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儒麦1号品种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fu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简述了儒麦1号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分析了其高产稳产的因素,即产量构成因子协调、抗逆性强、茎秆质量好、株型合理,提出了相应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儒麦1号;品种特性;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7-0026-02
  儒麦1号是山东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鲁农审2014038号),具有抗冻性能强、高抗倒伏、高产、稳产等优点,生育期稳定,一般生育期233 d左右,高产田平均产量8 700~9 450 kg/hm2,籽粒蛋白质含量13.4%,适于山东省中高肥水或高肥水地块种植,也可在豫东、皖北、苏北地区示范种植。
  1 特征特性
  儒麦1号属冬性品种、幼苗近匍匐,幼苗色浅绿,叶片大小适中;分蘖力中等,群体整齐度好,成穗率稍低,株高为79 cm,前期株型稍松散,抽穗后株型稍紧凑,茎秆弹性非常好,熟相好,中熟,生育期233 d。长方穗型,穗结实性好,长芒,白壳,白粒,粒长卵型,半硬质,一般穗数469.5万穗/hm2,平均穗粒数45.6粒,千粒重43.2 g,是产量结构较协调的大穗型品种。
  儒麦1号高抗倒伏,冬季抗寒性好,高抗青干;自然条件下较抗叶锈病和条锈病,中抗白粉病,叶枯病偏重。籽粒饱满,容重810 g/L,籽粒的外观商品性好。籽粒的蛋白质含量13.4%,沉淀值26.4 mL,面粉吸水率59.4%,湿面筋含量33.9%,出粉率67.6%,面团稳定时间3.3 min,属中筋品种。
  2 产量表现
  在2013—2014年的山东省高肥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9 109.5 kg/hm2,比对照种济麦22增产4.53%;在2012—2013年山东省高肥A组区试中,平均产量为8 551.35 kg/hm2,比对照种济麦22增产4.04%;在2011—2012年山东省高肥A组区试中,平均产量为8 239.35 kg/hm2,比对照种济麦22增产3.02%;2010—2011年儒麦1号平均产量为8 468.4 kg/hm2,比对照种济麦22号增产4.72%;2013年有关专家对儒麦1号高产展示田测产验收产量为10 325.85 kg/hm2。
  3 高产稳产性能
  3.1 产量构成因子协调
  儒麦1号属于大粒型品种,分蘖力处于中等水平,自身的调节能力强,成穗后单茎粗壮,大分蘖优势强,群体密度稳定在450万~495万株/hm2;顶部结实性好,平均穗粒数45.6粒,千粒重在条件适宜的水浇地块可达48.0 g以上;籽粒的饱满度好,无论籽粒大小都能达到一级饱满度。
  3.2 抗逆性强
  经接种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自然条件下高抗倒伏,耐后期高温和干热风;抗寒性强,能规避倒春寒;综合抗病性强。2012年小麦赤霉病暴发,2013年生育后期干旱严重,2014年气候适宜,儒麦1号在3个不同的年份均获得了高产,保持了灾年不减产、丰年多增产的优势。
  3.3 茎秆质量好
  儒麦1号茎秆弹性好,高抗倒伏,一般不需要进行化控防倒。
  3.4 株型合理
  幼苗近匍匐,春生叶片上冲,前期株型稍松散,抽穗后株型稍紧凑,能够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可以制造和储存更多的干物质,灌浆期叶片夹角较大,可充分利用光照提高灌浆速度,提高粒重。
  4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4.1 选地整地
  地块选择水浇条件好的高肥地块,土壤耕作层有机质≥1.2%,速效氮≥70 mg/kg、速效磷≥25 mg/kg、速效钾≥100 mg/kg 以上。
  耕前进行秸秆还田于地块,玉米收获后选用粉碎性能高的秸秆还田机械,将玉米秸秆切碎、粉细、撒匀,确保作业的质量;均匀撒施有机肥75 000 kg/hm2、尿素225 kg/hm2、磷酸二铵225 kg/hm2、氯化钾187.5 kg/hm2,地下害虫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块可以采用粉末状辛硫磷伴随无机肥料一起撒施。
  精细整地,采用大犁深耕翻,破除犁底层,耕深25 cm以上。耕后旋2~3遍,耙耢2~4遍并镇压,使土壤细碎,上松下实,底墒充足。秸秆还田地块土壤过于疏松时,播前还应镇压、沉实土壤,避免悬松造成播种过深或干旱、受冻导致的死苗现象。
  4.2 种子处理
  精选种子,采用种子包衣技术,确保出苗齐全;防治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黑腥病等可提前1 d选用4.8%适麦丹拌种(200 mL适麦丹拌种100 kg小麦种子),堆闷4 h,晾干后播种。
  4.3 适期播种
