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及其启示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教育课程是教师教育的重要所在,进入21世纪后,为适应性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新加坡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以《21世纪教师教育模型》为指导,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程结构层次清晰,课程内容多元灵活.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可以借鉴新加坡的做法,培养目标紧跟时代需求,课程设置贴合教师自身需求,同时适当增加实践课程比例.
其他文献
中学统编语文教材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的特点,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知识的整合,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建构,达到整体教学的目的 .知识整合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顺序性迁移,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但当前统编语文教材的使用,存在着语文知识集装箱组合与机械化拼接、教师全盘讲解、学生的迁移能力受限等问题.因此,教师在目标设定时需要聚焦核心,以点带面,对知识点进行适当筛选,有效联结,在具体执教时整体把握,前后勾连,结合实践,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
前一阵子,我感觉右臂肘关节附近隐隐有些酸痛.一个朋友说,这可能是由肩周炎引起的,于是,我就采用了自己曾经用过的有效缓解肩周炎疼痛的办法——每天坚持活动手臂.谁知,过了两三个星期,酸痛越发严重了.去看医生,诊断结果是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之前的手臂运动不但不能缓解症状,反而会使症状进一步加重.是什么原因让我没有立刻去看医生呢?是我自身的通过运动缓解肩周炎疼痛的成功经验.
期刊
空间观念的核心是空间想象,本质是形成空间思维,想象和思维连接并直达创新与创造.如果没有适当训练,大多数人的空间观念只能停留在原始层面而得不到发展.“做数学”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运用材料和工具在手脑并用的具身学习中,对空间图形及其关系产生直觉,理解数学知识,发现数学关系,创造性解决问题,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做数学”促进学生空间思维进阶的基本样态是操作体验、数学实验和综合实践,通过“实物识别”“认识图形”“分析图形”“解构图形”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表象,发展空间想象,形成空间推理.
从党的历史视域看,经过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的历史发展逻辑在于:一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道路探索紧密结合,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民族复兴找到正确道路;二是制度具有根本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民族复兴提供稳定保障;三是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为民族复兴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四是中国共产党风华正茂,为民族复兴提供坚强领导核心.
2021年10月27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论坛:中国与世界的对话”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办.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南非、尼日利亚、印度、马来西亚、阿根廷、中国等全球十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齐聚线上、线下,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世界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与人类反贫困”“中国共产党与生态文明”“中国共产党与人权事业进步”“中国共产党与全球治理”等主题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对话研讨.
期刊
教师伦理规范建设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维度.通过对澳大利亚各州和地区的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政策分析发现,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具有激励、约束和指导三重功能,以“尊重、责任和正直”作为教师专业伦理的核心价值,并将协调教师与教育专业、学生、同事、家庭和社区等关系作为伦理规范的重要维度,其中尤为重视师生关系中的伦理边界问题.澳大利亚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对我国师德规范建设有三方面启示:在规范制定的主体上,应发挥多主体的作用,学校、教师专业组织和教育政府部门组织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在规范体现的价值上,不能照搬西方国家对教师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价值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十分宝贵的思想资源.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能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提供文化资源;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能为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丰厚滋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能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文化
新时代中国城市群的空间结构优化问题已经成为事关全局的战略性问题.本文以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等为基础,通过分析资本力求攻克一切空间阻碍的本性与趋势来发现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同时结合中国情境,将政府作用等因素纳入该理论分析框架,系统阐释了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深化了对中国特色城市群发展道路的理论认识.此外,通过把握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矛盾的变化、妥善处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在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互动关系,来梳理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的理论逻辑,削弱了资本积累所可能导致的两极分化风险.
文明时代主要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史进程上理解文明所标志的社会进步状态.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本书中阐释了他对"文明""文明时代"和"文明社会"的基本理解,指出文明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分工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其基本特征就是对财富的追求,使社会分裂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并经历了古代奴隶制、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三大奴役形式.从简单商品经济过渡到发达商品经济意味着古代文明发展为现代文明,它创造了巨大的文明成果,但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文明的悖论,如自由平等的形式化和表面化、商
解释"中国奇迹"的核心,在于明确每个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如何调节旧技术经济体系中生产方式与社会需要的矛盾,消除新技术经济体系形成的体制性障碍,确立新技术经济体系的发展方向以促进经济增长.1978年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三个阶段,形成了"数量型温饱消费+缺乏技术进步的粗放式生产""质量型温饱消费+伴有技术进步的粗放式生产""大规模标准化消费+大规模生产"三种技术经济体系.2012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个性化和标准化需求共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