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古典文学名著《花儿与百灵》之重生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t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听新疆沙雅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局长阿米娜介绍,维吾尔古典文学名著《花儿与百灵》已搜集整理完臻,并翻译成汉语送交出版社待审后出版,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
  《花儿与百灵》是维吾尔古典文学中很有影响的长篇叙事诗。成书年代大概在1770~1780年,是维吾尔族诗人、文学家毛拉·艾来木·沙雅尔的代表作。我最早得知该诗是20世纪80年代初,那时我主编《沙雅县地名图志》,从民国年间当过小学校长,又做过国民时期县政府翻译的吐尔迪先生口中得知的。他说这首长诗是叙事诗,也是抒情诗。用古维吾尔语写的,很美也很长,大意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里,百灵鸟在花园里舒展胸臆,倾吐对自由、公正与爱情的渴望。他的心声感动了晨风,就介绍他与美丽、端庄和正直的玫瑰花相知了。百灵与玫瑰相见后互吐了对人生、世俗的认识,也畅谈了各自的追求与抱负,结成了友谊。玫瑰爱慕百灵嫉恶如仇的正义和勇于直言的耿直。百灵也爱上了玫瑰秀美的姿容和纯洁的品德。经晨风从中撮合,他们相互用诗歌唱出心中的真情,做出了愿结同心的誓言。在一个春风明媚的清晨,他们相互拥抱亲近的时候,玫瑰的一根刺触伤了百灵,百灵负痛飞去。玫瑰对自己的失误非常痛心。为寻求医治百灵创伤的灵丹妙药四处奔走,历尽艰辛。她的执着、忠贞和忏悔使晨风大为感动,到处寻找百灵,要向他讲清楚发生误伤的原委和对他的思念、辛劳和真情。终于有一天晨风遇到了百灵,传递了玫瑰对他的关爱和对自己过失的悔恨。百灵被玫瑰的深情感动了,清除了心中的块垒,主动地向玫瑰飞去。就在他忘却一切向幸福飞去的途中,遇到了邪恶的乌鸦、黄鹂等八种鸟的围攻,最后被“麦尔德加罕”(邪恶的凶神)关进了牢笼。百灵在牢中渴望自由、思恋爱情,不吃不喝,悲愤地死去……吐尔迪老哥拿出了残缺不全的手抄本请我看时说:“可惜的是我这个残本不全,七零八碎的,不完整。”
  后来,我听说在新疆大学、喀什师范学院等院校的维吾尔文教科书中,收录这首长诗作为维吾尔古典文学的教材。进一步了解时,方知道这些教材也不是完整的本子,只能仰天长叹岁月的无情,抱怨200多年前印刷技术的匮乏。如今,20多年过去了,执着的沙雅县文化局的工作人员,经过穷力搜寻和挖掘,终于使这件瑰宝完整无缺地回归人间。这是中华民族文库中的瑰宝,也是历史留给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儿与百灵》的作者毛拉·艾来木·沙雅尔于1740年生于沙雅县托依堡镇的英巴格村。他的父亲是一位宗教教职(伊玛目)人员,同时也是鞋匠和农民。与他同时出生的还有一个弟弟,他是双胞胎中的哥哥,比弟弟早出生不到20分钟。作为“伊玛目”的父亲给他起名“艾来木夏”,弟弟名叫“克来木夏”。艾来木夏是武官、武将的意思,而克来木夏是文吏、秀士之意。然而长大以后,“伊玛目”希望的将军、武士却成为满腹经纶的文学家和诗人。因为他富有学识,人们在他的名字前加上了“毛拉”的桂冠,后来又因为他的著作丰厚,就加上他的出生地“沙雅尔”,和突厥语大辞典的作者一样,加上了家乡的地名。这既是对家乡的热爱,也是家乡因有了杰出人物的自豪。
  艾来木自幼聪慧,文采过人。青少年时代就显示了他的才华。他17岁时,清廷平定了大小和卓之乱,统一了新疆,并建立了伯克制度,他做了明伯克(千户长)的文书,为伯克起草公文,整理文牍,长达八年之久。长期在官场上厮混,了解到官场的肮脏和相互倾轧的残忍与凶险,洁身自好的他毅然辞去了工作,远行中亚,到布哈拉去学习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又攻读了东方文学和伊斯兰教哲学,熟读了纳瓦衣、福丝里、哈菲兹、阿不都拉赫曼·加米等的名著,尤其是对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福乐智慧》情有独钟,深受影响,自此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他写了许多抒情诗、爱情诗、祭祀诗和散文,在渭干河绿洲乃至于天山南部的广大群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学成回归故乡之后,曾被地方乡绅和群众推荐做过喀孜伯克(地方宗教法官),他立志做一位抑恶扬善、除暴安良的好官,实现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信念。然而,面对官场的倾轧,权势者的纷争、霸道,他身心憔悴,不得不仰天长叹自己的回天无力而再次辞官。《花儿与百灵》实际上是他用拟人化手法对社会的认知和对自身遭遇的表述。长诗全篇1500多行,共分42章,塑造了弘扬真理、侠肝义胆的晨风,年轻英俊、风流倜傥的百灵,美丽善良、忠于情感的玫瑰,也刻画了邪恶凶残、毒害生灵的黑暗势力。这是一首充满斗争精神,给人一种正能量的长诗,同时也是一首悲剧长诗。但悲而奋起,哀而疾呼,以牺牲的代价呼唤着自由与爱情。艾来木用清新的语言、巧妙的艺术技法、真实动人的情感,唱出了人间永恒的爱情悲歌。
  长诗是先人赐给后来者的遗产,是历史留给今人的瑰宝。保护和传承先人留下来的遗产,从中汲取营养使之光大是今人的本分。我敬佩沙雅人民敬畏历史的精神和弘扬古典文化的人文情怀。文明是历史的积淀,历史是文明的源头。当看到这250多年前的鸿篇巨著重显神采的时候,就想到了我们生活的当今时代是多么值得高歌。
其他文献
王光普,曾是甘肃省庆阳市一位普通的中学美术教师,后来却成为民间美术收藏界几乎无人不知的人物。他长期生活在庆阳农村,从1958年开始收藏和研究民间美术品,在半个多世纪漫长的人生历程中,拜访过5000多位民间艺人,举一人之力收藏了近10万件有价值的民间美术品,涵盖了民间美术的不同门类,并自办民间美术陈列馆,藏品之宏富,在中国当代民间美术收藏史上抒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此,王光普被誉为“甘肃民间美术研究
