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策略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探讨,进一步找出数学史和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点,从而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思想的发展过程,营造进一步探索与创造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欣赏到不同的数学文化风格等,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另一种尝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史;渗透
   “数学史”,简而言之,即数学发展的历史。现行小学数学教材选编了一些数学史材料,主要呈现方式包括“以数学趣题引入新的内容,或插入某位数学家的画像并介绍其生平,或是在课后附加一则阅读材料等。”在此,笔者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引经据典,品味数学魅力
   教学中,我们要将丰富的数学史话资源恰当地引入课堂,使学生在获取新知的同时,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数学的魅力。
   例如: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老师在新授内容完成之后,并没有“循规蹈矩”,机械地进行所谓的习题练习,而是从历史出发,揭示圆的文化内涵:先是介绍两千多年前墨子记载“圆,一中同长也”“一中”就是一圆,“同长”就是半径长度相等,也是直径长度相等。在让学生欣赏品读古代著作的同时,也巩固了圆的特征;接着介绍《周髀算经》所载“圆出于方,方出于矩”,让学生明白最初的圆形不是用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切割而成的,并且借以形象的动态展示,让学生充分了解圆和正方形的异同,巩固了圆的直径、半径和正方形的关系,为以后学习组合图形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最后,又介绍了阴阳太极图,在了解了它的历史背景后,通过分析解剖,进一步掌握了大圆、小圆的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二、多维渗透,提升数学素养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的安排,有效运用数学史料知识,重构人类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教学推进看似没有有形的数学史运用,却有机地融入历史上人类认识产生飞跃的关键进程。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后,再出示《九章算术》中记载的“半广以乘正从”的方法,先请学生看懂这是怎样的方法,再思考它为什么也能用來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和我们自己推导出来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由此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推导过程的理解。
   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引入丢番图和韦达,让孩子理解所有的字母已经不表示任何具体的意思,只是一个符号,它引导孩子从一般意义上去关注数量中的共性,谋求一类问题的统一解法,将认识和推理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理性水平,呈现了代数的本质。融入式的数学史使用,可以把握住所教内容的知性本质,然后设计情境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掌握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去思考、探索、交流,从而生成深度的数学理解,提升数学素养。
   三、有效引领,展现思想方法
   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以数学史材料为突破口,展现数学家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有效探究,体味数学家思维的精妙、解题方法的灵活与精巧,感叹数学的美。
   例如,五年级学生经常会碰到这一类型的题:有一堆物体,三个三个地数,余下两个;四个四个地数,余三个;五个五个地数,余下四个;问:这堆物体一共有多少个?其实此类型的题最早在四、五世纪的《孙子算经》中就有记载,其卷下第26题就是举世闻名的“孙子问题”。原文是这样的:“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其意思是:有堆东西不知有多少,如果三个三个地数,最后余下两个;五个五个地数,最后余下三个;七个七个地数,最后余下两个,问这堆东西共有多少?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用假设的方法,得出一般的解法,再在探究思路的过程中提出“孙子问题”,感受古人的解题智慧,与今天解这类问题的方法作比较,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其实,像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如鸡兔同笼、牛吃草问题等,在探究解决这一类问题时,教师有效地将数学发展史中,古代数学家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融入其中,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学会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
   四、追根溯源,拓宽学生视野
   数学课堂中,教师如果能不失时机地、适当地向学生渗透一些有关的典故、背景或名人趣事,不但能帮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触及知识本质,感悟数学知识的取得是如此曲折动人,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而且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特级教师蔡宏圣老师在教学“认识平行”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平行的知识,在数学中属于几何知识,专门研究线、面、图形间的大小与关系。早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认识了平行。我国的《墨经》说:“平,同高也。”谁能解读这是什么意思?
   生:应该是说两条直线之间一样宽吧,我们前面测量过。
   师:对,《墨经》中打了一个比方,“平,谓台执也,若兄弟”,意思是说,两直线相平,好像身材差不多的两个兄弟抬的物体与地面相平一样。古希腊欧几里得的《原本》是人类早期的重要数学著作,你想知道古希腊人是如何论述平行的吗?
   生:想。
   师:《原本》中说,在同一平面内的直线,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不论哪个方向它们都不相交,那就是平行。
   生: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意思差不多。
   师:你也许不会想到,欧几里得关于平行的一个想法,“也许是科学史上最重要的一句话”。几何学的发展正是源自人类对平行的孜孜思索!
   这样的教学设计,也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提出了新的思考:从“不相交”的经验提炼为“平行”的数学概念后,数学还应该向什么方向努力?能否从“统一”的视角给教学注入些新的可能?……历史能“养人”,熟知历史并从中汲取历史智慧的人,对数学教育,无疑拥有更为清晰的方向。
  编辑 王彦清
其他文献
作为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精髓和核心,实践唯物主义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经诞生,只不过这一诞生是“秘密”的,即形式上还带有费尔巴哈色彩。马克思自己对这一“秘密诞生”的
一、借助代数解决图形问题1.用代数解决数轴问题由于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处于对应关系,因此,在数轴上,实数表示的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具体形象;通过利用数轴,能够将数轴上数所
近年来世界各国在贸易和劳工问题上的分歧很大,国际贸易与劳工标准问题,成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争议的焦点之一。在是否就劳工问题出台一个国际性的统一的劳工标准上,各国由于
经过20多年发展的我国保险业已初具规模,但我国保险业的市场集中度非常高,经营效率很低,出现了规模不经济现象。这和我国长期实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体制有密切关系。为了提高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黑臭河道整治工程为例,结合工程施工调度复杂、现场保护困难和安全文明施工等工程重点难点,提出了相应的针对性措施。通过所提措施有效解决了工程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