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写作插上翱翔的翅膀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bage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年龄特点的差异,提出中高年级作文教学应注重层次性的问题及实施策略。
  [关键词]粗线条;细线条;积累;下水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4-0092-02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程度的一把准标尺。由于年龄差异,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生活积累,认知水平,理解和感悟能力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所以,在叙述事情,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时候,他们的概括能力、叙述的条理层次性、认知的深度、高度等都存在着一定的梯度差异。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呢?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同学段的作文教学中做到高屋建瓴,把握中高学段作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得更实更稳。
  一、“粗线条”地“写”:小学中段作文教学的重点
  这里所指的写作的“粗线条”,就是对中年级学生的写作只做低难度的要求。无论是记实作文还是想象作文,只要求学生在内容上能真实地,比较具体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或者大胆的想象。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作文字数也不必做强制性的要求,在这个阶段,要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愿意写,喜欢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埋下文学的种子。
  1.“寻”写作素材。
  现在很多学生之所以厌恶写作,并不是因为不愿意写,而是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缺乏良好的写作素材。在小学中年级,学生刚接触作文,如果一开始就产生厌学情绪,这是一种无形的心理障碍,对今后写作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良好的写作基础,作文水平的提高就成了一句空话。在作文指导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合作伙伴,如何帮助他们解决写作面临的难题,如何引导他们拨开迷雾,打开写作思路,是教师必须思考并致力解决的重要问题。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引导学生爱上写作呢?其实,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捕捉或提供各种写作素材。如教师可以结合节假日帮助学生捕捉素材,春节的繁华景象,中秋节的各种习俗,清明节的孝亲文化等,都是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生的眼界不再模糊,思路不再阻塞,写作自然变得轻松快乐了。除此之外,为了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写作,教师应不放弃任何写作的好契机,抓住学校开办运动会、校园艺术节、讲故事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让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学生一定会写得有声有色。
  2.评改相结合
  好的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
  在作文起始阶段,教师可利用几篇典型的好中差三个等次的作文在课堂上进行评议和修改,重点可放在好词好句的评析,内容的真实具体程度,段落安排的层次条理性等方面,当然,如果有的学生能在习作中运用一些好的修辞方法,能引用名言名句等,教师应及时进行鼓励。而对于人物的刻画,表达方式等方面要求不要过高,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描写人物外貌时,学生写道:“我的哥哥很瘦,个子不高,有很多头发,一张很瘦的脸,嘴巴很小,穿着很细的裤子。”从这个学生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哥哥比较瘦小,但这个学生对哥哥外貌的描写特点还不够突出,语句还比较生硬。教师可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哥哥,把语句写得更通顺流畅一些。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哥哥的头发除了多还有什么特点?他的脸像什么形状?学生经过老师的指导,修改为:“我的哥哥个子不高,身体瘦小,有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张瓜子脸,嘴巴很小,穿着一条细细的裤子。”经过修改之后,这个学生对哥哥的外貌就写得比较具体了,语句也比开始通顺了。
  对中年级学生而言,观察和感受都不及高年级学生的层次,教师切不可揠苗助长,否则过犹不及。教师要在评议中指导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习作的快乐。
  二、“细线条”地“作”:小学高段作文教学的追求
  对于已经有了几年习作基础的高年级学生而言,写作的要求再也不能停留在“较通顺,较完整”这些字眼上了。每篇习作训练的重点应关注到“生动具体,真情实感”这些“细线条”的要求。让学生能在生动具体的描述中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那么,在习作字数上就应有一些规定了,一般可控制在500字到800字之间。除此之外,如何让文章写得有详有略,有声有色呢?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呢?教师在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上可作必要的指导,让学生的习作与文学接轨,成就一个个爱写作的“小作家”。
  1.积累是写作的源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扩大课外阅读量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为了确保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学生就得有阅读的时间和阅读的数量,只有经过量变才会发生质变,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既可以开拓视野,又可以增长知识;既可以丰富语言积累,又可以感悟文学作品的魅力。它是开启学生写作灵感的一汪清泉,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语言的感染与熏陶。而漫无目的的阅读效果大大不及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效果来得快。教师每周可以定时安排集体阅读时间,定时开展阅读交流会,谈感受,谈收获等等,让学生在有滋有味的交流中收获知识与快乐。此外,教师也可以开展读书竞赛,读书沙龙,好书推荐会等活动,促使学生在家里也能自觉安排读书的时间。也许刚开始时,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成是一项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读书必将成为学生一种良好的习惯,使他们受益终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学生心中有了一片书海,何愁激不起璀璨的文学浪花呢!
