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调查之一谁来守最后的阵地

来源 :教育前沿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ny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今年年开学以来,笔者所在的学校及大部分村小教学点的学生人数出现了大量的减少,据笔者所了解和掌握的情况看来,发生这种情况的并不是我校。让我们来看一组真实的数据:我县南边清水民族小学,人数已经从去年的600多狂降到400多,该完小辖下的一村小人数更是从200多下降到20多;养鹿小学学生人数从1000多下降到600多;院庄小学人数从1400多下降到800多;渠马小学更是从1500多下降到800多。根据我的不完全调查,在乡镇的村小一个老师教几个孩子的情况不胜枚举。全县范围内除了城里的几所小学外,几乎所有的小学都存在学生人数急速下降的情况。
  是什么原因让村乡镇小学出现如此的困境?根据我阅读和调查的大量的资料做了以下记录:
  
  问题一:办学质量下降
  
  “村里小学的质量太差了,有门路的老师都跑到城里学校了。”许多农村的村民如是说,原来教师水平还比较高,但是后来就不行了。以前的老师都是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但是由于待遇太低,很多人都想办法调走了,还有的自己拿着国家的工资不教学,找一个代课老师来替教。因此,村里面的很多人都想办法把孩子转走了。“孩子的事情是大事啊,只要有一点门路,都道城里去上学了。”更多是村民这样办,村里面很多学生家长都感觉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不高,而孩子们的前途关系甚大,因此家长们不惜一切要转学。正是因为家长对村办学校失去信心,才导致学校的生源流失严重。
  
  问题二:师资矛盾
  
  师资无疑是关系到学校生死存亡的“软件基础”,那么,在村办学校中,师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呢?事实上,在基层农村中小学,乡村教师是一个数量不菲的群体,但是大都处于“超负荷、低收入”的尴尬状态。
  调查得知,村办小学的老师大都来自当地的中师毕业的学生。一个深刻的变化是,过去,中等师范实行定向培养、定向安置,不少农村孩子因为其就业前景而踊跃报考中师。那时,农村初中毕业生首先选择中专中师,其次是重点高中,随后是普通高中。但如今,中师不包分配后,人们的首选是重点高中,然后是普高,最后才是中师,生源问题导致如今的中师毕业生总体水平比过去差多了。同时,专科生尤其是本科生又不大愿做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这样的情形下,乡村师资矛盾格外突出。在学生多的村办学校,学生们用的课桌椅大都极其陈旧,漆迹斑驳,桌面凹凸不平,凳子摇摇晃晃,教师们的办公室也很“寒碜”。“‘一费制’事实上让学校的发展难以迈开步子。”许多小学校长深有感触地说,实行‘一费制’后学校所剩余的杂费以及县财政下拨的公用经费,让学校维持最基本的运转都有困难,根本就没有钱购置教学设备。“一费制”杜绝了教育乱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但它同时也将乡村教育推到了资金短缺的尴尬局面,由于基层财政普遍紧张,对教育的投入困难重重,因而很多学校的办公用费、水电费、取暖费等无法落实,乡村的绝大多数学校表现出的现状是寅吃卯粮。
  
