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i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当今的世界正在经历着大变局,各种文化相互交流越来越频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实现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的转变,增强文化自信是当前的一个主旋律,如何传播中国文化也成为了一个热点议题。而文学作品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的载体,特别是文学作品中体现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文化负载词极具代表意义。《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的一部自传体散文。自出版以来,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因此被翻译成了很多译本。《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是西方世界译界的第一部中国古典作品,是林语堂最具代表性,且最能体现他翻譯功力的作品[1]。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浮生六记》;目的论;林语堂;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8-0058-03
  0 引言
  德国翻译学家汉斯·米尔提出了目的论。在目的论的观点中,主张翻译是有目的的,译文的翻译结果受制于文本译者的翻译目的和文本读者的需求。语言是人类思想感情表达与交流的工具,它全面地储存着文化的整体信息。各个民族的语言差异也决定着各个民族的思维和生活方式的差异[2]。文化负载词又称文化词汇、文化内涵词等。近年来,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关于《浮生六记》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浮生六记不同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研究。
  (2)《浮生六记》中任务形象分析。
  (3)从不同理论角度对比分析《浮生六记》不同的英译本。
  本文将从目的论出发,研究林语堂英译本《浮生六记》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在文中阐述了什么是目的论,介绍了林语堂英译本《浮生六记》,重点分析了林语堂英译本《浮生六记》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1 目的论的三原则及目的论在翻译中的运用
  1.1 目的论三原则
  目的原则:目的原则是最高原则,换言之,翻译活动由翻译目的决定。每个文本都有既定的表达目的,翻译要围绕着这个目的而展开。翻译活动可以有多个目的,但有一个首要目的,首要目的决定翻译方式和策略。因此,译者在进行文本翻译时,要想处理好文本和译本之间的差异,首先要找到翻译活动的首要目的是什么,进而再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连贯性原则: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译文要让译语接受者理解和接受,同时还要使译文在译语的交际语境中有意义。
  忠实性原则: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在翻译文本时,译者要忠于原文所表达的思想和内容,要对原作者负责,对译语的读者负责。当然作为目的原则的从属原则,忠实的程度始终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
  1.2 目的论在翻译中的运用
  目的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在翻译的过程中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对等,译者不可能把原文所要表达的内容,思想,情感等完全传递给译文的接受者。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完全弄清原作者的意图和思想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根据译本接受者的预期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来进行翻译。
  从目的论观点来看,就原文意图而言,译者首先要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另外还要考虑它是否符合目标语的情境;就文本功能而言,译者翻译不仅要在目标语环境中发挥的作用,而且还要与原文作者的意图一致。依照目的论的观点,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不可译性”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目的论在非文学翻译中应用:非文学翻译的目的性非常强。非文学翻译不能简单地追求原文,不能单纯地将翻译看成是文字的转换,译者应比较不同文化的差异,根据翻译目的来调整翻译方法,这些翻译要求都符合目的论的观点,所以,目的论对非文学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目的论视角下分析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
  2.1文化负载词的分类
  根据奈达对文化因素的分类[3],可以把文化负载词分为五类,分别为物质文化负载词,生态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负载词和社会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是指人们在生活中使用的生产工具、交通、服装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词,在林语堂的《浮生六记》译本中有腐乳(pickled bean-curd),蝴蝶履(butterfly shoes),碧螺春(p’iloch’un),寮(loft)等。
  生态文化词一般指生态环境,河流,山川,树木等。例如:沧浪亭(Ts’anglang Pavilion),水仙庙(Narcissus Temple),飞来峰(flying peak),富春江(fuch’un river)等。
  语言文化负载词一般指诗词,方言,成语等。例如:事如春梦了无痕(Life is like a spring dream which vanishes without a trace),赋(Fu poetry)等。
  宗教文化负载词是指宗教信仰,神话,宗法制度等。例如:白莲教(the white lotus secret society),鬼节(soul's day),衲子(monks)等。
  社会文化负载词指民族习俗,社会阶级,人际称呼等。例如:王二姑(Miss Wang, the second),守坟人(watchman),孝廉(chujen),表妹夫(boy cousin-in-law)等。
  2.2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分析
  (1)直译,是指在翻译时,既保持原语的形式,又不让其意义失真,它着重于语言层面的技术处理问题。但是直译不是要求简单地逐字翻译,二者不能混淆。在选择使用直译的翻译方法时,要把忠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在一定程度上,直译可以保持原作的写作特点,能让读者更加直观领略原作的所要表达的意思。在《浮生六记》英译本中林语堂也采用了直译的方法。   例如:1.苏东坡有言:“事如春梦了无痕”。如若我不努力将生活记录下来,则有负上天的恩惠了[4]。
  Su Tung’s said, “ Life is like a spring dream which vanishes without a trance.” I should be ungrateful to the gods if I did not try to put my life down on record[5].
