会明白其中的道理”,这里的“路”并不是真正的马路,而是喻指阅历多,经验丰富之意。由此可见,隐喻与认知是相互联系的共同体,不仅展现了人类智慧的力量,还体现了隐喻对语义解释的认知功能。
  三、隐喻认知中的文化
  隐喻实则在本质上包含了认知与文化两个方面。在人类语言认知层面上说,它是各个领域的汇合点。语言通过认知表现出来,然而认知在某种层面上又引起了隐喻的产生,在这复杂的加工过程中,人们的思维和世界观就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植入于人类思维中去,是人类利用已知信息去认识未知世界的一个重要方式。
  不仅如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也存在不同。这些异同反过来又通过隐喻语言来反应文化差异。然而,在不同文化的国度也可达成某些相同的文化共识。在英汉隐喻中就能看出这一特点。如失败是成功之母。(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三思而后行(Look before you jump),时间就是金钱(Time is money),隔墙有耳(Walls have ears)等等。由此可见中西用不同的隐喻形式反映出两个文化背景下对同一世界的认知视角,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事物,对同一具体概念的某一特性、功能的认识和关注程度也不相同。   不同语言,不同根源的文化,对于隐喻的使用上也有各自的独到之处。中国上千年的文化,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影响深远。而西方深受圣经、希腊神话等影响,这一点在隐喻中不难看出。例如龙(dragon)是中西方文化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在中国“龙”是吉祥尊贵的象征,这与西方邪恶凶残的dragon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龙代表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中国民族是“龙的传人”。在封建社会里,龙是帝王的象征,历代皇帝都是“真龙天子”。其后代成为“龙子龙孙”。老百姓希望自己的后代有出息,则是“望子成龙”。而海内外的炎黄子孙皆是“龙的传人”。在文学作品中有关龙的比喻也是特别多的,有比喻书法活泼刚劲的“龙蛇飞动”、“龙飞凤舞”、“生龙活虎”;还有形容珍贵的食品为“龙肝凤胆”;形容声音嘹亮“龙吟虎啸”;表示生气勃勃的“龙腾虎跃”;比喻山势险峻“虎踞龙盘”。然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认为dragon是一种狰狞的怪兽,恶魔的化身。《圣经》中撒旦就被称为dragon。英语中比喻凶暴的女人、悍妇也为“龙”。如Jane’s new teacher is a real dragon.(简的新老师是个母老虎)。这些例子说明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的隐喻表达方式也不相同,同时文化制约着隐喻在不同方面的发展,这是文化的社会属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四、结语
  隐喻不仅是常见表达方式的一种,还是思维运作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透过语言本身探究其文化的手段。隐喻已成为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多学科领域的探索课题。作为基本的认知手段进行全面、系统、多维的研究。隐喻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扎根于文化中,是文化在语言中的集中体现,是文化和语言的连接处,具有重要的文化认知价值,也是研究各国文化差异的突破口。
  注释
  ① 孙毅,认知隐喻学的文化意蕴维度(第一版)[J].认知隐喻学多维跨域研究,2013,4:116.
  ② 李香玲,隐喻认知的文化透视[J].河南大学学报, 2010,6,50.
  参考文献
  [1] 李香玲.隐喻认知的文化透视 [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50(6).
  [2] 胡艳.跨文化隐喻与认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6(2).
  [3] 蔡龙权.关于把隐喻性表达作为外语交际能力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6): 195.
  [4] 孙毅.认知隐喻学多维跨域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15.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我们班有一位“天气老师”。若不信,且听我慢慢说说我们和“天气老师”老岳之间的故事吧!
期刊
2016年10月17日中国四平·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峰会在吉林省四平市召开,此次峰会由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学会、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吉林省农委以及四平市
期刊
《欲望号街车》是1951年由一代巨星费雯丽和马龙·白兰度联袂主演的黑白影片,是美国电影史上最值得重视的影片之一;获得奥斯卡12项提名、四项大奖,除此还闪耀在各种国际电影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六安市艺术表演类非遗项目的类型和特色出发,对曾流传于民间表演舞台的非遗项目在传承保护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浅显的探析。分析当前传承现状,指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非遗保护的政策影响。提出对艺术表演类非遗项目传承发扬的思考,提出应该吸引社会力量多方参与地域文化保护的推动,以开放和创新的心态继承传统,加大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等对策。  关键词:艺术表演 非遗项目 传承创新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
摘 要:在移动互联的影响下,各种信息的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艺术信息也不例外。本文使用传播学经典的“5W”模式,分析了移动互联时代大背景下民谣音乐的传播方式,认为移动互联使得民谣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得到更加全面的展现。  关键词:移动互联 民谣 传播 “5W”  一、研究缘起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和3G技术的商用,移动互联的浪潮悄然来袭。在移动互联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又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在「互联网+」国家战略大背景下,智能生活方式已成为时尚潮流发展的新方向,企业必需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与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