  2.教师“下水”带写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敢于和学生一起写下水文是激发学生写好作文,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灵丹妙药”。
  教师亲自写下水文,方能切实感受学生在写作中的难处,这样为教师指导写作找到了切入点,“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此外,教师在写作中把自己对人、事、物、生活、人生等细致的观察,深刻的思考,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传达给学生,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同时,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影响着学生。在一次题为《妈妈的爱》的习作中,学生写的内容大多是在生活中,妈妈如何关心照顾自己的一些事情。但写得都不够出彩。我自己通过写下水文方知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因为观察不细致,所以表情达意不够深刻。我就针对此作指导。例如,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天下起了大雨,许多家长都撑着雨伞来接孩子了,我等了好久都没看见妈妈,我以为她有事忙不会来接我了,正当我准备冒雨回家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人群中,原来是妈妈,我感到无比惊喜,因为妈妈是爱我的。”这篇习作小作者表达母爱时过于平淡,学生只看到表面,所以只写了表面现象,不能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我对此习作提出了几个问题:妈妈来接你时是什么神情,又说了些什么呢?仔细想想,这件事中还有哪些细节给遗忘了,有没有让你感动的地方?经过老师的点拨,学生加入了这些内容:“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我的眼帘,哦,原来是妈妈,她正焦急地在人群中前行着,好似生怕自己的孩子被雨淋着了。她的头发被雨水打湿了,紧紧地贴在脸颊上,衣服也被雨水打湿大半,我想妈妈一定是急着赶来接我而没顾得上自己是否淋雨,我心里不知是酸楚还是惭愧。我连忙大喊道:妈妈,我在这里。”老师的一席话点醒了学生,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写作方法,即善于运用语言、心理、动作等来刻画人物形象。学生就是这样在与老师的交流中习作水平逐步上升,老教师也在“下水”经历中理解了学生,进而帮助学生,成了学生习作的良师益友。
  只要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准确地把握不同學段的指导重点,致力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就能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同时,让他们树立起学好作文的信心,进而快乐地、信心满满地走上作文成功之路。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的内在意蕴,更要引导学生基于文本感知的基础,体悟作者表达的精妙,并逐步内化成自己的感知积累,从而为学生的“读中悟写”奠定基础。教师可从以下几点出发:品鉴赏析,在即时运用中体悟语言的精妙;促进对比整合,在深入辨析中感知布局精妙;紧扣抒情线索,在前后梳理中聚焦情感表达。  [关键词]品鉴赏析 对比整合 抒情线索 文本特质 读中悟写  [中图分类号] G623.2
[摘 要]《草桥结拜》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第二场。教学这一剧本,既体现剧本的特点,也体现语文的实践性的特点。通过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读懂剧本,初步感知戏曲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学写剧本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关键词]阅读教学 民间戏曲 剧本 实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4-003  [教
《别董大》是一首送别诗,与苏教版教材选编的其他送别诗不同,此诗沉郁中透着刚毅,离愁里散溢着豪迈,基调晦暗中跳动着明亮,仿佛给失意的人一盏行路的明灯,照亮前进的方向。这首古诗安排在六年级语文课本,颇有深意:学生面临分别,将跨入未知的环境,面对生命中的第一次不确定选择,对于他们来说,解读本诗的友情并不难,难在从诗中体会高适内心那豪迈激昂的人生情怀。教学中要把握情感基调,透过刚毅豪迈的意象,加深学生对诗
[摘 要]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认知过程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体现作业的启发性、趣味性,从作业内容、作业形式和作业评价三方面进行把控,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中主动完成作业。这样才能切实巩固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深化、拓展、迁移。  [关键词]语文作业;优化;内容;形式;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0-0052-01  小学阶
识字是低年级学生的一个很重要的课程,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探索合适的识字教学策略,是摆在低年级语文教师面前的主要任务。下面,谈谈我在识字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多种形式,在快乐中识字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如果采用传统的识字教学方式,让学生单调地读,机械地识记,重复地写,会让学生觉得兴味索然。教师应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措施
习作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针对小学生写作难的问题,我从写微型日记入手,抓住四个方面,激活学生的内心诉求,四点并蒂,抓“微”见大,以此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为习作导航。下面我从自己的实践入手,谈谈微型日记的训练策略。  一、从“微”入手,激发兴趣,消除畏惧心理  在小学阶段,最令学生头疼的是作文。究其原因,一是表达能力弱,二是没有积累素材的习惯,写起来就那么寥寥几句。针对这
一、案例背景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备课时精心设计的问题,一旦进入课堂“直播”,便会出现不同的两种情况,要么问题过难,学生满脸迷茫,一头雾水,教师只好自问自答;要么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异口同声,课堂气氛倒是活跃,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却没达到最佳。那如何把问题问到学生的心“窍”上呢?以教学《花瓣飘香》为例,每设计一个问题,我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使提问成为我们师生共同学习的一种
[摘 要]儿童诗以它“浅语的艺术”和“智趣的想象”受到小学生的喜爱。教学儿童诗《我想》一文,要从诗歌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教师要以诗语为切入口、以童心为生长点、以学情为落脚点,开掘、优化、创生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符合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使学生深入体验诗歌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教学内容;儿童诗;解读;童心;学情  [中图分类号] G623.2 [
[摘 要]微仿写,是有针对性的短、频、快的片段仿写训练,这种“写”是以学会语言表达为目的的。在小学第一、第二学段,可以挖掘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生长点,采用点式微仿写构句,句式微仿写构段,为篇章的习作教学奠定基础,架设起一座阅读通往习作的桥梁。  [关键词]点式微仿写 句式微仿写 阅读 写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5-08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研读教材,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基本功,是语文教学的起点。教师只有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编排特点,深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细致入微地解读文本,才能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了解作者的思想,把握文本的内涵,合理有效地使用文本。下面,我以《螳螂捕蝉》一文为例,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螳螂捕蝉》是一篇极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