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hacz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期间门诊或住院 100名患者 ,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管径、管壁、内膜以及有无斑块、斑块大小、位置、性质及彩色血流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流频谱的形态分析无粥样硬化斑块组48例,有粥样硬化斑块组52例(硬斑组23例,软斑组16例,扁平斑组13例)。结论:检查发现颈动脉硬化的程度及斑块的特性与发病年龄、病程及疾病类型有一定相关性。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性、可重复性的检查手段,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早期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价值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38-01
  随着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并逐渐年轻化,尤其在高血压患者,发病率较高。因此对此病的诊断更需早诊断,早治疗。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清晰显示颈动脉管壁的结构,检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鉴别软斑和硬斑,能够较准确的判断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范围[1],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客观依据,它已成为诊断颈部动脉疾病和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检查手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对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期间门诊或住院 100名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分析。年龄45―92岁,平均68.5岁,男62例,女38例。所有患者均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患者有无斑块分为无粥样硬化斑块组和有粥样硬化斑块组,其中无粥样硬化斑块组48例,有粥样硬化斑块组52例(硬斑组23例,软斑组16例,扁平斑组13例)。 临床病史,主要有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脂及吸烟史等进行检测的。
  1.2 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 型、西门子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0~12 MHz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前部,头略向后仰,并偏向检查侧的对侧。先将探头置于颈根部,沿胸锁乳突肌外缘纵切扫查,依次检查颈总动脉(CCA)近端、中段和远端,至分叉处分别检查颈内动脉(ICA)和颈外动脉(ECA),椎动脉和锁骨下动脉,检测时沿着血管的走形方向进行纵、横向的扫查,观察血管走行解剖结构、测量动脉内径及内膜厚度; 彩色多普勒观察整个管腔的血流动力学的情况,观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及狭窄处血流速度变化及频谱改变[2]。计算患者颈动脉面积狭窄百分比并保留图象,进行分析、测量。
  2 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检测出无粥样硬化斑块者48例, 有粥样硬化斑块组52例(硬斑组23例,软斑组16例,扁平斑组13例)。其中斑块累及双侧颈总动脉15例、颈内动脉及分叉处32例, 颈外动脉5例。其中由于斑块造成管腔狭窄(内径减少)50%以上)15例。
  3 讨论
  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全身性疾病,其病理变化主要是动脉内膜类脂质的沉积,逐渐出现内膜增厚、钙化、血栓形成,致使管腔狭窄、闭塞[3]。血管壁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而粥样斑块形成是动脉硬化的明显特征,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表现, 常被用来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窗口”。 颈动脉位置表浅,检测方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 容易获得高质量的声像图,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可靠的信息,其作为一种无创性、可重复性的检查手段是目前直接观察颈动脉的一种好方法。
  本组100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年龄68.5岁,有粥样硬化斑块组52例,其中又以颈内动脉及分叉处的斑塊最为常见, 本组占32%,其次是双侧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这可能与分叉膨大处血流形成旋涡、缓慢、淤滞有关。斑块以硬斑多见,本组占44.23%。超声检查斑块表面可以规则或不规则,回声分布均匀与不均匀,以强、高、等、低区分。低于胸锁乳突肌回声为低回声, 与胸锁乳突肌回声相同为等回声, 高回声与血管外膜回声相同, 高回声伴声影为强回声, 斑块内有二种以上不同强度构成为混合回声。一般而言低回声斑块为不稳定斑块,脂质多、纤维帽薄、脆弱,易破裂出血,形成血栓,随之脱落而引起脑梗死;硬斑为稳定斑块,斑块脂质少,纤维帽完整较厚,表面钙化,不易破裂,较少引发心脑血管意外[4]。
  总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性、可重复性的检查手段,定期检查可及时了解血管壁结构、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早期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 郭万学. 超声医学[M]. 第4版.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802.
  [2] 陆恩祥,任卫东 血管超声诊断图谱.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 李治安 血管疾病超声诊断图谱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11.11
  [4] 徐智章,张爱宏,外周血管超声彩色血流成像。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16-02  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2102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为9.92/10万,列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6位。发病年龄在55岁前处于较低水平,55岁后逐渐升高,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高峰年龄是70~80岁。家族遗传型前列腺癌患者发病年龄稍早,年龄≤55岁的患者占43%。  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果家族中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16-01  万物生长靠太阳,儿童生长靠营养。儿童营养的好坏与均衡与否不仅决定着孩子的体格发育,而且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智力发育。所以,儿童早期营养与喂养,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岁之前的婴儿营养的提供主要是母乳或者配方奶,而到1岁以后的幼儿营养提供主要是各类食品,这是两者存在的明显不同。  0—6个月的婴儿营养提倡纯母乳喂养,母乳
【中图分类号】R4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17-01  血液是生命的源泉。安全、充足的的血液是血站给民众最好的交代。保障临床用血需要,关系到民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好无偿献血工作是血站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职责,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更是血站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要让更多的人感知、了解无偿献血的知识且志愿参与其中,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就必须注重倡导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18-01  口腔科诊室是医院内最易造成交叉感染的场所之一。由于口腔科的特殊性,其造成交叉感染的因素和环节十分复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不少医护人员对其防治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现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1 交叉感染途径  1.1直接传播  口腔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手被沾有患者血液、唾液的器械扎伤,
【摘 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我院社区服务中心从社区服务点筛选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40例,对其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后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74)测定其生活质量的改善状况。结果:干预1年后,40例接受社区护理服务干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GQOL-74)各明顯升高。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在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社区护理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20-0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医疗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人群逐渐增多,但是大多数患者并不能真正掌握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胰岛素,使得在胰岛素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些胰岛素治疗的常识。  胰岛素制剂可分为速(短)效,中效和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27-01  留置針穿刺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病人输液,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轻患儿疼痛,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1]。面对患儿这一特殊群体,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和患儿的舒适成为护士及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留置
【中图分类号】R3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28-02  随着社会发展、医学进步,人类寿命也随之延长,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已有统计显示,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国内总人口的10%以上,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这说明我国已在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均处于衰退状态,很容易患病,而且通常为慢性病,并发症多,并存病多,需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33-01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逐渐增多,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例亦越来越多,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从过去的卧床牵引、钢针或螺钉内固定,到现在的人工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术。目前认为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优势[1]。本文总结我科自2008年8月~2012年10月获得随访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34-02  围绝经期(更年期)是妇女在40岁以后从生育期到非生育期之间的过渡时期,称为更年期或围绝经期。妇女在40岁以后从生育期到非生育期之间的过度时期,称为更年期或围绝经期。围绝经期(更年期)的最早变化是卵巢功能的衰退,然后才表现为下丘脑和垂体功能的退化。此时期卵巢渐趋停止排卵,雌激素分泌减少,而促性腺激素增多,FSH/LH仍小于1。绝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