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能力的特征探究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000me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是指师生对文本及作者的感知、理解和评价,并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最终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文本解读能力的形成是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突破口。只有拥有科学的解读能力,使之贯穿于文本解读活动的始终,才能形成良好的阅读效果。
   一.多元化:心中有的,眼中才有
   多元化解读倡导从不同角度对文本作更广更深的思考钩沉,培养的是学生的个性理解。同样的山,在有的诗人眼里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有的是“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有的是“倒海翻江卷巨澜。”同样的水,可以是“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可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可以是“荒沟古水光似刀”,也可以是“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有平静的、动荡的、深邃的,呈现出不同的情态。同样的月,有的诗人笔下是“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有的是“多情唯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有的是“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有无情的、有多情的。
   我们不仅要挖掘文本一看便知的显性价值,更要学会透过表面或华丽或浅显的符号,体会其深层次的语言特色和深刻内涵。如果我们学会把文本提升到文学层面,学会把文本提升到文化层次,学会挖掘这简单中的不简单,这样简单的文本就会变得不简单。解读文本的不是那个文本,而是我们自己。心中有的,眼中才有;心中没有的,眼中也始终没有。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堍,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读者与作者是天生的孪生姊妹,在文本解读中,一方面要充分借助作者的原始声音,又要积极激发读者的独立思考,既能找到两者的共鸣点,又能拓展文本的多向价值。让这对双生子既有相似的地方,更有各自独特的魅力。
   任何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歌,只要经过自己头脑认真思索过,在自己的心灵中观照过,在自己感情的泉水中浸泡过,就会有独特的个性色彩,解读文本就会别具一格,使读者感到兴趣,受到启发。对于一篇作品,不可能只有一种论断,不同的意见总会有的。生活是作家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作品有评论者写不完的意见。《红楼梦》过去已说过千言万语,今后还要说万语千言;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已经有那么多人评论过了,但是还可以不断发表新的意见,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是一首短小的抒情诗,由于读者思想观点、生活经验、审美情趣、知识修养、情绪状态的不同,其感受理解也自然各不相同,所谓“诗无达诂”,所谓“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就是这个道理。凡是自然界的一切景物,诸如春花秋实、斜阳芳草、梧桐夜雨、惊雷狂飙、烟波江上、断鸿鸣叫等等,在不同诗人的心中自有不同的感受,在不同读者的心中也会有不同的妙想。
   二.艺术化:体有万殊,物无一量
   教材分析解读,当然不同于文艺创作。它不能像诗人那样,一忽儿把星星看作是欢笑的眼睛,一忽儿又看作是盈盈泪珠。但二者也有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艺术。作为艺术,贵在创新,不特创作为然,分析评论也应该如此。艺术化的解读,贵在一个“新”字。所谓“新意”,就是自己的真知灼见,是别人不曾说过的意见。这要求读者不仅只阅读所要分析的那一篇文章,还需要阅读和研究这个作家的全部,至少是大部分作品,了解作家的身世及所处时代,然后经过自己头脑的认真加工,才有可能提出新的看法。同时,还要阅读前人和同时代人对这一篇文章的论述。否则,自以为是新的,岂不知他人早有言在先了。
   有的人总是喜欢把诗的意境还原为主题思想的抽象的简单图解。这种方法犹如化学家把一块肉分解成各种碳水化合物一样,如此这般,其结果是肉的味道也就没有一点了。不少文本赏析文章,其特点是“三少一多”:独到的见解少,切实的争论少,写法新颖的少;而人云亦云、大同小异的公式化痕迹多。有的分析文章往往是“主题先行”,然后罗列几条写作方法。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在这种教条主义的解剖刀下,只剩下干巴巴的几根骨头。有的诗歌分析文章,逐字逐句讲解,把诗的完整意境搞得支离破碎。岂不知,一首诗它或则激发高昂的思想感情,或则提供深湛的精神境界,或则逗引神奇的幻想,或则导致美好的情操;或促人深思,或令人感叹……都是离不开文本本身生动的形象和含蓄的意境的,离开了形象或意境的分析,死搬教条,怎么能够体会到诗味呢?
