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改变,还是不可改变——埃里克森和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比较研究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00934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人格发展的阶段论,古典精神分析提出了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强调早期经验对人格发展的重要作用。与传统弗洛伊德主义相区别,新精神分析学派理论家强调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随着其一生始终变化着的,其代表便是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本文对埃里克森人格理论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进行粗浅地比较与分析,从而进一步认清古典的精神分析学派理论与新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的主要区别及其它们对人格可否改变这个问题的观点。
  关键词:人格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弗洛伊德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12-0044-01
  对人格的定义历来就是多样的,有争议的。不同的心理学家或不同的心理流派有着不同的人格定义。但是人们至少在以下两方面是达成了共识的:其一,人格是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其二,人格是人与人之间的主要区别性特征。它是一个人表现在行为模式中的心理特性的整合体,是个体在对社会、他人、自我和工作等的态度中表现出来的异于他人的特征。
  在人格心理学中,有一些问题是任何人格理论家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往往表达了他们的核心思想,树立其人格理论的基本框架。这些问题就是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成为人格理论的基本设想。对于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吉尔和齐格勒(1981)进行过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了9个基本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产生的9对基本设想:
  自由意志——决定论 理性——非理性 整体说——原素说
  素质论——环境论 主观性——客观性 前动性——反应性
  稳 态——异态 可知性——不可知性 可改变——不可改变
  而在此,我们着重讨论最后一对基本设想:可改变——不可改变。我们都知道,埃里克森一直称自己是弗洛伊德忠实的追随者,但是随着对两人理论的逐步认识与分析,却发现他的理论与弗氏理论在许多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区别,甚至在某些方面有着本质的对立。比如说,一个人在一生中其人格是可改变的?还是不可改变的?下面我们将埃里克森与弗洛伊德人格心理观进行比较研究,从比较中寻得解决上面问题的答案。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阶段论
  弗洛伊德曾说过,“儿童是成年人的父亲”。他认为成人人格的本质在生命最初的五六年里形成,因为在大约5岁时,俄底浦斯情结解决了,所有的人格结构,即本我、自我和超我相应形成,以后人格的基本趋向也不会再改变了。
  因此,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阶段论并没有涉及到成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弗洛伊德认为本我中的性欲是人格发展的动力,弗洛伊德常在性的构架中解释心理现象,他认为,我们每个人在童年期经历了一系列发展阶段,由于每一阶段的标志是主要的性敏感区,而且这些阶段会影响成年期性格,因此,他的阶段论被称为心理性欲发展阶段论,具体而言,他的理论包括以下五个阶段:
  (1)0-1岁,口唇期,此阶段口、唇、舌是主要的性敏感区。口唇期人格特征表现为口唇需要的满足,这个时期的创伤经验,例如吸吮和喂养的创伤会导致心理能量的固着及口唇期人格的形成。一个被“停滞”在口唇阶段晚期的人会从事那些与撕咬行为相等同的活动,如挖苦、讽刺与仇视。这种人的人格被称为口欲施虐型人格。
  (2)2-3岁,肛门期,肛门区成为这一时期的性敏感区。多数儿童在此期开始排便训练,训练的创伤会导致心理能量的固着及肛门期人格的形成。如果这一时期出现停滞现象,可使人格朝着慷慨、放纵、生活秩序混乱、不拘小节或循规蹈距、谨小慎微、吝啬、整洁两个方向发展,形成“肛门排泄型”或“肛门滞留型”人格。
  (3)3-5岁,生殖器期,这一阶段生殖器成为最重要的性敏感区,在这一阶段后期,儿童将经历俄狄普斯情结,即恋母恋父情结。处于这一年龄的儿童对异性父母产生了性兴趣,有乱伦的欲望,俄狄普斯情结解决的最好方式是通过以同性父母的自居,采取父母的价值观和标准,以超我的形式表现出来。弗洛伊德认为,适当地处理性器期的矛盾冲突是影响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因素。此一时期的矛盾冲突不易解决,因而产生滞留现象的机会很多,这乃是造成日后许多不良行为如侵略性人格和异常性行为的导因。
  (4)6岁-青春期,儿童进入潜伏期,性欲表现不那么明显。处于潜伏期的男孩和女孩彼此没有什么兴趣。
  (5)青春期以后,性器期或称生殖器期。进入生殖器期,儿童就重新表现出强烈的性欲,如果儿童没有在早期阶段固着大量的性力,那就可能具备正常的异性恋机能。
  由于弗洛伊德重视早期經验,所以他对潜伏期和生殖期没有较多论述。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
  著名的美国自我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指出:人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人格,是生物的、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组成的统一体。在人格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按主要冲突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人的生命由出生到死亡八个阶段组成。八个阶段遵循渐成原理,逐步发展,从而形成个人的品质和人格。在这八个阶段中,每一个阶段都充满着危机,危机的解决有积极办法(指与社会目标相一致)和消极办法(指与社会目标相悖)两种。积极办法有助于自我加强,形成较好的顺应能力,消极办法则削弱自我,阻碍顺应能力的发展。于是不同的解决方法所导致的积极的或消极的结果又为下一阶段危机的解决留下了伏笔,故积极解决危机,实现顺利的阶段过程是极为重要的事。尽管在埃里克森看来阶段的顺序是由生物基础决定的,但危机是否能够得到积极的解决则主要是由社会环境来决定的,故埃里克森提议把八个阶段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以下就是关于这八个阶段的简单介绍。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0-1岁左右。
