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妨害公务罪应注意把握主观要件

来源 :天津检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un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妨害公务案件在开庭审理时,虽然行为人妨害公务执行的客观行为的证据比较充分,争议不大,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案件被告人作无罪辩解,主要是行为人对是否具有妨害公务的故意以及执行公务的行为是否合法存在争议。因此,审理妨害公务案件,不能机械地套用刑法条文,而应当注意把握主观要件,审查行为人在主观上是否具有妨害公务的动机与目的,这是准确把握案件定性的关键。为了准确把握案件的性质,笔者认为,在审查妨害公务案件时,应当重点审查行为入主观方面的以下几个问题:
其他文献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物质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
证据问题是刑事诉讼活动中的核心和基础。但在查处刑事犯罪,尤其是职务犯罪案件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取证难,证人不与配合等问题。笔者现就如何解决好证人不与配合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3月2日上午,市院在河北区建昌道街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召开了全市检察系统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现场推动会。同时举行了河北区检察院驻建昌道街社区检察工作室揭牌仪式。市院党组
所谓“潜规则”,笔者认为是指在明文规定的各种正式制度之外,实际存在、隐藏于事物内部,获得人们广泛认同和遵循的潜在规律和规矩。“潜规则”是人治社会的产物,其根源是对制度、
《刑法》第393条规定了单位行贿罪,即“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
当前,刑事和解在检察实践中逐渐得到了应用,但实践中对刑事和解文书的制作不够重视,既没有法定的文书模本,也没有相关的论述,为此,笔者拟对和解文书的制作问题作些探讨。
首先介绍一个案例:某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找到被害人某乙,对其说自己是红旗食品厂车间主任,有厂房要出租,并将乙带到红旗食品厂,让乙看到厂内的闲置厂房,表示因生产不景气这三间厂房
1、8月30日,津南区院和市院研究室联合举办“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理论研讨会”。参会论文作者围绕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会议邀请专家教授进行点评。
多年来,和平区检察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立足检察职能。积极探索,不断创新,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
《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刑法规定的自首制度,是以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为根据的一种刑罚裁量制度,表明我国刑法在惩罚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