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与内镜对食管、胃静脉曲张诊断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ongzhi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研究多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CTP)和内镜对食管、胃静脉曲张的诊断.方法 采用16排多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对57例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提示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进行CTP,观察门静脉及其分支走形、分布,并结合横断面图像仔细观察食管和胃有无静脉曲张,并记录其部位、曲张静脉深浅、观察曲张静脉来源、有无其他部位曲张静脉或其他病理情况.同期对这些病例行胃镜检查,观察食管、胃是否存在静脉曲张及其他病变.结果 CTP显示食管及胃静脉曲张病例51例,其中胃底静脉曲张合并食管静脉曲张39例,单纯胃底静脉曲张9例,胃底静脉曲张合并胃体静脉曲张3例.内镜发现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46例,其中胃静脉曲张合并食管静脉曲张24例,单纯胃静脉曲张5例,单纯食管静脉曲张17例.CTP可发现内镜无法诊断的肌层或管腔外静脉曲张.结论 CTP可清晰显示门静脉高压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主要侧支血管的走行、分布.在食管静脉曲张检查方面,CTP与内镜效果相当,CTP有几例假阳性,可作为普通内镜检查的良好补充;对于胃静脉曲张的检查,CTP效果较胃镜敏感,且CTP可清晰显示内镜无法观察的胃腔周围和食管周围静脉曲张。

其他文献
近年来,炎症性肠病(IBD)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IB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手段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前景.本实验选用(口恶)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采用川芎嗪进行体外药物干预,旨在探讨川芎嗪治疗UC的可行性及其作用机制。
期刊
患者女,38岁,3年前因上腹不适就诊,既往有萎缩性胃炎,行胃镜检查.胃镜示:胃底、胃体黏膜无充血水肿,皱襞清晰,蠕动有规律,于胃体中上部大弯侧见散在黏膜下息肉样小椭圆及圆形隆起,表面光滑被以正常黏膜,质软,活检共6~7枚,0.5~0.7 cm大小.胃窦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尚光滑.十二指肠未见异常.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病理:胃体部类癌.后至北京协和医院会诊,复查胃镜并活检行病理检查,
期刊
患者女,61岁,因5d内解暗红色血便1500 ml入院.该患者1982年曾患急性胰腺炎,1993年第1 次出现呕血及便血.当时行腹部多普勒超声示: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脾肿大;胃镜示:食管静脉曲张;诊断:门脉高压症(肝外型);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
期刊
半乳糖凝集素-3是碳水化合物结合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其基因定位于14号染色体q21-22位点.有研究显示,半乳糖凝集素-3可刺激细胞增殖、调节肿瘤发展、阻滞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1,2].目前已有半乳糖凝集素-3在人类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的报道,而国内关于半乳糖凝集素-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尚少见相关报道。
期刊
目的 探讨丁硫氨酸硫酸亚胺(BSO) 转人结肠癌LoVo/Adr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可行性,并初步探讨其逆转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BSO对多药耐药LoVo/Adr细胞抗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RT-PCR法检测细胞中多药耐药1(mdrl)基因及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π mRNA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检测GST-π蛋白水平;1氯-2,4-二硝基苯法测定GST活性.结果 BSO作用后亲本Lovo细胞中阿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组织学基础.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是肝纤维化的共同途径,活化的HSC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如ECM生成过量大于降解并沉积,则引起肝纤维化.胶原蛋白(Col)Ⅰ、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及层粘连蛋白(LN)是ECM的主要来源。
期刊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急腹症,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有研究认为,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中性粒细胞稳定粘附和穿越内皮细胞向炎症部位游出引起和加重胰腺细胞损伤中起关键作用[1].降钙素原(PCT)为常用感染诊断指标.我们通过连续监测66例AP患者血清sICAM-1和PCT水平,探讨sICAM-1和PCT对AP的早期鉴别诊断意义。
期刊
肝细胞瘤衍化生长因子(hepatoma-derived growth factor,HDGF)是一种最初从肝癌细胞株HuH-7的条件培养液中分离纯化出来的酸性肝素结合蛋白[1].研究发现,HDGF在许多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外源性HDGF可促进几种肿瘤细胞株增殖[2],提示其过度表达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巴柳氮钠(商品名:贝乐司)治疗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5年10月-2006年6月在河南省16家医院治疗的活动性UC患者13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78)和对照组(n=61).治疗组患者服用巴柳氮钠片剂每天6g,连续4周,缓解后改为每天2g,继续4周;对照组服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片剂每天4g,连续4周,缓解后改为每天2g,继续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