  此期婴儿无助感最强,如果能得到父母及成人的爱抚和有规律的照料,则产生基本信任的情感,达到他的第一个社会成就,形成自我同一性的雏形,同时导致人格中希望品质的形成。如果用消极办法解决危机就可能形成惧怕的人格特质。   (2)自主对羞耻与怀疑 1-3岁。
  此期是儿童与父母进行“意愿”拉锯战的时期。儿童有了“随意”的能力,而父母则需要按社会的要求训练控制儿童的行为,于是往往导致冲突,如果父母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并以足够的坚定改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则此期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意志品质将在人格中形成。反之,若训练过严或惩罚不公则会使孩子产生羞耻与自我疑虑。
  (3)主动对内疚4-5岁。
  此期,孩子创造力迸发,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与探索的欲望。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是理解与指导则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孩子人格中将形成“方向”和“目的”品质。反之,若父母采取的是严厉惩罚,则会产生罪恶感。
  (4)勤奋对自卑 6-11岁。
  此期孩子从家庭转入学校,教师成为孩子生活中最为重要的角色,教师应该是值得信任并对孩子充满期望与鼓励的,而孩子对教师产生积极的认同是非常必要的。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勤奋感,勤奋感占优势的儿童将产生“能力”的品质,而此期的危险是如果在学习新知识中不断失败,则会产生自卑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3-19岁左右。
  这一阶段,青少年必须将自己以前所有学到的知识和发展的能力进行整合,并形成一个能够对未来生活起积极作用的综合物,如果青少年能够有效地在各项事件中,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和他自己在各行各业里找到的适合的职业及社会角色相结合,则将获得自我同一性,并随之形成忠诚的品质。反之则会出现“角色混乱”。
  (6)亲密对孤独20-24岁左右。
  埃里克森相信真正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在同一性和忠诚之上的,而健康的亲密的关系会使建立者双方乃至社会都受益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发展出与他人亲近的能力则产生孤独;而发展了亲密关系的人将会在其人格中产生“爱”的品质。如果用消极办法解决危机就可能形成混乱的两性关系。
  (7)繁殖对停滞 25-65岁。
  埃里克森认为健康的成人如果已经建立了牢固的自我同一性并发展了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且在职业生涯中取得了成功,那么他们就会担起生育,指导下一代的责任,并且将此责任扩大到为社会创造物资与精神的财富上。有此品质的人将发展出“关心”的品质。反之,如果缺乏这种对人类本身和社会财富再生产能力的人则处于“停滞”状态,变得自私自利。
  (8)自我完整对失望 65岁-生命结束。
  埃里克森认为前面七个阶段都能顺利过渡的人,那他将获得希望、意志、目的、能力、忠诚、爱和关心的美德,藉此生活他們将体味到完善感和充实感,他们将不惧死亡,并将死亡看作是人一生中的必然的一个部分,于是就将在其人格中形成智慧的品质,而具有这些美德的长者会对儿童的成長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反之,在以往经历中倍受挫折的人,则会感叹生命苦短、充满失望,毫无意义。
  埃里克森指出:八个阶段中每一阶段的主要危机得到积极的解决,便会获得一种增强自我美德,同时为下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提供好的前景与可能。如果八个阶段所有的危机都获得了积极的解决,那么,这个人一生就能以希望、意志、目的、能力、忠诚、爱、关心和智慧这些美德来较好地顺应生活,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人格的价值;这个人就是幸福的,其人生是和谐的。埃里克森称这种人为“健康的人”,即获得了健全人格。以上这些是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他通过实际的观察研究,社会性地,概略简洁地勾画出了一条清晰的人格品质发展曲线。
  三、结论
  通过比较两者的人格阶段论,我们找到两者的异同。相同的是,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基础是相同的,都是基于精神分析这个思想原则。不同的是,弗洛伊德把他的研究集中于6岁前就形成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因为他认为人格发展的大部分最重要的东西那时就已形成,一个人的基本人格结构在婴幼儿阶段就基本定型了。而埃里克森研究的是贯穿整个人生的人格发展。埃里克森看来,一个人从未具备一个人格,他总是不断地在发展着他的人格,发展沿着一条“之”字路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这一发展过程将扩展到人的整个一生。
  早期经验对人格的形成确实有其重要意义,俗语也有说道“三岁定八十”,所以我们才重视幼儿教育。但我认为,人格是在生物,遗传,社会等因素下作用不断形成与发展。正如埃里克森认为,发展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是连续体的同等部分,因为每一阶段都在其前面各阶段中发现其先行物,而在其以后各阶段中获得了最终的解决,每一后继阶段都为先前遗留下的问题提供新的解决的可能性。例如,一个有怀疑感的儿童很可能谨小慎微,而在新的经历面前退缩不前,或出于恐惧而窒息自己的好奇心。结果,在第三阶段,他与较有信任感并愿意探索新情境的儿童相比,不易形成强烈的进取心。
