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的隐性宗教渗透方式研究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j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境内外宗教势力善于借助各种文化载体,通过出版带有宣教色彩的图书,在大学中开设带有宣教色彩的课程、讲座及组织有宣教色彩的文化交流活动等来对大学校园实施隐性宗教渗透,以影响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政治立场、文化观念等。
其他文献
国外网络公开课资源总体质量高,开发潜力巨大。有组织、有计划地将国外网络公开课引进高校课堂,使其正面效应最大化,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
高校辅导员的内涵发展是高等教育新常态下发展中的应有之义。高校辅导员的内涵发展实际上是辅导员的文化自觉:政治文化的自觉、传统文化的自觉、团队文化的自觉和个体文化的自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于12月23日在吉林师范大学长春校区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省内各高校高教科研所(室)负责人
本文首先对高等院校文学选修课程所处的窘境及其归因进行了分析,而后从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革新及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依据的变革三个方面阐释了当下高等院校文学选修
我国高校重点学科项目的建设正面临着生态建构失衡、违背发展规律、缺乏传承精神等发展障碍,带来了教育资源的高投入和低产出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借鉴国外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
精神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人,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发展水平,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强化精神教育,有利于促进个人的健
已有的大学生学情研究鲜有涉及针对西藏学生的学习调查,实践中发现藏族学生在内地高校的学习状况和生活境遇具有显著的独特性。基于此,文章结合当前西藏学生的内地学情,肯定成绩
本文在探讨了实验在大学本科教学中的历史发展轨迹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我国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教育是关怀生命、促进生命发展的活动。教育技术既有技术的属性,又有教育的属性,是教育与技术相互作用的过程。教育技术在遵循科技与教育发展规律的同
说课作为集体备课的一种有效形式,既是教师的自主教学实践研究活动,也是教师的自我教学行为规训活动,可以帮助教师增强专业自觉,展开专业批判,提高专业能力.通过对“说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