   体有万殊,物无一量,解读文本也要不拘一格,多式多样。
   过去的分析文章,一般都是从文章学的角度去分析,这当然是主要的、不可缺少的,但仅局限于这一方面,路子就有些狭窄。我们也不妨试着从其他角度去分析,从哲学、美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建筑学、生物学、音乐、绘画等各个角度去分析。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否可以从教育学、教学论的角度分析;《茶花赋》《荷塘月色》等优美散文,是否可以从美学的角度去分析;《苏州园林》是否可以从建筑学的角度去分析;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否可以从哲学的角度去分析;有些抒情的诗歌,是否也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
   三.辩证化:普遍联系,分解综合
   假设。当解读分析的思路阻塞的时候,运用假设的形式去思考,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发现不了问题的地方,能够发现问题,难于解决的问题,会找到解决的途径。诸如:文本写了某些内容,设想如果不写它会怎样呢?换成别的内容可不可以呢?课文使用了某些词语,设想不用它行不行呢?如果行,文章为什么非用它不可呢?这样思考,使阅读分析有了参照对象,于是思维活跃起来了。有的文章,一般应详写的地方却略写;应略写的地方却铺陈;不写某些内容文章已完整,而写了这些内容;不用某些词语句子已通顺,而用了这些词语,等等。这些地方往往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不妨假设一下“那样写行不行”。
   联系。由于事物不是孤立地存在的,所以要注意从它与有关事物的关联中发展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可以从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进行。就这一篇文本来说,从属关系,总分关系,事物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等,这是纵向联系;人物与人物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这一部分与那一部分之间的联系等等,是横向联系。按照这样的思路去阅读分析课文,可以得到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阅读课文不能只停留在语言的表面现象上,还要由表及里地挖掘其本质意义,从而理解文章的表达意图。其主要思路有二:一是从现象到本质,即从人物、事件、环境等方面的描述,去认识它所提示的思想本质;二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个别的人物、事物去认识它所代表的普遍意义。
   因果。对事物的认识,有时需要剖析它发展变化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演变过程,发展变化的原因与结果。按照这种思路思考问题,正向进行和反向进行均可。从原因推出结果是正向,从结果推出原因则是反向,等等。例如:讲授《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学生对其景物描写很感兴趣,但却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从烈日到暴雨的变化这部分内容时,向学生提出了按照天空发展变化的过程,把课文分为若干发展阶段的阅读办法。这就是剖析“演变过程”的具体运用。通过因果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共性,从中获得规律性的认识,也可发现事物间的差异,提出问题,引起深思,作深入研究。
   分解。分解是认识事物构成的常用手段。一是指把一篇课文从结构上化整为零,分成若干个组成部分。二是指把一篇课文从内容的角度分成几个不同的方面。像写一项发明创造的成功,往往是从思想和技术两个方面去写。三是把事物的主干和枝叶区分开来,把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区分开来。把抽象、概括的说法展开,探索其具体情况,对于深入认识事物具有重要作用。阅读课文,运用分解的办法,可以从整体到部分、从主干到枝叶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理解。
   总之,文本解读的新路,是需要大家共同探索的,“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只要认真探索,条条新路就会出现在眼前,语文教学就能开创一个更美好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新局面。
  陈素志,语文教师,现居江苏靖江。
其他文献
用乳过氧物酶催化碘化血吸虫表膜的方法以前曾被应用于血吸虫表膜研究,本文作者对此方法作了进一步观察。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用此法碘化后碘集中在虫体表面,
1997年7月1日,是中国人的尊严与自信回归的日子! 因为这一天是香港回归中国的日子! 一百多年前;满腔愤怒的国人,无耐地望着香港从我们的版图上划走,留下了几代中国人心中一
To the editor,The report on Toxocara infection in gardener is very interesting[1].Esquivel et al.concluded that“gardeners do not have a higher risk for Toxocar
与个体做出错误反应相伴的错误相关ERP成分叫错误相关负波(error—relatednegativity,ERN),当前冲突监控理论、表征失匹配理论和强化学习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ERN的神经起源进行解释,各理论间并非完全相互排斥。目前大部分研究认为ERN定位于扣带回,部分研究则出现其它脑区的激活,然而,扣带回与其它脑区存在复杂的神经功能联系,ERN电位很可能是多个脑区电活动在头颅的综合表现,而非某一脑区的单独表现。ERN的神经起源受到实验任务、被试年龄及其意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未来要推动实验室研究走向临床应
当今世界可谓生活形式丰富多彩,日本人时兴喜庆恭贺赠送礼品时,选购组合砂糖。这种习惯似乎会持续下去。但选购时首先考虑的是方便,在某种意义上似乎习以为常了。尽管如此,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外在形态上的规定性,在规定界限内,同类形态的事物组成一个集合。事物的运动发展,又具有多样性、相关性和连续性,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集合的规定界限
上海商业冰箱厂于1981年12月15日召开《CB—1000型 CB—1500型立式冷藏柜(厨房冰箱)和 BZ—3型,BZ—5型冷饮贮藏箱(棒冰箱)产品鉴定会》。参加会议有制冷学会,大专院校,科研
我们为了节约瑞氏染液,在血薄片的二端(各三分之一处)用特种铅笔或红藍铅笔,各划綫一到二条。这样可使染液固定于需染区域,而不致布满全片。 In order to save Wright’s d
高明的统御者在治事过程中,都要走一步看三步,采取一个措施,要考虑这个措施的连续反应,正确估计到它的正、负效应,选择能达到效果最大、负效应最小的步骤实施,以达到以小力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 is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as a complex syndrome that is reversiblein many cases. It is characterized by an acute deteri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