  例如:2.我在这本诗稿的标签上戏题以“锦囊佳句”四字,不想此中已伏着她生命短促的因由[4]。
  I wrote playfully on the label of this book of poems the words: “Beautiful Lines in an Embroidered Case,” and did not realize that in this case lay the cause of her short life[5].
  例如:3.你想谁不愿意和她夫妇,背着翁姑,偷往太湖,看她观洋洋万顷的湖水,而叹天地之家,或者同她到万年桥去赏月[4]。
  For would not like to go out secretly with her against her parents’ wish to the Taihu Lake and see her elated at the sight of the wide expanse of water, or watch the moon with her by the Bridge of Ten Thousand of Years[5]?
  例如:4.离余家半里许,醋库巷有洞庭君祠,俗呼水仙庙,回廊曲折,小有园亭[4]。
  About half a Li from my home, there was a temple to the God of the Tungt’ing Lake, popularly known as the Narcissus Temple,situated in the Ch'uk'u Alley[5].
  以上,实例都采用了直译的方法,尽可能的忠于原文的所要表达的内容,保持原作的的特点。
  (2)意译,根据原文的大意进行翻译,不逐字翻译,意译通常在翻译句子或词组时使用较多。在译文中,林语堂为了让目标接受者更好地理解原文表达的内容,也采用了意译的方法。
  例如:1.赵先生循循善诱,事实上,我今日能够为文写字,全然因为先生的教诲[4]。
  Chao was a very kindly teacher and today the fact that I can write at all is due entirely to his credit[3].
  例如:2.我教她射覆酒令,输者饮酒[4]。
  I taught her literary games in which the loser had to drink[5].
  例如:3.有句话说,“礼多必诈”[4]。
  There is a proverb which says, “one who is overcourteous is crafty”[5].
  例如:4.因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故列夫妇于首卷[4]。
  Since the Book of Poems begins with a poem on wedded love, I thought I would begin this book by speaking of my marital relations and then let other matters follow[5].
  (3)音译,根据一种语言的发音翻译为对应的另外一种语言。这种用于译音的语言不再具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译本中,林语堂为了处理两种文化之间的语义空白,采用了音译的方法。
  例如:近处的虎丘、灵岩这些地方,更南至西湖,北到平山,都可以一起游览啊[4]。
  We can travel to the near places, like Hu’iu and Lingyen, as far south as the West Lake and as far north as P’ingshan[5].
  在译本中,林语堂采用音译的方法来对人名,地名等词进行翻译,既保持了原文的特色,也成功地解决了翻译过程中语义空白的实际问题。
  (4)替代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使用与文本相近的词或者转换一种能解释说明文本内容的词来表达。在译本中,替代法也是林语堂使用的方法之一。
  例如:1.我说:“唐代科举考试中,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测试来招贤纳士”[4]。
  “Poetry was used,”I said, “as a literary test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of the T’ang Dynasty”[5].
  例如:2.这年七夕,芸备好香火、蜡烛和瓜果,我们一同于“我取軒”中祭拜天孙[4]。
  On the seventh night of the seventh moon of that year, Yün prepared incense, candles and some melons and other fruits, so the we might together worship the Grandson of Heaven in the Hall called “ After My Heart”[5].   (5)增译和减译,增译指在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根据特定的语言规则,增加一些词,以此来更加清楚明白地表达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容。减译指遵循“减词不减意”的原则,在翻译时,把原文中的一些词省略不译出来,它的目的是为了让译文更加简明扼要,但是原有的文本内容不能删去。
  例如:1.日照潼关四扇开[4]。
  The sun is shining upon Tungkuan with its doors all open[5].
  例如:2.朱熹写有两句诗:“相思欲回首,但上曲江樓”[4]。
  Chu Hsi also wrote two lines: There shall I go, up the towering of Tower of Winding River, When of something I wish to refresh my memory that does wither[5].