期刊
[摘要]2013年8月10~17日,第23届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暨博物馆博览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博物馆(记忆+创新)=社会变革”。本文就笔者参加第23届国际博协大会的基本情况和一些感悟作一梳理,以供同行们借鉴。  [关键词]第23届国际博协大会;博物馆国际化;国际交流;国际人才  [中图分类号]G26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14-0
期刊
[摘要]城市发展与电影艺术之间关系密切,两者相互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电影作为推广城市形象重要且独特的载体,展现出各个城市不同的文化景观。本文结合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国城市电影情况,以北京、上海、重庆为例,研究分析了中国电影是如何反映城市现代化形象的。  [关键词]改革开放;城市电影;城市映像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
期刊
[摘要]万历年间,内阁缺员,群臣围绕推举李三才入阁问题展开激烈争论。时在东林书院讲学的顾宪成就此事写信给朝中重臣表示支持李三才,之后信件内容通过邸报递送京城各大衙门,引起激烈反响,反对者认为顾宪成“讲学东林”、“遥执朝政”,李三才为平息纷争最终引咎自去。这次风波因为有了邸报的参与,也成为一场“舆论战”。而明代邸报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和当时完善的言官制度影响下较为透明的舆论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
期刊
丝路明珠  丝路明珠“金张掖”/冯玉雷1-1  一片丹霞映雪峰 ——走近甘肃张掖丹霞地貌群 /窦 贤3-1  《西游记》的“雏形”在张掖 /杨文远5-1  历史文化名城张掖走笔 /杨文远 7-16  塞外水乡话张掖/王承栋9-18  镜头中的张掖丹霞/王文扬 16-17  张掖考察散记/杨文远16-22  绿色崛起之路 ——写在第五届绿洲论坛开幕之际
期刊
[摘要]阿尔里·阿尔萨佐维奇·阿尔布都是吉尔吉斯东干族著名作家,苏联作家协会会员,与雅斯尔·十娃子并称为东干文学的双璧。从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开始文学创作,他一生共创作80多篇中短篇小说。20世纪60年代他出版的小说集有《血脉相通》(包括中篇小说《血脉相通》与13篇短篇小说)和《好心肠》(包括两部中篇小说《好心肠》、《命运》及一系列短篇小说)。  [关键词]东干文学;阿尔里·阿尔布都;小说创作 
期刊
[摘要]色彩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构成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电影叙事中,色彩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著名导演陈凯歌在其执导的巅峰之作《霸王别姬》中对色彩的运用,与影片中故事的叙述相辅相成、水乳交融。本文以此部影片为例,分析色彩艺术在电影叙事中的运用。  [关键词]色彩艺术;影像叙事;《霸王别姬》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古建筑的保护意识越来越薄弱,各种代表了先民智慧的古老建筑面临着消亡的命运。古建筑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古建筑保护,已经成为一个亟需引起各方面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贫困山区;古建筑;文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K92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12-0070-02  古建筑是先民艺术和智慧的结晶,是一种难得的文化遗产,但随着
期刊
[摘要]丝绸之路是历史上联接东西方的文明通道,河西走廊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河西走廊保存下来的以敦煌为代表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新时代背景下,甘肃省提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是历史的大手笔,而河西走廊则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如何定位河西走廊的历史地位,在新时代背景下以独特的方式宣传河西走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任务。  [关键词]丝绸之路;河西走廊;
期刊
美丽而浩瀚的青海湖镶嵌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每当在高原上行驶的汽车驶入刚察县境时,遥远的天边定会有一幅悬浮的深蓝色的巨幅飘带扑入你的视野,甚至令你惊讶得大呼高叫。这个时刻,你千万不要以为在天边悬浮的深蓝色的巨幅飘带也是别样的天空,其实这就是镶嵌在青藏高原上的美丽的青海湖。随着距离的拉近,浩瀚无边的青海湖的容颜也就一目了然了,这个时刻,你用“从天而降的蓝宝石”来形容和赞美它,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