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球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在高度近视眼中对比度视力与像差的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wblj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高度近视患者晶状体摘除联合零球差非球面与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暗环境对比度视力及波前像差差异.方法 在本前瞻性队列研究中,选择28例(44只眼)高度近视患者,按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类型分成2组,试验组23只眼,植入零球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kreos AO (Bausch&Lomb,Inc),对照组21只眼,植入球面人工晶状体(Rayner SuperflexTM 620H);于手术术后3个月时测量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像差,全眼像差及暗环境下对比度视力.结果 (1)试验组与对照组各参数比较;年龄[(52.6±5.7)岁vs.(54.1±5.9)岁,P=0.281)]、眼轴长度[(30.21±2.06) mm vs.(31.03±2.03) mm,P=0.289]、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4.68±0.10 vs.4.63±0.12 P=0.248)、人工晶状体度数[ (4.8±2.98)D vs (3.42±3.83)D,P=0.235]、术后等效球镜度数[(-2.53±1.25)D vs(-2.12±0.70)D,P=0.273]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4.83±0.15 vs.4.76±0.15 P=0.211)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像差比较(6 mm瞳孔直径):术后角膜球差[(0.27±0.18) μm vs (0.28±0.16) μm,P=0.905)]、全眼球差[(0.23±0.14)μm vs (0.32±0.16)μm,P=0.144)]、全眼总高阶像差[ (1.46±0.48)μm vs(1.14±0.50) μm,P=0.277]、彗差[(0.68±0.45) μm vs (0.73±0.48) μm,P =0.782]、三叶草[(0.55±0.15) μm vs (0.42±0.16) μm,P=0.3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暗环境下对比度视力:100%对比度视力(0.16±0.19vs.0.19±0.17 P=0.64) 25%对比度视力(0.39±0.20 vs.0.47±0.22 P=0.31)、10%对比度视力(0.65±0.29vs.0.78±0.31 P=0.22)、5%对比度视力(0.90±0.24 vs.0.99±0.27 P=0.40)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零球差非球面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高度近视患者,与低度数球面人工晶体比较,术后球差和像差值无减少.(2)零球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高度近视患者后,夜间对比度视力未好于球面人工晶状体。

其他文献
目的 报道2例特发性视盘及视盘周围视网膜出血,结合文献分析进一步探讨病因,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文献复习及结合病例报道,进行鉴别诊断.结果 对2例患者进行全身及专科相关检查,未发现明确出血原因,由于症状不十分明显,予以对症治疗,预后较好.结论 特发性视盘及视盘周围视网膜出血发病率较低,年轻患者多见,单眼发病,多合并屈光不正,对视力影响较小,随访观察2个月,预后较理想,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需进
目的 观察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合并眼压升高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2008年2月至2012年3月诊治的106例TAO患者171只眼的临床资料,探讨眼压升高与视力、眶压、眼突度、视神经病变、眼肌病变、眼位、甲状腺功能及治疗的关系.结果 本组TAO患者眼压升高的发生率为29.2%,男女无明显差异.与正常眼压组比较,高眼压组的TAO患者视力损害不明显.眼压升高的发生与TAO患者眶压增高、眼肌
固定性斜视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眼外肌异常,由于眼外肌为纤维组织所代替,致使眼球固定于某一特定位置,固定于下转或内转的位置较为常见[1].眼球向各个方向运动极度受限,严重影响视觉功能与外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眼科诊治l例严重的后天性固定性内斜视患者,现报道如下。
期刊
患儿,男,12岁,因“右眼被硬物碰伤后视力下降1个月”,于2011年6月20日就诊于我院眼科.追述病史:5年前曾因“右眼角膜穿通伤、前房异物、眼内炎”于本院依次行右眼角膜缝合、前房异物取出、外伤性白内障摘除、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切开及硅油填充术联合环扎、硅油取出术联合剥膜及激光术,术后因瞳孔直径为9 mm,于2008年2月5日行带虹膜隔的IOL(德国目尔艳,型号:67G)缝线固定术,矫正视力恢复到0
期刊
目的 探讨长扫描深度谱域OCT(UL-OCT)测量圆锥角膜患者的全角膜三维厚度分布的重复性与再现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圆锥角膜患者10例(10眼),使用自行搭建的UL-OCT获得角膜的横断面图像,采用以角膜顶点为中心进行均等放射状B型扫描获取三维图像.通过全自动分割算法获取10 mm直径范围角膜厚度分布图,并将测量结果与Pentacam 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进行对比.2个仪器的重复性与再现性
目的 探讨激素替代治疗(HRT)与干眼患病的关系.方法 分析性横断面研究.将就诊于两家医院的绝经后妇女按是否进行激素替代治疗或治疗时长分成三组:超过12个月的中长期HRT组25人,3至12个月的短期HRT组20人,未治疗的对照组40人.根据患者干眼主观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和泪液分泌实验(SIT)指标来确诊干眼患者,并测量眼压、中央角膜厚度和血雌激素值.各组干眼患者人
目的 采用眼前节全景OCT研究角膜穿通伤缝合术后发生角膜内表面对合不良的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83例(83只眼)角膜穿通伤术后患者进行常规眼部检查及眼前节全景OCT检查.结果 眼前节全景OCT发现,23只眼发生角膜内表面对合不良,发生率为27.7% (23/83).OCT显示为角膜基质水肿,角膜内皮面连续性中断,可以有内皮面成角或形成
难治性青光眼病因复杂,常规滤过性手术成功率低,常因药物耐受、滤过术后瘢痕阻塞通道等导致手术失败.文中将国内外报道较多的抗代谢药物和改良术式的新进展及其应用前景作一简单综述。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紫外线辐射,风尘和热刺激等因素是致病危险因子,多因子协同作用致角膜受损及局部干细胞的功能丧失,使局部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增生侵及角膜.手术是翼状胬肉治疗方式中最为重要的,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方法多,但目前尚无确切的手术方式可以完全阻止翼状胬肉的复发,不司文献统计的复发率不完全一样,从2% ~ 89%不等.因此,对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式的研究已然成为当前
目的 探讨真菌及棘阿米巴混合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病、临床特征、诊断及其治疗.方法 对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9例真菌及棘阿米巴混合感染性角膜炎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分析其发病诱因、诊断方法及临床特征,采用抗真菌及阿米巴药物或结膜瓣遮盖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19例确诊病例中,14例发病与角膜外伤有关,3例与角膜接触镜相关;所有病例通过角膜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