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来源 :当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mu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与城市小学生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农村小学生生活面窄,且多数是留守儿童,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全靠课堂的40分钟,学习习惯非常随意。而城市小学生学习的环境、家庭教育等多方面都优于农村,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这种差异造成了城乡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差距越来越大,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要缩小城乡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差距,必须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本人结合在农村教学数十年的实践,谈谈粗浅的体会。
  一、培养良好坐立习惯
  在农村,许多家长口头都会说“我的孩子坐无坐相,站无站相。”但如何培养良好的坐相和站相,家长们却说不出所以然来。因此,我在每节课开始,首先要求学生做好,认真培养学生坐立、站直的习惯,常抓不懈,良好的坐站习惯自然会形成。
  二、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农村小学教师应一以贯之地对学生书写习惯进行培养。我的做法是:首先,要培养良好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农村小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幼儿教育,他们在写字时不是伏在桌子上就是歪着头或斜着本子写。这些姿势必须及时纠正;其次,是要重视书写的正确、规范的培养,指导学生依笔顺结构认真写,不多点少撇,不多撇少点;第三,是要对书写美观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多欣赏书法,感受书法美,养成把汉字写美观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自觉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在农村学校,教师应从三年级开始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五个环节。教师对学生的预习、听讲、复习应做具体要求,并逐渐形成规矩。第一,课前要预习,做到“一看、一查、一问“,即先默读课文一遍,遇到不懂的字词会查字典,遇到不懂的问题先作准备;
  第二,课堂上做到认真看,用心听,积极发言,勤于写,敏于思考;第三,课后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再写作业的习惯。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提高语文学习的关键。农村小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差异,学校很难取得家长的配合。学生的阅读时间与条件基本只在课堂上几十分钟内。虽然,家长们也自愿给自己的孩子订了许多像城市小学生一样的课外读物,但由于缺乏督促与指导,课外阅读几乎等于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采取的做法是:每两天布置学生读一篇自己喜欢的课外文章,然后到课堂上交流,并要求说出朗读文章的简单内容和提出不懂的问题。为培养好这种习惯,开始几周我用“强制性”措施要求学生,后来逐渐改为激励、鼓励式。比如,进行读书比赛、讲故事比赛等。
  五、培养自觉做课堂笔记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课堂笔记有助于养成记录习惯,便于以后复习整理。所以当学生读到四年级时,我就着手培养他们自觉做好课堂笔记的习惯。记课堂笔记,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教会学生记重点,记难点,根据自己的情况记要点,而不是照抄板书。为了培养好学生此项习惯,我在每学期开始五周做到每节课、每篇课文检查课堂笔记。
  六、培养良好的写读书笔记习惯
  农村小学生语文成绩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就是写作能力差。写起作文来不是咬笔头觉得不知如何下笔,就是像记流水帐一样空洞无物。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词语匮乏。对此种原因,我要求学生从三年级开始进行词语积累,从四年级开始写读书笔记,教给他们做几种不同的写读书笔记的方法,鼓励他们做到“不到笔黑不读书”,并定期指导学生写读后感。
  七、培养学生善观察、勤思考的习惯
  作家王蒙说过“从文学中发现生活,从生活中写出文学。”“从文学中发现生活”指的是多阅读,而“从生活中写出文学”自然指的是要对生活、对事物进行有心留意地观察。农村有许许多多的自然景物,更有生动活泼的劳动场面。而小学生却不会去观察。为培养学生观察习惯,我第一步是在教学与农村景、物有相似点的课文后,让学生去观察去练笔。如学习《秋天》,我带学生去田野、到果园去游览,看看农村秋天的样儿,然后想一想与课文讲的异同点。第二步是结合课文教学,教给他们一些观察方法,指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方法去观察景物,要求一边观察一边思考自己的发现。最后是指导学生写观察周记,从四年级开始,每周一篇,并及时检查讲评。
  八、培养积累的习惯。
  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摘抄名言佳句,背诵名篇,写读后心得,是积累语言材料,学习文章写法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感悟作品神韵的有效方法。看的书多了,记的东西多了,到一定程度,语文能力也就增强了。在初中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这样,就把阅读、写作、感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具体可以这样来操作:学生人手一本摘抄本,要求学生把自己阅读中遇到的好词佳句,摘抄并背诵下来,把自己读后的感悟、启发、收获、看法写下来。教师定期检查,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交流积累成果,在这样的课堂上,让学生读读或背诵优美的句、段,谈谈读书的心得体会,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这样,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培养。一个学期至少应组织六次这样的课,学生的这种习惯才会在教师的督促指导下逐渐养成,如果教师仅是告诉学生要养成摘抄、作读书笔记、背诵的习惯,而没有定期的检查、指导及督促,习惯是不会养成的。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生的重要,我们相信,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乃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其他文献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思考问题的多样性等都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同时也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如何提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应当是每个中学数学老师有必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以下是我的一些观点和做法。  一、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
期刊
数学是逻辑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是学生掌握数学算术和空间基础知识,并为中学学习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而小学生所处的年龄决定了他们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的思维模式。纯粹的知识教授会把数学课变得枯燥乏味。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想起很久以前曾在书上看到过的一句话:“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火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
期刊
摘 要:初中历史教材主要是以书面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历史的进程,叙述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但也使历史教学显得过于抽象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穿插图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分析问题的实质,记忆繁多的名词,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材图片 有效运用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小学生有了很大进步,但还不够发达。对历史的理解还须借助丰富的历史图片来学习。我们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英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可以这样说,学会英语,不但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是多了一个头脑。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其课堂教学具有不
期刊
好的课堂导入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它能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对后面的美术教学起到顺水推舟的作用。因此美术教师优秀的导入技巧,能为美术课堂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并且它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是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么在“导”字上多下功夫,研究“导”的艺术,对于我们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也旨对美术课堂上的“导课”艺术浅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导趣”,兴趣是
期刊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三者联系的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渠道。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展开的。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好的提问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首先分析一下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一、课堂提问缺少科学性  1.问题笼统单调,不能揭示教材
期刊
摘 要:“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切美德的基石和出发点,是人类理性和良知的集中表现,是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石。现代社会的发展,要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有事业心人,成为有科学文化知识、德才兼备的人”  关键词:初中学生;语文教材;德育教育;责任感  明清时期思想家顾炎武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社会人们将社会责任感、道德、身心、健康、创新精神列为学生终身发展做重要的基本素质,增强学生责任感正是新课程教育
期刊
所谓“创设情景”就是指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性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景,例如通过演示实物、卡片、简笔画、身体语言、图片,放录像或播放录音等形式对新材料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把学生带到特定的课堂艺术境界中,以引起相同的情感体验,在较短时间内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英语的时候,要努力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处于积极地接受新语言信息的状态中,引发直接兴趣,以此突破语言
期刊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学财富,其中诗词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小学生课文中收录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古诗词。诵读是我国古代语文学习的优良传统,也是对小学生诗词启蒙教育最基本,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对学生培养语感,帮助掌握诗歌语言、主题、意境、内涵,具有很大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我充分重视诵读方法的运用,积极探索适合小学生的阅读背诵诗词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诵
期刊
摘 要:视听教学是选用优秀电影为内容,以电教媒体为手段,融视、听、说为一体的教学。视听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言能力为宗旨,坚决贯彻学生主体意识新理念,优化组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模式。  关键词:视听说;教学模式;英语言能力  高中英语视听说教学是选用最能接近学生生活,且内容丰富、情节生动的原版英语电影作为教学内容,以现代化的电教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生动、逼真的视觉直观情景,实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