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时髦的人难成功

来源 :商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o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老派人。首先是“老”,今年五十有二,而且“派头”上也老:我年轻时就属于出土文物型,衣冠不整,不追时尚,如今出门,在美国像个非法移民,在中国像个进城民工,没有iPhone、iPad。
  不仅如此,我对追求时尚的年轻人,也往往多有微词:他们太“潮”了,所以太傻了,将来难以成功。乔布斯去世时,整个媒体被乔布斯覆盖,我12岁的女儿居然不知道乔布斯是谁,一大原因大概是她从不用他的产品。此事记述在我的《参与孩子的成长》一书中,被年轻的网民狠狠奚落一番,仿佛我是井底之蛙,孩子也跟着倒霉。我倒是觉得,这怕是说明我女儿品位比那些乔布斯的崇拜者高一些。
  我从来没有禁止过女儿上网、玩手机。以我的观察,孩子有充裕的精神生活,基本不需要这些。严重依赖这类时髦玩意儿的。往往内心枯竭、才能匮乏。据近期媒体报道,在英国东南部的一位4岁幼童患上非常严重iPad依赖症,自从她3岁开始玩iPad之后就对此十分痴迷,一旦将iPad拿走就会出现情绪暴躁,大哭大闹无法控制的情况,目前她正在接受治疗,每月的诊费大约15万。
  和报道中的孩子一样,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们甚至是成年人也患上了“网络依赖症”、“iPad依赖症”、“手机依赖症”,为了“戒除”人们对这些设备的依赖,很多国家都在探索自己的方法。在日本,很多父母会利用暑假带孩子离开喧嚣的城市,体验一段没有电脑、电视的生活,让他们体会到原来没有电视和游戏,也可以过得很愉快。在中国,也有医生建议人们应该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比如跳舞、唱歌等,避免把过多精力集中在iPhone、iPad等设备上。
  如今时髦的年青一代,谈起乔布斯、谈起硅谷,无不敬若神灵。但是,创造了iPhone、iPad、iPod这些玩意儿的高工、高管们,是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呢?他们把孩子送到硅谷中的华德福学校。学校规矩:在七年级以前,也就是12岁前,连电脑都不能碰,更不用说iPhone、iPad、iPod了。
  美国曾有人反省:在十九世纪,至少在受教育的阶层中,写生相当风行,许多人都能画一手好画。如今,你到常青藤学校去看看,在那么优秀的人才中,会画画的也是凤毛麟角。为什么?十九世纪尚未发明相机,出游看到美景想留下点回忆,没别的手段,只能画画。
  我住在波士顿远郊,离梭罗曾隐居的瓦尔登湖很近,梭罗本人常在这一带活动,他的学生、朋友的故居也算当地名胜了。直到现在,我们这个小村镇仍有梭罗时代之遗风,有时走到外面,会看到一位中年妇女对着美景画水彩画。可惜,这已非当今社会之常规,而是个“奇观”。相机的发明,给大多数人提供了代替写生的工具。这还不够,还发明了傻瓜相机:你只要咔嚓一下,就万事大吉了。照相都不用学,谁还费心练画画?
  记得我还在国内时,看过一个美国的老片子,讲矿工的生活。矿工大概属于美国最粗的一个阶层了。有个镜头我终身难忘:矿工们几杯酒下肚,兴致勃勃地围在钢琴边,一个大老粗黑黑的手指在琴键上跳跃如飞,大家跟着唱起来。你再看看美国现在的大学生,几个能这么弹琴的?钢琴已被称为“亚洲乐器”,似乎只有用功的亚裔子弟才能掌握。为什么会如此?先是有了收音机、唱机,后来又有了录音机。如今有什么喜欢的音乐,网上顺手就下载,世界最好的音乐家,都集中在小小的iPod里时刻准备着伺候你,还学琴干什么?
