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比“谁占理”更重要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degoflyw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给此事定性,应该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校园欺凌”即“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当然,事件发生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对于是否是“蓄意或恶意”一时难以厘清。
  不过就像法律上定义的意外伤害也是一种伤害一样,恶作剧对于受害人也是一种伤害,特别是小学生,年龄较小,加之个人身体、心理等因素,有些孩子对此類事件的承受能力可能较弱,受到的伤害可能更大。比如本次事件的受害者,按其家长所述,受到的伤害就很严重。
  但恶作剧与校园欺凌有着本质的区别。校园欺凌不可原谅,而对于恶作剧,我们应当以包容的心态妥善处理。
  一方面,对受害人有利。孩子之间的恶作剧有时“是表达对同学爱意的一种特殊方式”。捉弄的对象,往往都是一些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胆子较小的。捉弄他人的孩子的心态就是想“激怒”自己的同学,让他们“动”起来,真的没有多少恶意。因此,对于此类事件,我的主张不是不管不问不处理,更不是要有意纵容这种伤害,而是想说,受害人应当在明辨事实后,以包容的心态化解之,原谅他人,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包容,更是最大限度地减轻对自己的伤害。反之,如果盯住此事不放,非得论出个高低、是非曲直,那么即便是打赢了“官司”,也是得不偿失。因为,那不仅是与犯錯的同学从此势不两立,也让其他同学对自己避而远之,一般不敢再“招惹”和亲近自己,这样就僵化了同学关系,孤立了自己。
  另一方面,实施欺凌者也是孩子,不要说不是“蓄意或恶意”,就算是,也要保护施暴孩子的隐私,尽可能地不给孩子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受到伤害的学生的家长就是有理,也不能得理不饶人,他人的孩子也要成长,应该将心比心,寻找一种妥善的处理方法。
  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能做校园的施暴者,要做校园的文明人的同时,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两耳不闻班级事,一心只读考试书,游离于班级之外。要教育孩子关心集体、爱护集体、融入集体,与同学正常交往,友爱同学,互帮互助,做一个热情、乐观、性格开朗、乐于助人、一身正气的人。
  (作者单位:山东东平县接山镇教科研中心)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和讨论关于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的分析。方法随机选取在2011年1月——2013年2月来我院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10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随机将其分为人
为了解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0名精神科女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将其评分分别与中国成人常模比较.结果是,该班护士的9项因子中,抑郁、强迫症状、
目的报告1 421例新发涂阴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发现、治疗和管理的效果及体会.方法收集并分析甘肃省卫生Ⅷ项目赠款支持的结核病干预项目试点区2000年1月~2003年6月新发涂阴活动性
普通中专学校普遍存在着英语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后进生面大,是当前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障碍.作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是一直困扰中专英语教师的棘手问题.如何去大胆面对、认真解
通过对普通专科及中专护理专业4次教学评价反馈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大庆职工医学院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学校护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