  适期、适量、适墒播种,在鲁中、鲁西北和胶东地区适宜播期范围10月5—15日,适宜播量120~165 kg/hm2,相对应适宜基本苗225万~300万株/hm2;在鲁南、鲁西南地区适宜播期为10月10—20日,适宜播量120~165 kg/hm2,相对应适宜基本苗为225万~300万株/hm2;其他地区参照同类区域进行。适宜播深3~4 cm,平均行距22~23 cm为宜,窄行密植更好[1]。墒情适宜时抢墒播种,墒情不好或者秸秆还田地进行浅播压水或播后采用微喷灌方式,确保一播全苗,一般来说微喷灌方式效果更好。
  4.4 补种与栽苗
  苗期主攻方向为促苗全、苗齐、苗匀、苗壮。出苗后及时对断垄麦田及早用催芽后的种子点水补种,对20 cm左右的断垄,麦苗四叶期,结合疏苗,进行移栽补苗,并及时浇水。
  4.5 冬季镇压与划锄
  一般 11 月下旬至 12 月上旬前,累计降水达40 mm左右的年份,不必浇越冬水,只需镇压和浅划锄保墒。浇越冬水的地块,在浇水后适墒时进行冬季浅划锄,一般年份以冬锄代替春锄。   4.6 水肥管理
  适时浇越冬水,根据墒情和天气适时浇好越冬水,秋冬旱的年份,一般在11月下旬末至12月上旬(掌握在强寒流侵袭前)浇越冬水;对基施肥料不足的地块,结合浇越冬水适量补肥[2]。
  起身期管理(3月中旬前后)期的关键是促使植株稳健生长,防止群体密度过大或不足。3月中下旬,随着温度的升高,生长速度加快,小麦开始起身,对群体适宜的麦田,起身阶段仍不施肥和浇水;对群体不足1 125万株/hm2且在起身期出现脱肥苗黄现象的麦田,可追尿素150 kg/hm2并结合天气和墒情进行浇水。拔节期管理(3月下旬至4月上旬)关键是促穗多、穗大、秆壮,奠定产量和品质基础。3月下旬至4月上旬,出现轻微脱肥时(苗色变淡),追施尿素225~300 kg/hm2,并根据苗情和天气进行浇水;原则上群体成穗多、追肥晚的地块,追肥量宜在上限(225 kg/hm2);群体小、成穗少的地块,追肥量宜接近下限(300 kg/hm2),利于高产高效。
  挑旗期管理(4月中旬)关键是提高小花结实率,增加穗粒数。挑期(孕穗)期是小生中的需水“临界”期,保证此期水分充分供应,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理论上讲此期应浇1遍水,并补定量的氮肥,有利于提高穗粒数和改善品质[3]。“巧”浇灌浆水,灌浆期是小麦需水的关键期,“巧”浇灌浆水是指在小麦开花后10 d内进行浇水,浇水时应注意天气预报,避开大风天进行;灌浆期如遇降雨,但降雨不够时,应抓紧浇水,并结合补施氮肥(施尿素75 kg/hm2)有利于改善品质,提高千粒重。
  4.7 寒流与干热风预防
  2月下旬至4月上旬小麦易发生霜冻危害,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一旦有较强冷空气到来,应及早采取保苗措施。一旦冻害发生,应及早采取浇水、追施速效氮肥以降低危害程度。为提高小麦抗御干热风的能力,可叶面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4.8 病虫草害防治
  小麦抽穗至成熟(4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此时期管理的主攻方向是防止植株倒伏、防病虫害、防干热风,以提高小麦的粒重、改善品质。这一时期的主要病害包括叶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叶枯病、条锈病,虫害主要包括蚜虫、吸浆虫等。在叶病的防治上,应在小麦抽穗期与蚜虫防治一并进行,一般用40%氧化乐果1 125 mL/hm2 20%三唑酮900 mL/hm2对水300 kg/hm2等均匀进行喷雾防治。赤霉病防控应在小麦抽穗扬花阶段进行,赤霉病高发年份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如气温达到15 ℃左右,气象预报连续3 d有雨,或10 d内有5 d以上是阴雨天气,或有大雾、重露时,应喷药预防赤霉病在初花期(开花株率 10%)和盛花期喷药,可用70%甲基硫菌灵1.5 kg/hm2或80%多菌灵超微粉750 g/hm2,对水450 kg/hm2喷雾。有的年份蚜虫发生较重,一般隔10 d左右病害达到防治指标时,只进行蚜虫防治[4]。
  干旱年份,小麦红蜘蛛重的地块,应注意监测及时防治,也可与纹枯病防治及化控防倒结合进行。返青至起身期用 20%三唑酮乳油1.5 kg/hm2,对水750 kg/hm2,喷浇于小麦茎基部,预防纹枯病、全蚀病;纹枯病防治也可采用25%戊唑醇拔节期喷药1次和25%苯甲丙环唑孕穗期喷药1次的防治措施;用20%异丙威1.5 kg/hm2对水450 kg/hm2喷雾防治红蜘蛛。
  注意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杂株,以利于增产,保证小麦的纯度和质量。化学除草初冬效果好于早春,一般年份在11月中下旬进行化学除草比较适宜。返青期管理(2月下旬至3月初)主要结合天气进行化学除草[5]。一般根据麦田杂草的种类选用苯磺隆或世玛按药剂使用说明进行喷雾除草,选晴朗无风或微风天施药,喷雾要均匀,不重喷,不漏喷,严禁“草多处多喷”。
  4.9 适时收获,及时晾晒入仓
  小麦蜡熟末期是收获的最佳时期,应适时收获,注意去杂保纯[6]。只要天气允许,可在完熟期(籽粒含水率达13.5%时)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注意防雨、防霉烂,并在入库前精选,以确保商品粮的质量[7-8]。
  5 参考文献
  [1] 邱喜阳,王彦丽,邱海军,等.国审小麦品种天民198特征特性及超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15,44(12):39-41.