其他文献
一个超级大公司的朋友,每次跟我“闲聊”时手上同时做着N件事,没办法,她告诉我,他们公司文化就是“养獒的文化”,经常几个团队做一个项目,最终只选一个团队,落败的不是解散,就是失去地位,而内部惨烈竞争后,出去的才能是最厉害的,领队会被奉为神,老板都让他三分。  说实在的,我很佩服这种财大气粗又“残酷”的公司。第一,它能烧钱去做自己想要的东西,和一些小公司处处节约成本,又指望几个人创造最大价值相比,它更
期刊
2013年以来,各地高考改革纷纷将矛头指向英语。有的不考听力,有的可以一年多考,有的不计入总分,在这种改革之下,“英语热”将无可避免地面临降温。高考指挥棒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也会影响到高校英语专业的设置。  改革开放初期,英语教育专业一度热门。高校扩招和加入世贸组织,使得英语教育大跃进发展,大部分大专院校都设立英语专业。如今,该专业风光不再。英语专业甚至成了就业老大难专业。根据年初《文汇
期刊
在美国各地的音乐学校,大致都能看到我在波士顿地区的音乐学校看到的情景:俄罗斯教师和华裔学生(包括少量韩国和日本裔学生)。俄罗斯的音乐教师,不仅水平高,而且要求严厉;他们手下的学生,大部分是华裔和日韩裔,有的甚至是清一色的黄皮肤。据说,俄罗斯老师的标准太高,乃至大部分美国白人的孩子受不了。结果,每个音乐学校顶尖的孩子,亚裔占据了大部分。有一次,我们看一个钢琴演奏会,满台亚裔小天才,但有一个白人孩子表
期刊
韩国浦项制铁公司(POSCO)成立于1968年,为全球最大的钢铁制造厂商之一,也是韩国十大财团之一。每年为全球超过60个国家的用户提供2600多万吨钢铁产品,包括热轧钢卷、钢板、钢条、冷轧钢板、电导钢片和不锈钢产品等,被美国Morgan Stanley投资银行评定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制造商”,POSCO凭借其在急剧变化的全球商业环境中的技术竞争优势,锐意成为21世纪的全球领先钢铁制造商,201
期刊
中国要想撑起实体经济,资本市场必须强健繁荣。所以应尽快实施集聚股市人气、重振士气、长短结合的“组合拳”,破除中国股市“吸引力之困”,打通中国经济“任督二脉”。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平台转换期和改革深水区,经济下行压力依旧较大,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宏观政策主要基调是托底和保稳,以避免各类风险叠加导致经济过快“下台阶”。  2014年是融资年,前期债务到期压力非常大,并且集中到期,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加
期刊
年复一年,即在转瞬之间。每当新年的钟声以别样的声响回荡于星空、激荡于人们心间,时间的期待与永恒,似乎超越一切,定格与悬念,总会让人感叹和遥想。  挥别与启航已是惯性的时间规律,我们无法改变它的演进法则,但它的壮丽,取决于我们能给宝贵时间赋予怎样的内容,怎样的质量,怎样的意义。中国一百余年的近现代时间简史,尽是动荡和屈辱,不堪回首。而即便回望当代中国,错失的“文革十年”等,也无不令人惋惜与痛心。  
期刊
青岛老四方区的四流南路66号,是一个老牌的化工企业——海晶化工。自1947年以来,海晶化工便在这片占地40万平方米的厂区里,经历了风风雨雨的66年。  66年来,海晶化工从最初的青岛化工厂、青岛第一化工厂走到今天,创造过辉煌,也经历过伤痛,改制、搬迁,海晶化工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折射出青岛化工产业的发展历程。从起点开始,海晶化工每天都在向“昨天”告别,66年来的每一天,他都在发生着变化,而今,他要告
期刊
前言  坦白地说,化工业不是个容易讨喜的行业,特别是在中国。  近些时候,食品添加剂、化学纤维、化学药品……这些早先默默地铺就了现代生活轨道的日常品,被人们一朝“恍悟”:但凡跟化学沾了边,被它们侵染久了,人似乎就要基因突变、化身“绿巨人”似的。  化工业集体笼罩在一片混沌犹疑的浊色当中,但总有人不甘。  从逼仄的老城区抽身,于区位优势更鲜明的开阔腹地重展拳脚;抛却被行业固守的生产流程和思维负累,和
期刊
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讲述的是1997年金融风暴期间,一个新加坡的三口之家和他们的菲律宾家佣的故事。  电影在香港引起不小反响,因为这是不少香港家庭的真实写照。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每天早出晚归,于是照顾孩子起居甚至学习的工作,全部交给了家佣。毕竟从经济收入的角度来计算的话,夫妻俩外出工作赚钱供楼还是比聘请一个家佣要划算得多。  电影里面描述了这样一种场景:孩子和家佣朝夕相处,对家佣的依赖甚至
期刊
为居家购置一把酸枝木太师椅,一个紫檀木大衣柜,又或是一张100%纯真皮沙发,或许是每一个家庭主妇的梦想。最好,还能身穿貂皮衣,脚着鳄纹屐。不过,这种完全享受取自纯天然材质的奢侈生活,对于绝大多数寻常百姓而言显然太过遥远,伴随着自然资源的逐渐枯竭,大规模直接采伐天然材质一次性加工为日用品的原生态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今天,人工合成材料大行其道,就连引领全球时尚界的LV包,也在采用人造的PVC材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