  3 结语
  从上述分析得知,林语堂以向西方人介绍中国文化为翻译目的,在《浮生六记》英译本中,他采用了音译,直译,意译,增译,减译等多种翻译方法来翻译文化负载词,力求保持原文特色的同时,也兼顾目标接受者的阅读需求[6]。译本得到了西方读者的广泛认可,是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词汇就像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看,研究词语的文化内涵是文本翻译和传播文化的关键。特别是文化负载词,彰显着民族文化的鲜明特征。在当前背景下,研究文化负载词很有必要,且极具现实意义,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7]。
  参考文献
  [1]朱怡天.《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2]Kramsch,Claire.Language and Culture[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Oxford Uni.Press,2000.
  [3]Nida,E.A.Linguistics and Ethnology in Translation Problems [J].WORD,1945,01(02):194-208.
  [4]沈复.《浮生六记》双语版[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
  [5]Lin Yutang.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M].Be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9.
  [6]刘小芬.《浮生六记》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7]Liu Xiaoping.Inter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M].Tianjin:Nankai University Press,2008.
  (责编:李慧娟)
其他文献
摘要:对现象学与唯识学的对比研究,一者是在意识结构上唯识学实相论与现象学本质直观的横向比较,一者是意识发生上唯识学缘起论与发生现象学的纵向把握,对唯识学和现象学的比较研究和梳理总结的同时,证明中西不同思想之比较对于推动异己文化与本己文化的研究,加深对彼此理解。  关键词:中西比较;唯识学;现象学  中图分类号:H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
期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于各公开场合发表的谈话中,其善用古籍各种名句之特色之发言,深受民众喜爱。如何以兼顾信达雅之方式翻译表达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名言内涵,以译传神,此课题早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用典》的各种新英文译本伴随着人民对习近平总书记语言风格之热爱频现于教育者眼前之时,教育家们总想更进一步让习近平总书记的名言为育人发挥进一步功用。本文通过总书记讲话《用典》和其英译本语言表达特色之分析,作为“互文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我国的医疗行业规模在不断扩大,财务管理在医院运营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绩效管理作为医院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推动医院的发展和进步也有积极作用。但是医院财务管理中的绩效管理本就较为复杂,如何开展合理的绩效管理工作是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当前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渗透各个行业和领域。文章以中学教职工人事档案管理为核心,探讨了人事档案的特性和信息管理的意义,分析了中学教职工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现状,提出了中学教职工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改进措施,希望为实际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中学;教职工;人事档案;信息管理;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
期刊
摘要:前景化是功能文体学中的重要术语,本文旨在通过讨论前景化概念及识别前景化语言,以及对迪金森诗歌的前景化手法分析说明前景化手段在作品中的特殊表达效果以及如何在翻译过程中识别并处理前景化现象。  关键词:前景化;偏离;翻译;艾米丽·迪金森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8-0055-03  1 前景化简介  “前景化”(fo
期刊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几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的珍贵遗产,诗词翻译是影响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优秀的翻译作品能够真实再现原文风貌,有助于外国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国,进一步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但古典诗词音韵格律丰富多样,英译起来困难重重。许渊冲先生在大量翻译古典诗词的基础上提出译诗应追求“意美”“音美”“形美”的目标。本文参考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论”,以此作为理论指导,选取了一些翻译文本进行赏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要思想政治保障。本文以医院为论述单位,浅谈理想信念教育在医院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提出理想信念教育在新形势下该如何有效开展的途径。  关键词:理想信念;思想政治;医院党政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8-0067
期刊
摘要:本研究通过分析初中级日语学习者动漫视听时的讨论录音探索学习者的视听过程。发现视听时造成听辨偏误的原因有:音素·节拍感知能力差;对未记住的语音会无意识在脑中进行加工处理,进一步造成感知偏误;有足够线索帮助语意理解时会忽视语音听辨;感知到的语音与已有知识产生冲突时会强行修正听辨到的语音,反而造成理解障碍。同时,学习者遇到听辨问题时,会主动采用推测、分析、寻求解答、合作学习等策略来修正结果。  关
期刊
摘要:本文是在对高校艺术类课程创新创业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对艺术行业的发展趋势、升级、转型的现状进行走访,对企业人才需求和新技术、新手段应用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找到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优势与不足,为高校艺术课程融入创新创业新要求而进行的教改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艺术类课程体系;教改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