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中和反应”

来源 :考试·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nan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笔者就结合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及相关例题“热门点击”中和反应。
  
  一、学生学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对中和反应定义的理解。
  强调参加反应的物质必须是酸和碱,许多学生错误描述为“凡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以下四种情况要求同学区别对待:
  (1)碱性氧化物+酸→盐和水
  (2)酸性氧化物+碱→盐和水
  (3)碳酸盐+酸→盐和水
  (4)铵盐+碱→盐和水
  以上四种反应均有盐和水生成,但皆不属于中和反应。
  2、对中和反应实质的理解。
  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反应的结果是酸和碱的特性都消失,生成了一类新物质——盐。
  依据这一反应实质,同学们从中领悟到盐的组成特点,进而根据盐的化学式说出其由哪种酸和碱反应而得到。
  3、中和反应的热效应。
  知道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联系学过的燃烧现象是放热的、C+CO2高温2CO是吸热的,这些均属于化学反应中的吸放热现象。
  要注意与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区别开来,如浓硫酸、氢氧化钠、硝酸铵溶于水。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不少同学习惯于借助“中和反应放热”的特征来验证酸碱之间是否发生了反应(在无其他明显的外观特征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对于稀溶液之间的反应,由于溶质含量少,往往放热现象并不明显,可操作性不强,要另择他法。
  4、中和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
  当滴入的盐酸量较少时,溶液中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显碱性(pH>7),当滴入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pH=7),当滴入的盐酸过量时,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pH<7)
  5、指示剂在中和反应中起到的作用。
  中和反应常伴随固体的溶解、溶液颜色的改变等。例如:Fe(OH)3+HCl Cu(OH)2+H2SO4
  但有些中和反应“风平浪静”,无明显的外观特征(色变、气体、沉淀等),就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的颜色改变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及反应进行的程度,显示反应终点的到来。
  6、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之间的关系。
  中和反应不属于基本的反应类型,它从属于复分解反应。
  7、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意义。
  (1)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废水
  (3)用于医药——氢氧化铝消除胃酸过多症状,蚊虫叮咬涂肥皂水止痒。
  
  二、相关中考习题链接
  
  1、向某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发生如下反应:2NaOH+H2SO4=Na2SO4+H2O。反应结束后,小明、小芳两位同学欲探究“氢氧化钠和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解答 (1)无气泡产生(2)酚酞(石蕊、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等);不变颜色;或无沉淀生成(现象要与所加试剂对应)。
  2、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试回答:
  


  (1)用胶头滴管吸取盐酸逐滴加入烧杯中,当溶液刚好由______色变成_____色时,停止加入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1)中,某同学不小心又多加了几滴盐酸,这时溶液的pH____7(填“<”“>”或“=”)。
  (3)若要除去实验(2)中过量的盐酸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4)中和反应在实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请举出一个实例:
  解答 (1)红色,无色NaOH+HCl=NaCl+H2O
  (2)< (3)NaOH(或Na2CO3,NaHCO3,Na2O)
  (4)(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用Al(OH)3)治疗胃酸过多,用肥皂水(或稀氨水)治疗蚊虫叮咬。
  


  3、如图所示,小婧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婧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解答 (1)不正确;如果盐酸过量,滴入酚酞试液也不会变色。
  (2)NaOH+HCl=NaCl+H2O
  (3)(以下方法任写一种均可)
  


  4、甲、乙两个同学取同一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各10ml,分别滴加同一瓶中的稀盐酸。甲同学滴加了12ml稀盐酸,乙同学滴加了15ml稀盐酸,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均得到白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经测定甲同学得到的白色固体中含有杂质,杂质是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甲同学得到的白色固体不含有杂质,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3)为了粗略地判断上述实验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解答 (1)NaOH+HCl=NaCl+H2O
  (2)NaOH;滴加盐酸的量不足;
  (3)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或盐酸过量
  (4)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
  5、某学生在50mL烧杯中加入20mL稀盐酸,用温度计测得烧杯中稀盐酸的温度为20℃。然后向其中加入5g氢氧化钠固体,并不断搅拌,再用温度计测得反应后溶液温度为28℃。为了探究温度升高的原因,请你猜想溶液温度升高有哪几种可能,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假设。
  


  答案
  


  (责任编辑 陈方炜)
其他文献
一、课堂导入要惜时——一切勿在情境中“流连忘返”。[教学片断]“毫米、分米认识”的课堂导入师:猜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生:1米58,1米63……师:1米58后面是什么单位呢?生:1
除了发布全新爱马仕定制版外,Apple Watch还迎来了全新OS2系统的更新,让这款智能手机变得更好用。下面我们就借此机会,再来回顾一下手腕上的“革命”吧。OS 2带来的改变Apple
深井是城市工农业生产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搞好深井管理对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城市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深井的管理,过去都是一种分散式的管理。通
平时,只要有机会,我总喜欢与各校的辅导员扎在一起聊聊工作、生活,说说开心的事与不开心的事。在与他们的接触中,我发现了以下情况: 大队辅导员换得很快,今年刚认识的,明年
上世纪50年代,四川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忠县中坝的乡野土层中,发现了大量陶片。巴盐5000年历史的神秘面纱,由此慢慢揭开。1998年,忠县中坝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
我们有两个目标:1.让好的规矩成为孩子的行为习惯2.让外在的规矩成为孩子内心的行为准则2004年4月30日晚,美国ABC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放了近一个小时的专题报道深度报导了美国
村子里立着最后一幢屋,那么孤单,像世界的最后一幢屋。大路缓缓地延伸进黑夜,小小的村子留不住大路。小村子只是一条道道,夹在两片荒原间,畏怯地,神秘地,大道代替了房前的小
期刊
基本情况杭州电视机二厂为拱墅区计经委直属企业,是全国最大的黑白电视机生产厂家,占地18亩,整个厂区分为食堂、生产大楼、物资大楼(仓库大楼)三个部分。物资大楼建成于1996年2月,楼高27.95m(6层),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面对的将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能否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凝聚力,即是否具有吸引和团结人的
Thermo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represents a class of energy conversion technology,which has been used in power supply of aeronautic and astronautic exploring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