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w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角活动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区角环境及活动区计划制定的好坏,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是具体影响区角活动质量和成效的关键。教师在区角活动中观察是前提,到底该不该指导,何时指导是问题的关键。本文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经验,通过区角活动计划的制定和探索,寻找出观察的切入点,通过敏锐的观察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指导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有序的自主学习,真正发挥出区角活动的个性化教育功能。
  区角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在区角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观察与研究是因人施教的前提,因人而异的指导是满足个体需要的保证。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观察者与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交往能力,针对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发挥教师在区角中的观察与指导作用。
  区角活动实质上是一种指导性的发现学习,教师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洞察幼儿的心理,引导幼儿围绕既定的目标去主动学习,发现学习,这一切都需要有详细的周密计划。
  一、区角活动计划
  区角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于计划是否能引起幼儿兴趣和促进他们发展经验,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心中要时刻装有目标,有了目标才能有目的地去安排实施计划。在区角开展前,教师要对当天活动提前制定计划,计划是以表格的形式填写的。计划内容包括各区角的活动目标,根据目标投放了哪些相关的新材料,主班、配班负责那几个区域,并对自己负责的区域进行哪方面的指导,这关系到一个定点和定人的问题,定点就是教师站在哪个位置观察,定人就是今天要重点观察哪几名幼儿,这些都需要教师提前做好计划,这样就避免了在开区时幼儿毫无目的的玩,发挥不出区角活动的教育功能。教师带着目的在观察,这样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也有针对性。现在请看一看我开区前做的一份计划表。这张计划表我们把益智区、语言区、美工区作为重点区域,教师在这三个区进行定点观察与指导。附表:
  在这张计划表中,先看益智区的计划内容,我们制定的目标是让幼儿掌握10以内的数物对应。目标制定以后,我们就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去进行选择,设计制作益智区的材料。我们自制的材料有:扭棒挂树叶、看数字排图片、看数字找图片、看数字套圈。在对目标的考虑中,个别孩子会在操作新材料中遇到困难或欠缺耐心,教师如果遇到这种情形就应对幼儿进行引导,教师要有目的的选取2~3名幼儿进行定人观察,看和听并记录他们的操作过程,了解幼儿与新材料的互动情况,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区角活动开展中,我们的顺序是先有目标,然后再制定计划,有了计划后我们就围绕目标制作操作材料,使区角活动始终保持有序的状态,这样的区角活动就会是有效的,真正能促进幼儿能力提高的。
  二、区角活动的观察与指导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区角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不仅仅是看,还包括听,教师观察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教师的观察应是思考性的,而不仅仅是旁观。教师要学会有效、快速地记录他们对幼儿的观察。常用的方法有实况详录法和观察记录表、照相机记录以及描述法等。附表:
  在区角活动中我们要思考到底该观察些什么?怎样指导?
  (一)观察幼儿的注意中心或注意对象——它反映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在区角活动开展中,有了目标计划和区角材料后,我们要观察材料与幼儿互动的情况,这些材料就是幼儿的注意对象,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
  指导1:通过观察引导幼儿进入到预定目标
  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区角活动的情况,了解孩子们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区角活动。例如:教师问小班幼儿“今天老师拿来了新玩具,老师跟你一起玩好吗?”教师用手指了一下《扭瓶盖》的操作材料,于是幼儿去拿了,拿过来后,幼儿看着教师似乎有兴趣,但不会玩。教师对幼儿说:“这里有很多瓶盖,你能帮我盖好吗?”。接下来该幼儿尝试,玩过以后,发现好玩愿意参与活动,教师便随机设定目标继续引导其操作:“我们俩来比赛,看看谁的瓶盖盖得多,而且又快又好。”接着教师运用蒙氏的理念对这个孩子进行引导:“你能在这些瓶盖中找到一个最小的然后依次找到最大的,按这个顺序依次把他们盖好吗?”如果孩子一下子不能理解,教师就适当的边说边做,最后让他再进行操作。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兴致一直很高。这就是在观察中,引导孩子进入到老师的预设目标上。把孩子引导到预定目标以后,我们运用自己的教研经验、知识理论对孩子一步一步进行引导,这样一来,让孩子始终兴趣盎然又将目标一层层递进、能力一步步提升。
  指导2:通过观察教师及时调整目标
  区角材料是区角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材料投放的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要学会从多种材料中进行选择,去思考这些材料背后所能带给幼儿的意义。因此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对材料的投入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当孩子提前完成老师的预定目标时,教师要灵活调整目标,使幼儿的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例如:在中班的时候有个小朋友他拿了一份捏纸条的操作材料。这份材料的目标是让幼儿学会用钳子捏纸条并会按颜色分类。幼儿在操作这份材料时很认真,完成的情况也很好。由于孩子能力比较强,操作这份材料对于他来说很容易。花的时间也很短。但教师通过观察发现他能提前完成目标时,又给了他一个新任务:“刚才你是一根一根捏起来的,现在要两根两跟的捏。”通过这个例子我们看到孩子第一次完成的是教师事先预设的目标。教师通过观察,引导幼儿进行第二次操作。这就是通过教师的观察给幼儿临时制定新目标。幼儿通过第二次操作,他的能力、经验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二)观察幼儿的注意稳定性
  教师在指导区角活动时,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通过观察发现幼儿是否能较长时间把注意保持在某种材料上,充分了解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进行自我反思,调整区域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
  指导:自我反思,调整区角材料
