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 MW机组CFB锅炉设计煤种排放特性试验

来源 :热力发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mei2007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3MW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燃烧试验台上,对某超临界660MW机组CFB锅炉设计煤种进行了试烧试验,研究了锅炉设计煤种的自脱硫性能,添加石灰石对炉内脱硫效率的影响,以及炉内低NOx燃烧特性。结果表明:燃用设计煤种时,炉内燃烧较为稳定;设计煤种具有一定的自脱硫效果且与床温有关,床温在860~900℃时,自脱硫效率可达31.6%;添加石灰石后,炉内脱硫效率可提高至95.1%,且脱硫效率与钙硫摩尔比和石灰石粒径有关,且对燃烧效率影响较大;不同负荷下,NOx排放量均可维持在较低水平。
其他文献
我国W火焰锅炉以B公司和D公司的产品为主,对B公司600 MW等级和D公司660 MW等级W火焰锅炉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比较,其中B公司在燃烧器及锅炉分级配风设计方面与其300MW等级锅炉基
为了对火电厂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系统中喷氨量-出口NOx质量浓度控制对象模型参数进行在线辨识,针对现场有色噪声数据,采用辅助变量对递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改进,构成辅
对某电厂330MW机组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存在的受热面过热问题,通过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燃尽风率变化对炉内温度场、氧气质量浓度分布及NOx排放的影响,并将模拟
除氧器主、副调节阀异出力控制系统设计通常存在主、副调节阀顺序开启时在自动、手动控制方式下无扰切换如何实现等问题.在除氧器主、副调节阀控制系统中设计一带跟踪功能的
采用基于偏增量的因素分解法建立了锅炉性能指标分析模型,定量分析了锅炉主要运行参数:排烟温度、排烟氧量和飞灰含碳量的变化对锅炉热效率的影响。将该模型应用于某300MW机组
为了研究换热设备上微生物污垢的特性,采用易形成微生物污垢的铁细菌进行静态微生物污垢实验。采用扫描电镜对实验前、后的低碳钢片拍摄电镜图,用称重法记录污垢变化,采用光电比
套管式铠装温度传感器因热扩散系数低,温度敏感元件的温度变化滞后于被测介质,从而产生很大的动态测量误差。对此,采用逆导热问题求解的顺序函数法,基于温度传感器输出随时间的变化,对套管式铠装温度传感器进行动态测量,反演出介质与传感器表面的换热热流,由此计算出介质温度。数值模拟显示:基于顺序函数法,对套管式铠装温度传感器做动态校正,通过参数优化,能较快地跟踪被测介质温度的变化,大大缩短了温度动态测量的响应
针对火电机组冷端系统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获得以供电煤耗率最小为目标函数,以循环水流量、循环水温度、凝汽器过冷度、凝汽器结垢、漏空气等客观条件为变量的优化模型
提出了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及选择径向基(RBF)核函数模型计算汽轮机组低压加热器端差应达值与相应实测值之间的偏差对加热器性能进行评价的方法。以某300MW机组6号低
针对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高温减压调节阀(361阀)普遍存在的空蚀问题,结合合川电站361阀在实际使用中出现的三通底板空蚀现象,基于两相空化流动控制方程,采用Fluent软件对该阀的内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