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来源 :现代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sadfs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2011—2019年我国280个地级市城市面板数据,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SBM-Malmquist指数测算我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证探讨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尤其在南方城市、非资源型城市表现得更为显著;(2)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升绿色创新水平,优化产业结构间接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即存在数字经济—绿色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两条传导路径,但绿色创新表现为遮掩效应,而且这两条传导路径在南方和北方地区城市、资源型和非资源型城市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因而应积极推动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助力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战略地位的上升,一体化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主旋律,科学评价长江中游城市群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有利于破解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协同困境,形成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选取长江中游城市群内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的2013—2020年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相关数据,在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同度模型评价长江中游城市
<正>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需要制订课后服务目标,制订出完善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现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需要轻松的学习环境,从学习压力中解放出来。学校需要注重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习任务能够在课堂上完成,减少课后作业任务的数量,促使“双减”政策能够顺利实施,确保课后服务优化策略的有效性。
期刊
基于构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2010~2018年全国30个省市(除西藏、港澳台)的面板数据,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特征、动态演化与区域差异原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全国及三大区域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并伴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性和区域差异性,且东部相较于中西部区域内差异更大。数字经济发展速度动态演化显示,整体上中国各省市数字化发展水平变化速度状态表现为上升趋势
数字经济正悄然改变着居民的消费行为,探讨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有助于扩大内需,助推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本文基于中国省级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和CHFS微观数据,站在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双重视角,分析数字经济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样本期内,数字经济对家庭消费总量、家庭发展与享受型消费占比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效应,在采用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第二,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在所有分位点上
<正>"一门式"行政服务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把简单带给群众、把复杂留给政府。经过5个月的紧张筹备,2014年9月,佛山禅城正式启动一门式行政服务改革,282项自然人、法人事项在该区试点镇(街)和村(居)行政服务中心可实现一门式办理,年内在全区全面推进这一改革新政。所谓"一门式",就是把政府职能部门多个办事大厅服务事项逐步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多门向一门集中;把多窗办的事情转为一个窗口集中办理,多窗向一
期刊
在马克思之前,思想家们从三种路向探讨了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一是论证资本主义文明社会的永恒合理性,二是主张返回到人类简单需要的原始状态,三是提出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社会的未来社会的空想。马克思从人的物质生产劳动出发,提出了人类文明演变的思想。马克思认为资本具有二重性,资本打破了人对狭隘的人群共同体的依赖,但又迫使人依赖物化社会关系;资本为了逐利刺激生产力发展,却又无法驾驭生产力;资本通过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坚持唯物史观,把握了历史发展规律,开创了唯物史观的中国逻辑,占据着当今时代真理的制高点;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了现代化的本质,塑造高度文明的人,占据着当今时代道义的制高点;它发挥资本的文明面,推进了文明的转型,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占据着当今时代文明的制高点。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
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茶艺表演作为茶文化弘扬和传播的形式之一,慢慢融入了诸多艺术元素,例如中国古典舞。古典舞是我国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一种传统舞蹈。茶艺表演和古典舞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站在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来看,其审美特征和内涵需求却能相互融合。为此,笔者从分析茶艺表演与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入手,以“身韵”肢体语言角度出发,解读二者之间的融合和相通之处,对中国新古典舞蹈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