  弗洛伊德首次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显然是有开创意义的,但他完全以性欲来描述儿童的心理发展有是很难让人接受的;埃里克森提出了人从出生至死亡所经历的八个阶段及其各阶段所面临的危机与解决,为人格理论的丰富与完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埃里克森成功地将社会因素对人的影响融入到了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其人格发展理论更接近于人们的现实与常识。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贫血程度与小儿营养不良类型的关系。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700例6个月-7岁的儿童进行体重、身高、体格、血红蛋白的检查,进而探讨分析小儿贫血程度与小儿营养不良类型的关系。结果:体重低下患病率为35.57%,生长迟缓患病率为34.86%,消瘦患病率为15.29%,贫血程度与儿童营养不良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
期刊
摘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心理护理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产科护理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同程度的心理护理产生的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由此也吸引了很多的关注目光。关于心理护理等一系列的抽象名词,本文将会一一详述,并对影响因素、在产科护理中的必要性及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做出相应的研究。  关键词:心理护理;产科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构成,医患关系正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医患关系;特征;影响因素:处理  【中图分类号】R1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12-0042-02  1.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患者、家属与医生、护士及医院各级各类人员之间的关系。  2.医患关系的现状和特征: 医患关系存在着不可
期刊
摘要:孩子未来的成长直接受早期教育效果的影响。然而,目前一些家长缺乏一定的感觉统合常识,许多儿童存在感觉统合失调问题,对儿童以后的生活、学习造成诸多不便。因此,家长应加强对婴幼儿的感觉统合训练,提高儿童的平衡、协调等能力。本文主要对感觉统合训练概念及问题进行阐述,并为感觉统合训练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婴幼儿;感觉统合;意义;训练  【中图分类号】R3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要:本文在对于120名不同年龄段的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并最后提出心理保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希望对于今后的离退休老干部心理保健具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不同年龄段;离退休老干部;心理特点;心理保健  【中图分类号】R21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12-0038-02  本文主要针对同年龄的离退休老干部心理特
期刊
关键词:自卑心理;自信;激励;矫正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12-0043-01  自卑心理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是影响学生学习成长、心理健康发育的重要因素。如何克服自卑心理,需要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积极配合,给予学生耐心指导,发现优点并经常鼓励,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自信,走出自卑心理的阴影,使其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案例] 我校四年级
期刊
摘要:哮喘就是支气管哮喘的简称,其病理学就是诸如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和参与的人体呼吸道的慢性发炎疾病。支气管哮喘的疾病特征就是气道发生慢性炎性反应,外界环境和患者自身的各种刺激因素都可能刺激气道,直接导致患者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和恶化,需要对其进行广泛的调查和危险因素分析。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流行病学;因素  【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期刊
摘要:为了解本区教师身体健康状况,对在本院体检的126例教师的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6例体检者中有12例(9.5%)ALT超过上限,14例(11.1%)AST超过上限,总胆固醇异常者17例(13.5%),三酰甘油异常者21例(16.7%),15例体检者血糖超过正常值。本次体检发现本区中小学教师40岁左右男性和50岁以上女性血脂、血糖等方面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应该值得我们注意。  关键词:教师
期刊
摘要:手术室护理风险来源于管理不当、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护理操作不规范等方面,需要严格执行手术室的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树立服务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操作;护患沟通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12-0046-02  1 手术室护理的基本概念  手术室护理是围绕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还没有详细的研究和数据来论证不同人群的疲劳发生率到底有多高,其疲劳特點又是怎么样的。本文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30例健康体检人群在体检过程中的疲劳状况进行分析和探讨。主要健康体检项目包括内外科检查、胸片、抽血、尿常规、B超、心电图检查。分析健康、亚健康及不同疾病人群中疲劳状态,探讨疲劳特点与常规体检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探讨疲劳的发生率、疲劳的类型特点及其可能的发生机理,研究健康体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