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上有效式朗读教学

来源 :当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显得更加突出。而对于小学生,朗读是最有效的一种阅读训练形式。若文章读得好,就能准确无误地体现出作者写文章的意图,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朗读、吟诵、吟唱、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那么应如何进行朗读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呢?
  一、情景,激发兴趣
  创设语文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情境是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学习场景。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的实物情境、立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言情境、艺术情境或其它形式的情境,并力求使所创情境形真、情深、意远、理念寓于其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情真境中学习语言、陶冶情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1、借助插图创设情境
  教材有不少课文配有形象生动,色彩鲜明,富有生活情趣的插图,能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激发学生的愉悦情绪。我们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再加上老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渲染,有效地再现课文中用语言描写的情境,为学生的朗读做好情感的铺垫。利用插图创设情境,使朗读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借助音乐创设情境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认为:“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因此,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如能恰当地运用音乐来创设情境、烘托气氛,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课文要表达的感情。
  3、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于直观的事物,朗读也是如此。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创设优美的情境,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三亚落日》一课时,我首先出示了一个色彩鲜艳的FLSH动画,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们的眼球,接着配以形象贴切的解说,这样逼真的情境模拟,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朗读欲望激发了出来。学生们都愿意用自己的动情的朗读来配合美丽的画面。人人都动口了,那离读好也就不远了。
  4、借助语言创设情境
  教师的语言犹如春风细雨,不仅能滋润孩子的心田,还能唤起他们的灵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在教学《回乡偶书》时,我这样导入课文:“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最美的地方,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走了多久,心中最想念、最依恋的还是故乡。请同学们想一想,一个二十几岁就离开故乡在外漂泊奔波的人,五十多年后再次回到故乡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又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唐代一位饱经沧桑的古稀老人一起去感受那份思乡之情。”这样的语言表述一下子就将学生带进了古诗所表现的情境中了。
  二、范读,激发情感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模仿的样板,而且可以给学生启发,使他们从中领会准确表达中心思想的语言表达方式。当然,教师的范读并不是让学生简单的机械模仿,而是给学生一个对比的对象,使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课文的思想感情。老师把握好教材的特点声情并茂的范读课文,唤起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学习的兴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中,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品背后所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品析自己喜欢的词句。除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的情感,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去心领神会,他们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想象,激发情感
  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正所谓“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朗读可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众所周知,想象是树立形象感的核心,是激发情感的关键。学生朗读时,不仅要从语感出发,而且还要始终伴随对具体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由想象开启的生活图景,比语言文字打开的天地更广阔,更具有形象感,因此也就能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想象再现了语言文字可描绘的情景,产生了真情实感,大大提高了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演读,感悟体验
  表演可以把抽象的文字变换成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有助于学生真切体会作品的语言文字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促进儿童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诵读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我深切地体会到朗读对学生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朗读使学生有兴趣的去阅读大量书籍;朗读使学生在写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感情;朗读还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多了,想象力丰富了。这必然会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学生的思维也必然地活跃起来,对学习其他科目也是一种促动,一种提高。所以说,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其他文献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三者联系的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渠道。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展开的。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好的提问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首先分析一下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一、课堂提问缺少科学性  1.问题笼统单调,不能揭示教材
期刊
摘 要:“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切美德的基石和出发点,是人类理性和良知的集中表现,是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石。现代社会的发展,要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有事业心人,成为有科学文化知识、德才兼备的人”  关键词:初中学生;语文教材;德育教育;责任感  明清时期思想家顾炎武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社会人们将社会责任感、道德、身心、健康、创新精神列为学生终身发展做重要的基本素质,增强学生责任感正是新课程教育
期刊
所谓“创设情景”就是指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性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景,例如通过演示实物、卡片、简笔画、身体语言、图片,放录像或播放录音等形式对新材料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把学生带到特定的课堂艺术境界中,以引起相同的情感体验,在较短时间内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英语的时候,要努力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处于积极地接受新语言信息的状态中,引发直接兴趣,以此突破语言
期刊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学财富,其中诗词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小学生课文中收录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古诗词。诵读是我国古代语文学习的优良传统,也是对小学生诗词启蒙教育最基本,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对学生培养语感,帮助掌握诗歌语言、主题、意境、内涵,具有很大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我充分重视诵读方法的运用,积极探索适合小学生的阅读背诵诗词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诵
期刊
摘 要:视听教学是选用优秀电影为内容,以电教媒体为手段,融视、听、说为一体的教学。视听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言能力为宗旨,坚决贯彻学生主体意识新理念,优化组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模式。  关键词:视听说;教学模式;英语言能力  高中英语视听说教学是选用最能接近学生生活,且内容丰富、情节生动的原版英语电影作为教学内容,以现代化的电教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生动、逼真的视觉直观情景,实现
期刊
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与城市小学生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农村小学生生活面窄,且多数是留守儿童,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全靠课堂的40分钟,学习习惯非常随意。而城市小学生学习的环境、家庭教育等多方面都优于农村,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这种差异造成了城乡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差距越来越大,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要缩小城乡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差距,必
期刊
摘 要:良好的思想品质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中学英语教学目标指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英语教材编写者们也从多个角度渗透了情感价值的题材,作为英语教师,应很好地把握好英语的教学目标,让德育在英语教学中很好地渗透,既要教书更要育人。  关键词:初中英语 渗透 德育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如今已进入素质教育的时代,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地向我们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师生的双边活动应紧紧围绕文本的阅读与理解来展开,不可脱离文本的阅读来分析、感悟,不能架空了阅读材料。新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一种心智过程,这种过程是一种智力技能的体现,所以还要求能准确而迅速地从书面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也就是我们常讲的阅读技巧的掌握。因此,要有效地阅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现实问题正困扰着我们的课堂。如:一节计算课的重心是倚重于“算”还是“用”,实际问题解决与计算技能形成的教学时空矛盾冲突如何调和、取舍,计算教学自身问题如何解决;时下,学生的计算错误率高,计算能力偏低,是不争的事实,但单纯对学生进行计算技能的训练(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显然又不利于学生的知识技能、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等等。那末,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机地整合计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加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实行开放型教学,通过改革传统教学中束缚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