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六上)教学设计及评析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xc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根据创作过程,梳理层次,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2.能根据课文中的三次对话联想,感受兄妹俩的善良、对音乐的热爱,以及贝多芬为穷苦人造福的美好情怀。
  3.能结合语言文字深入联想,进一步感受乐曲的优美,品味艺术之美。
  教学过程:
  一、梳理课文脉络,整体把握内容
  1.(播放《月光曲》选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这就是著名的钢琴曲《月光奏鸣曲》,它的作者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就是以这首钢琴曲为标题。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贝多芬的《月光曲》,了解这首世界名曲是怎样诞生的。
  2.学生自读课文,根据《月光曲》的创作过程,边读边想: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再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内容:《月光曲》是一个传说,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俩,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故事。
  二、根据对话联想,体会人物内心
  1.文中的三个人物共有几次对话?分别是谁和谁?找一找,做好标记,再思考:根据每一次的对话,你联想到什么,完成表格。
  2.交流汇报,通过对话中的关键语句来体会。
  预设:
  第一次兄妹俩的对话中,从 “那有多好”“别难过”“随便说说”联想到妹妹热爱音乐又善解人意,饱含对哥哥的体贴;从“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联想到哥哥感到不安愧疚。
  第二次皮鞋匠和贝多芬的对话中,联想到贝多芬主动为兄妹俩演奏。
  第三次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中,从“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联想到盲姑娘赞叹琴技高超,猜出弹琴者是贝多芬联想到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
  3.出示贝多芬的生平简介以及名言。
  贝多芬(1770—1827)
其他文献
闲暇时分,倚窗而坐,手捧教材,反复玩索,真是一件快乐的事。  都说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眼睛”便可知晓文章的性与质、情与思,窥见作者的刚与柔、精与神。接着,你便循着由文字铺成的小径,施施而行。  一路走来,你收获了内容,了解了形式,解读了作者的心曲。不知不觉间,你由读者转化为师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你思考,你耕耘,你困顿,你澄明,你撕裂,你自愈,其中甘苦,真像极了漫游古代园林。  
教学内容  《新东方经典语录》中李时珍诗一首;《李时珍》课文(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本草纲目》节选(S版五年级上册《李时珍》); “感动中国”历史人物颁奖词(节选)。  适用年级:五年级  设计意图  言为心声,行为心表。本课的教学,围绕李时珍的言与行、心与志,选用一番话、一篇文、一部书、一首诗四种不同的文本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赏读“话、文、书、诗”等文本形式,了解李时珍其人其事其绩。课堂上,通
一、游戏激趣,走近卡通人物  师:(板书:卡通人物)同学们,这节课有一群有趣的卡通人物要来我们的课堂。不过,在这之前,咱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请根据提示猜猜他是谁。(出示:1.少年英雄 闹海)  生:哪吒。  师:怎么猜到的?  生:其实看到少年英雄,我就觉得可能是哪吒,等到“闹海”一出现,那就肯定是了。因为这个故事我们都很熟悉。  师:继续第二题。(出示:2.屡败屡战 抓羊)  生:(异口同声)灰
曾看过一部叫《地球上的星星》的印度宝莱坞电影,影片里新来的美术老师尼库巴用乐观和自由的教学风格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他打破了“事情应该如何完成”的所有规则,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在他的引领下,学生都对学习满怀热忱,甚至使得濒于崩溃边缘的有学习障碍的主角伊翔都重获新生。地球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会闪闪发光的星星,但并非每个孩子都是幸运的。这使我陷入了无限的愧疚之中。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是给学生带来幸运的人
支玉恒老师曾提出“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教学观念,他将“道”理解为教与学的基本规律、教学思想、理念、意识等;“法”,就是说教学要效法自然,向自然学习,自然、和谐,避免僵硬、生涩。支老师还认为,理念决定方法,方法体现理念,但一切都应该融会贯通,不留痕迹。  支老师的课看上去就是那么随意,没有精确的分析讲解,没有高明的技巧,可是就在不经意间,一篇课文该解释的解释了,该理解的理解了,该感悟的感悟了,该拓
童话,一方面既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最多的体裁形式,一方面也是小学阶段习作教学中时常训练的选题之一。对于童话教学和童话习作,有着太多的不同的做法与实践方式,但不得不看到的是,童话的阅读与习作二者是分而行之的。我尝试着使用课程的角度来观照童话的阅读与习作,尝试着将二者的过程融为一体。  【教学设计】  基于上面的原因,我利用绘本童话《飞上天空的绵羊》,进行童话的阅读与习作的“融合课程”。当时的设计是这样
“教学做合一”是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基于理解进行知识建构,基于真实情境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在我校开展的“深度学习·思维课堂”活动中,我对当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得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素养表现型”课堂教学策略。  一、讲究教学目标的有效性,避免随意性  许多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往往凭个人经验办事,或者直接照抄教参,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普遍存在含糊性、随意性
夏丏尊,名铸,字勉旃,1912年改字丏尊。为什么改成“丏”?据说是为了专心自己喜爱的教育事业,不想当选“议员”,投票的时候,容易写成“丐”,这样,选票就作废了。可见夏丏尊的志趣所在。  关于夏丏尊,估计很多语文教师并不熟悉,对“丏”字的读法和写法也很有些犹豫。要想了解夏丏尊,可能要说几个大家都熟悉的人、事、物。  大家都知道鲁迅先生,夏丏尊曾经和鲁迅先生同事。夏丏尊自称是“受他启蒙的一个人”,这个
2011年版语文课标第三学段习作教学目标明确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教学建议也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可见,培养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习作的能力是高年级习作教学必须落实的重要目标。  一、互评互赏,习得评改方法  从赏评主体看,互赏互评既有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赏评,也有学生同伴之间的彼此赏评。从赏评目的看,互赏互评要注重赏评结合,赏中寓评
前不久,我听了一节低年级语文课。课文是《雨点儿》,是统编本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也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诗。上课的是一位青年教师,看得出,他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集中了一定区域内教师们的智慧,还吸收了课改以来小语界的很多新研究成果。该教师的个人素质很全面,普通话标准,声音甜美,教态亲切、自然,是很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但是,听完他的课,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深感忧虑。  这节课有以下四个不好的倾向需要引起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