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马酸二甲酯对大鼠肾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及机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zhichao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富马酸二甲酯(DMF)对一水乙醛酸诱导SD大鼠肾草酸钙晶体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DMF组(n=10)。其中对照组大鼠自由饮用纯净水,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一水乙醛酸诱导建立肾脏草酸钙结石模型,DMF组大鼠在造模基础上,给予DMF灌胃。连续处理10 d后收集各组大鼠24 h尿液、血清和肾脏,测定血清肌酐(SCr)值、尿液中钙及草酸(Ox)含量;Von Kossa染色法检测肾组织内草酸钙晶体沉积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化酶-1(HO-1)蛋白表达,冰冻切片DHE染色检测肾组织内活性氧(ROS)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测试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结果

对照组大鼠肾脏未见含钙晶体。与模型组比较,DMF组大鼠肾脏含钙晶体明显减少(76.07±4.87)个/HP与(37.94±4.63)个/HP(t=17.940,P<0.01)。对照组、模型组、DMF组SCr浓度分别为(29.77±2.42)、(74.77±9.64)、(42.64±14.35) μmol/L;24 h尿Ox含量分别为(3.28±1.03)、(13.56±3.26)、(13.74±3.18) mg;24 h尿钙含量分别为(0.96±0.20)、(0.79±0.22)、(0.84±0.22) mg;肾脏MDA浓度分别为(3.84±0.42)、(8.22±0.63)、(4.79±0.47) nmol/mg;肾脏SOD表达量分别为(635.83±121.45)、(363.33±115.02)、(528.83±107.48) U/mg。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Cr浓度(t=14.320,P<0.01)、MDA浓度(t=18.290,P<0.01)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t=5.150,P<0.01)。与模型组比较,DMF组SCr浓度(t=5.880,P<0.01)、MDA浓度(t=13.800,P<0.01)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t=3.330,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9.510,P<0.01)及DMF组(t=9.900,P<0.01)24 h尿草酸含量均显著升高,模型组与DMF组24 h尿草酸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0,P>0.05)。各组24 h尿钙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70,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肾脏ROS(t=20.920,P<0.01), Nrf2(t=17.290,P<0.01)和HO-1蛋白(t=38.030,P<0.0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与模型组比较,DMF组肾脏ROS水平显著降低(t=16.000,P<0.01),Nrf2(t=25.580,P<0.01)和HO-1蛋白(t=79.290,P<0.0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结论

草酸钙肾结石的形成与草酸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DMF可能通过激活Nrf2诱导HO-1表达,从而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干预草酸钙肾结石的发病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高比例ω-3/ω-6脂肪酸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炎性反应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3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低比例组和高比例组。采用自由落体打击法制作TBI模型,伤后喂食无脂饲料并用相应ω-3/ω-6的混合油灌胃。采用免疫荧光、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伤后第5天小胶质/巨噬细胞极化、核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96在胶质瘤中的表达、调控胶质瘤细胞侵袭、转移分子功能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比较linc00996在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同时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21例胶质瘤患者,术中留取肿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上述组织中linc00996的表达水平。合成针对lin
目的检测兔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变化,观察通腑泄热法中药对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兔肝缺血再灌注模型30例,随机分为3组,即中药组(n=10例)和假手术组(n=10例),对照组(n=10例),分别按照于术前、术中和术后5 d取各组家兔的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6的含量变化。结果术前、术中和术后5
目的检测微小RNA(miRNA,miR)-608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向成骨细胞和成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对hBMSCs向成骨细胞和成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别检测hBMSCs向成骨细胞以及成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miR-608的表达变化。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iR-608对hBMSCs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三维打印技术(3DP)在颏部宽大及下颌角肥大综合智能化截骨整复术中的应用。方法收治颏部宽大及下颌角肥大患者16例,术前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头面部三维重建及下颌神经管重建,颏部和下颌综合智能化截骨线设计,智能化模拟颏部和下颌角截骨手术,三维打印颏部和下颌角手术截骨导板完成截骨手术,颏部截骨块钢板内固定。术前、手术模拟和术后分别测量患者两侧下颌角角度(Co-Go-
目的观察低氧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颅脑外伤大鼠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只成年Wistar大鼠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造颅脑外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A、B、C组,另取6只正常的大鼠为对照组。分别在注射BMSCs或细胞培养液第21、23、25天进行水迷宫(Morris)测试:包括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搜索试验。并于实验完成后对脑组织损伤部位进行取材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海
目的探讨硬膜下岩前入路中精准定位岩前相关骨性结构的改良方法。方法选取10具干性颅骨并标记弓状隆起最高点(A)、岩尖(P)、岩浅大神经沟最外侧缘点(B)、棘孔最外侧缘点(C)、卵圆孔最外侧缘点(D)、三叉神经压迹最外侧缘点(E)和破裂孔的最外侧缘点(F)。以A点为参照点,AP作为基线,分别测量AB、AC、AD、AE、AF连线的距离及各连线与基线形成锐角的角度。样本以均数及标准差分析,两侧数据采用t检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脑室内移植联合银杏内酯K(GK)腹腔注射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BMSCs并诱导向神经细胞样分化。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实验动物按事后机率均等单盲随机分为5组,分别设为Sham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组、GK腹腔注射组、BMSCs移植+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组、BMSCs移植+GK腹腔注射组。于脑缺血再
目的观察羧基末端连接蛋白反应蛋白(CtIP)对脑平滑肌细胞氧化损伤的功能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添加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刺激诱导脑平滑肌细胞氧化应激,采用过表达和干扰慢病毒技术制备CtIP基因表达和沉默表达细胞株,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荧光检测细胞的损伤程度,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CtIP、α-SMA蛋白的表达,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
目的观察纳米细菌(NB)与人胆囊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探讨瓷化胆囊形成的机制。方法抽取瓷化胆囊及正常胆囊中胆汁,培养NB,电镜下观察培养出NB形态。取部分正常胆囊,原代培养人胆囊上皮细胞,免疫荧光检测上皮细胞标记角蛋白(CK19)的表达情况。将1.0麦氏浊度(MCF)的NB分别诱导人胆囊上皮细胞0、12、24、48 h,通过检测细胞增殖及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流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