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历史主题与中共党史研究的视域拓展

来源 :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主题,为中共党史研究的视域拓展提供了坐标和参照.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分期、历史成就、历史地位、历史经验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与世界历史关联的阐释,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宏观把握提供了坐标.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主题,形成"中华民族复兴史"研究范式,既能统摄"革命史范式""现代化范式",又能从整体上呈现中国共产党历史,凸显中国共产党历史主题.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主题的确立,对于中国近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史主题的确立具有参照意义.
其他文献
空间观念的核心是空间想象,本质是形成空间思维,想象和思维连接并直达创新与创造.如果没有适当训练,大多数人的空间观念只能停留在原始层面而得不到发展.“做数学”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运用材料和工具在手脑并用的具身学习中,对空间图形及其关系产生直觉,理解数学知识,发现数学关系,创造性解决问题,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做数学”促进学生空间思维进阶的基本样态是操作体验、数学实验和综合实践,通过“实物识别”“认识图形”“分析图形”“解构图形”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表象,发展空间想象,形成空间推理.
从党的历史视域看,经过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的历史发展逻辑在于:一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道路探索紧密结合,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民族复兴找到正确道路;二是制度具有根本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民族复兴提供稳定保障;三是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为民族复兴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四是中国共产党风华正茂,为民族复兴提供坚强领导核心.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价值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十分宝贵的思想资源.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能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提供文化资源;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能为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丰厚滋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能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文化
新时代中国城市群的空间结构优化问题已经成为事关全局的战略性问题.本文以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等为基础,通过分析资本力求攻克一切空间阻碍的本性与趋势来发现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同时结合中国情境,将政府作用等因素纳入该理论分析框架,系统阐释了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深化了对中国特色城市群发展道路的理论认识.此外,通过把握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矛盾的变化、妥善处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在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互动关系,来梳理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的理论逻辑,削弱了资本积累所可能导致的两极分化风险.
文明时代主要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史进程上理解文明所标志的社会进步状态.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本书中阐释了他对"文明""文明时代"和"文明社会"的基本理解,指出文明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分工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其基本特征就是对财富的追求,使社会分裂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并经历了古代奴隶制、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三大奴役形式.从简单商品经济过渡到发达商品经济意味着古代文明发展为现代文明,它创造了巨大的文明成果,但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文明的悖论,如自由平等的形式化和表面化、商
教师教育课程是教师教育的重要所在,进入21世纪后,为适应性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新加坡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以《21世纪教师教育模型》为指导,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程结构层次清晰,课程内容多元灵活.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可以借鉴新加坡的做法,培养目标紧跟时代需求,课程设置贴合教师自身需求,同时适当增加实践课程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