  例如:在大班,我们开展的主题活动是“我是中国人”。为了加深孩子对中国各少数民族的了解,教师投放了图片与汉字对应的操作材料。在区角活动中,有两名幼儿选择了这份材料进行操作,通过观察教师发现她们有很多图片和汉字对应是错误的,而且表现出兴趣不大的样子。当你们发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教师当时的做法是走过去帮她们摆好图片再帮她们找好相对应的汉字,教她们一个一个认识。之后教师在反思,我的做法对吗?这样的做法还是在穿新鞋走老路,教师的观念还是以前的旧观念,没有体现孩子在区角里自主学习,投放的材料没有跟孩子真正进行互动,投放材料之前教师没有考虑幼儿的发展和需求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材料,这份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发现了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区角材料,做到区角材料适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水平。
  (三)观察幼儿对问题的反应速度和完成任务的速度,了解材料是否对幼儿有挑战性
  “最近发展区”是由前苏联的教育专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他强调教育活动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区域活动中教师可根据不同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创设富有探究性的环境,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让幼儿“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从而发挥区角活动的最大教育功效。幼儿对问题的反应速度和完成任务的情况反应了这些材料是否对幼儿有挑战性,因人施教的活动区应强调一种活动材料有两个以上的层次,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
  指导:通过材料激发幼儿进行深度学习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如何能巧妙地运用语言,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时地表扬与鼓励,能更好地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并通过材料让幼儿进行深度学习。
  例如:在幼儿园组织的区域活动观摩中,我们在益智区里投放了长短不一的小木棒,还有操作板。这份材料教师的预设目标是让幼儿认识梯形,利用木棒摆出梯形的特征。 孩子在操作中,都能摆出梯形,而且是一下子就摆好了,完成了教师的预设目标后,孩子就不知道要干嘛了!只能拿小木棒乱摆弄,活动结束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展了教研活动。讨论:如何利用低结构的材料,让孩子进行深度学习?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先和这份操作材料进行了互动,在互动中设计提问。
  我们设计的提问是:
  1.谁能用木棒摆出最大和最小的梯形?
  2.你们能用7根木棒拼出两个不同的梯形吗?
  3.你看到几个梯形?(我看到3个梯形)你来找找看,看谁找的最快?
  4.我们都有20根木棒,看谁拼的梯形多?
  这次教研完成后,我们开展了第二次区角研讨活动,由于有了活动前的充分准备,在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提问,能让孩子一步一步的深入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感悟到一份材料可以预设出几种不同层次的目标,这需要教师充分的思考,就像备课一样,来设计区角活动。
  三、区角活动后的评价
  活动结束时,我们都要组织幼儿进行总结,在总结的时候教师会让孩子围绕预设目标进行总结。一般我们是以照片放映的形式和孩子自己总结的形式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提升全体幼儿的经验。
  总之,区角活动的观察与指导,需要适时适度。观察需要勤,指导需要把握一个度,过度的指导会剥夺了幼儿的自主学习,不指导又会导致放任自流不利于幼儿发展。在我园的区角研讨中,教师们的幼教观念得到了改变,孩子们在区角活动中自主的选择,主动的进行探索、学习,在学习中他们体验到了快乐、成功和自信。
  [参考文献]
  [1]刘焱.学前教育原理[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张婕.我看美国幼儿园的区角材料投放[J].上海托幼,2011(02)
  [4]邵侠,胡妤.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的研究.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其他文献
胆小害羞的孩子往往不善交际,喜欢躲在角落里自己玩;自我意识比较强的孩子也许略显霸道……其实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引导者,带着他们迈出第一步,教会他们懂得分享,而教师,正是这
魏文彪:期待人大在促进民生上发挥更大作用南昌信息日报魏文彪撰文说,上海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2007年11月28日未能通过上海市政府提交的关于修改上海城镇医保办法的
妻子姓向,爱笑,又长得比较萌,我喜欢喊她“小象”。她在外地一所学校工作,而我却在位于河北一个偏远农村的警营里。因为条件有限,她很少来队,对我们来说,每天最幸福的时光就是晚上的
毛德辉:提高执法检查实效的几个问题 陇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毛德辉撰文说,执法检查是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大监督活动,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选择执法检查的议
对话妈妈  5月到了,孩子们脱去了身上厚厚的冬衣,行动变得轻松自如了。在这样的日子里,不妨和孩子大展身手,玩一玩“手脚并用”的游戏吧!  重点领域: 科学  主角: 宝宝、妈妈或其他家庭成员  场地建议: 客厅  行动依据  《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5~6岁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  目标  A.能够遵守游戏规则,体验规则游戏的快
期刊
准备战争、进行战争、打赢战争是人民军队的根本职能。如何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保持打胜仗的战斗力,如何在强大的对手面前敢于并有能力亮剑,需要我们时刻准备着。
法律诊所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法学院利用医院诊所实习培养医生的形式,通过诊所老师指导学生参与实际的法律运用,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缩小学校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之间
快乐心声:怀揣着从军梦,我从大学参军入伍了。下连后,我成为一名话务员。不到一个月,我就熟记了1000多个电话号码,战友们惊叹我背号神速,誉我为“号码达人”。
2006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判决某酒楼加收开瓶费100元的做法,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属于不当得利,应予返还。这一事件在社会公众中引起热议,众说纷纭。近年来,全国各地
儿童节这天,宝宝通常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收到各种各样的礼物.在愉快、热闹的节日氛围里,爸爸妈妈不妨陪宝宝读一读这首快乐的小诗,看看童诗中的宝宝们都扮演了哪些角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