  [2] 赵风合.小麦新品种郑育麦043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5(12):25-26.
  [3] 王锦,赵英震.渭北旱塬地区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5(15):13.
  [4] 李忠芹,司宏明,杨玉红,等.小麦新品种中研麦1号特征特性及超高产栽培技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5(4):77.
  [5] 赵萍,刘万勇,张平.齐河县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1):44.
  [6] 石广跃,王兴龙.苏北沙潮土地区冬至前后播种的稻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6(2):179-180.
  [7] 任德昌,王法宏.冬小麦垄作高产栽培技术增产效应及增产机理[J].耕作与栽培,2000(5):10-11.
  [8] 郭天财,朱云集,王晨阳,等.河南省小麦超高产品种产量形成特点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4):46-50.
其他文献
摘要 介绍了西瓜—花生—菜花间套作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地块选择、整地施肥、品种选择、种植规格设计、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西瓜;花生;菜花;间套作;地膜;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51;S565.2;S63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080-01‘’  平泉县位于河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3个省交界处[1],地理位置在
摘要 简要介绍了林木种子调制的基本概念及原则,并对其调制技术进行了分类探讨,包括脱粒、净重和干燥、种粒分级等,对指导和促进当前林业健康、和谐、科学发展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林木种子;脱粒;净重;干燥;种粒分级;调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182-01  种子调制(seed processing)是林木采种后对果实和种子进行的干
摘要 以绿行生态观光苗圃为例,从主题定位与规划构思、规划布局与功能分区、附属设施规划等方面对生态观光苗圃规划进行了探索,提出了生态观光苗圃规划定位、思路、原则和“三大功能十三区”的划分方法,对同类生态观光苗圃的规划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生态观光苗圃;规划;定位;构思;原则;绿行生态观光苗圃  中图分类号 TU986;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19
摘要 介绍了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江西省安福县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以供领导决策层参考。  关键词 县级林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江西安福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54-01  1 安福县林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安福县地处江西中部偏西,吉安市西北部,
摘要 应用石墨消化炉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高、温度均匀、工作效率高,适合大批量土壤样品的测定,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 石墨消化炉加热法;有机质含量;土壤  中图分类号 S151.9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216-02  Study on Determina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with Gr
摘要 微型农机的推广对解放南方农村沉重的劳动力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在南方大部分农村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阐述了推广微型农机的必要性与具体措施,以期促进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 微型农机;农机推广;南方农村;浙江永嘉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183-01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经济社会
摘要 采用2个水稻大粒种质和2个常规品种进行单株产量与穗部性状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粒种质粒数、一次枝梗数以及二次枝梗粒数极显著低于常规品种。相关分析表明,大粒种质单株产量与穗部10个性状呈显著正相关,常规品种单株产量仅与穗部6个性状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二次枝梗实粒数对水稻单株产量具有正向影响;大粒种质影响单株产量的穗部性状为二次枝梗实粒数和一次枝梗数正向影响,二次枝梗粒数为负向影响;常规
摘要 吉春23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于2006年田间以高世代材料97033为母本,以小冰麦32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后代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介绍了吉春23号的选育经过、品质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并总结其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春小麦;吉春23号;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048-01
摘要 概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离子色谱技术在茶叶分析及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该技术在茶叶有效组分定性与定量检测中的应用,并展望了离子色谱技术在茶叶检测方面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离子色谱;茶叶;检测  中图分类号 TS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247-02  Abstract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com
摘要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荔枝中萘乙酸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乙腈对荔枝(果肉、皮)中萘乙酸的提取,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在LC/MS/MS上进行检测,荔枝中萘乙酸的回收率在86.8%~95.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9%~3.1%。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递、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关键词 LC/MS/MS;荔枝;萘乙酸;农药残留  中图分类号 S481 .8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