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蛋白激酶C α(PKC α)在哮喘疾病的多种细胞信号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1],然而直接对哮喘患者气道炎性细胞PKCα表达的研究较少报道,我们的研究目的在于观察哮喘患者诱导痰炎性细胞PKC α表达的变化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其的影响.
【机 构】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激酶C α(PKC α)在哮喘疾病的多种细胞信号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1],然而直接对哮喘患者气道炎性细胞PKCα表达的研究较少报道,我们的研究目的在于观察哮喘患者诱导痰炎性细胞PKC α表达的变化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其的影响.
其他文献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它是由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非恶性增生,分泌大量炎性因子所引起的严重甚至致命的炎症状态[1].HLH根据病因不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HLH发病率极低,90%以上的患者于2岁以内发病,8岁以后发病罕有报道,且大多数患者有阳性家族史[2].对于原发性HLH患者而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手
目的 通过观察亚慢性染毒苯并[a]芘(B[a]P)对大鼠神经行为及海马组织中乙酰胆碱(Ach)含量、胆碱酯酶(AChE)活力和乙酰胆碱受体α7亚型(nAChRα7)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B[a]P的神经毒性机制.方法 选择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1.0、2.5、6.25 mg/kg B[a]P染毒组,隔日腹腔注射连续染毒90 d.Morris水迷宫和跳台试验
探讨哮喘患儿吸入高渗盐水诱发咳痰的安全性及患儿细胞学、白细胞介素8(IL-8)、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的改变.
目的 通过现况调查阐明铝接触对电解工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患病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某电解铝厂电解车间66名退休工人作为接触组,对照组工人来自同一地区的某面粉厂退休工人70名,采用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MSE)筛选MCI患者;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AS)测定血铝含量;应用多元统计学方法探讨MMSE得分的影响因素,血铝水平与MCI患病率的关联性.结果
当前IP网络和非IP网络长期共存,协议体系和通信体制互不相同,异构网络的互联互通困难.针对这个问题,首先从异构网络间连接的关键节点——网关出发,通过将网关底层的数据转发
目的 阐明纳米氧化锌颗粒ZnO-NPs(30 nm)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白细胞介素-8(IL-8)基因表达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 利用BEAS-2B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ZnO-NPs对细胞的损伤作用.应用RT-PCR技术及ELISA法检测纳米氧化锌颗粒物对细胞内IL-8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利用IL-8 mRNA降解试验测定ZnO-NPs对转录后IL-
1.病史描述:患者男,67岁,口腔多处溃烂1个月余,于2003年9月15日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医黏膜科.此前患者曾在外院经血象及骨髓象检查被确诊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接受"苯丁酸氮芥"化疗.口腔检查见:双颊、舌腹部片状充血糜烂,周缘白色角化纹,舌背伴乳头萎缩.首诊为糜烂型扁平苔藓,给予中药及局部对症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好转,但始终未愈.2004年6月出现皮肤疱性病损,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
近年来代谢综合征(MS)因已确认是心血管疾病(CVD)的重要危险因子并涉及多个学科而倍受关注.多年来许多学者对MS给予了不同命名,20世纪20年代瑞典医生Eskil曾介绍一种兼有高血
抗哮喘药物种类繁多并不断增加,但糖皮质激素(GC)作为临床一线用药其地位至今无法替代.GC的抗哮喘机制是复杂的,要想准确解释其平喘机制仍待时日.近来发现,许多药物通过与G蛋白藕联的受体相互作用发挥药效,我们发现哮喘豚鼠肺组织Gα亚族表达增高与其发病有关[1],GC的抗哮喘作用是否与调控G蛋白的表达有关尚少见报道.我们的实验用卵蛋白致敏复制豚鼠哮喘模型,用地塞米松(DEX)进行干预,通过测定G蛋白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