  问题三:随家长外出打工增加
  
  近年来,吵得最火热的一个问题就是留守儿童的问题。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大多树家长愿意将孩子带到外边打工的地方上学。本来这无可厚非的是个好现象,但是当随着家长外出后,家长并不是把孩子放在正规的学校读书,而是选择比较便宜的制度不是很健全的私立学校读书。根据笔者近三年来观察,这些学校有很多使用的不是国家规定的教材版本,而且国家规定的教材版本也是五湖四海各不相同。这些学生一旦回家上学,那教材版本的不同又成了孩子们一个难以沟通和跨越的问题。而且这些孩子虽然和父母住在一起,可是却并没有摆脱沦为“留守儿童”命运,父母整天整天的上班,更多的时候为了挣钱甚至要加夜班,这种时候父母只是满足了孩子经济上和生活上的需求,根本给不了孩子精神和学习以及爱的需求。他们以为一天给了孩子几十块钱的生活费孩子就可以好好的上学,好好的读书了。殊不知孩子拿着这些钱去上网,玩游戏!我曾经有几个各个方面都不错学生都是在中途随父母打工辗转他乡读书,我虽然一再挽留,奈何毕竟是别人的孩子,再加上我那时刚参加工作,缺乏与家长沟通的经验。最终他们带走了他们的孩子。可是当今年孩子重新回到校园的时候我当时真的不敢相信。留着长长的头发,还染得五颜六色的。开学3天时间就和其他同学发生了10来次矛盾,而且现在经常拿同学的东西。而且有一个同学竟然半夜撬了学校办公室的门进去上网。是什么让这些原本淳朴可爱的孩子变成了这样?谁来为这些孩子的未来买单?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免费的政策施行,村办学校生源大量流失,农村教育严重边缘化,谁来守住最后的阵地?农村教育,是去?是留?在调查中,农村的基础教育将会逐步改变目前农村学校的低迷状态,农村学校的从业者们普遍对这个政策是否能引领学校走出困局充满迷茫。
  为此一个身在教育战线的人有以下的看法:
  借着统筹教育的机会努力缩小义务教育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学校之间的差距和人群差距。
  一是健全投入机制,缩小义务教育的区域差距。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一个县(市、区)的教育均衡是整个教育均衡的基础。因此,教育公平应从促进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手,并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县级政府必须从改造城市和农村的薄弱学校入手,优先解决好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在办学条件、财政经费投入差距方面的问题。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属于公共财政的范畴,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特别是省级财政也应当进一步均衡财力,加大对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义务教育投入。要把尽快解决省内各区域之间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和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作为推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是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缩小义务教育的城乡差距。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继续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重点支持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巩固和加快发展;严格按照法律和政策的有关规定,保质保量地为所有农村中小学配齐合格教师;大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队伍素质。要把发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在农村中小学中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农村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加快薄弱学校治理,缩小义务教育的校际差距。要集中力量加快薄弱学校改造进程,尽快使薄弱学校逐年减少。在经费投入上,应对薄弱学校改造适当倾斜,城市教育费附加要优先用于改造薄弱学校。四是切实保障贫困学生的合法权益,缩小义务教育的人群差距。落实好国家资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各项政策,着力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
  第二,落实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大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等。改革的重点,在于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体系。改革的目的,是要在全省范围内科学、合理地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据调查,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前,一些县市以“上进下退”和“挤出效应”等方式,对农村税费改革固定性转移支付资金和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挤出”,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大打折扣。当前,各级政府要深刻认识这一改革的重大意义,按规定的分担比例及时、足额地落实本级政府应当承担的资金投入。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切实履行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法定责任。省政府和省级督导、审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督导和检查,追缴被挪用和挤占的教育转移支付资金,限期返还并划拨到教育专户上,切实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第三,加快构建全省义务教育宏观监测系统,及时为义务教育差距提供预警。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条件、教育管理和教育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客观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义务教育的实施水平;以新课程改革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建立教学质量基本标准。借鉴国际学生质量评价的思路和方法(如TIMSS、PISA测试),结合地方情况,科学设计标准参照系的评价工具,定期对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抽样测评,形成义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反馈各地区不同学校的学习质量差异信息,为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指导和改进提供依据。对教育教学质量水平长期较差的学校,可以组织教研人员和优秀教师对其进行业务指导,或选派有经验的教育行政干部、校长到这些学校工作,以帮助这些学校尽快改变落后面貌。此外,还应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态的监测与教育管理工作相结合,更好地为各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决策和政策制定服务。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深入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督导工作,加强对均衡发展状况的督导评估,并定期发布《督导评估报告》;将督导结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作为表彰奖励和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继续完善督导评估的督办制度、问责制度、反馈制度和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坚决砍掉部分师资不足,办学条件差的村办学校,健全和完善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寄宿制工程,让偏远地区的孩子到办学条件比较成熟的乡镇中心校读书。加强对教师培训的财政投入,让多的教师能够免费参加培训,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新陈代谢。
其他文献
一年的夏天,期末考试已结束,暑假临近。看卷,统计分数,分发试卷,安排家长会,布置放假事宜等。学校一片忙碌,作为班主任更是不停地在教室和办公室间穿梭。  这时的学生却一身轻松,也就比平时多了一些随意。教室里喧闹声不断。临近放学时,一切完成的差不多了。学校突然接到上级部门的通知,说有事传达,要求学生等一等,可能晚放学。我赶紧把消息告诉学生,这时的学生有的已收拾好书包,有的已把书包背在肩上,随时准备往外
期刊
教学改革越是深入,约需要研究教学方法。南宋时期,朱熹说过:事心有法,然后可成。所以对教师来说,要上好课,不仅需要深入钻研教材,更需要组织好课堂教学,研究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要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发挥教对学的服务功能。就方法本意来说,应理解为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两个方面。但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教法,不重视学法,只重视教法与教材的逻辑关系,不重视教法与学法的协调,这实际是陈旧的教学思想观
期刊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美术课的地位也随之被提升。新课标.新理念给当前美术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美术课堂的面貌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但在某些城乡地区,美术课的教学依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现象一: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学生在台下依样画葫芦。这“葫芦”呢,描摹得像就得到教师的赞赏,一旦描得不像,就会被要求重画,或者无人问津,于是,表扬来表扬去,也就这么几个老师的“再版”学生。渐渐地,带课本、作业本
期刊
【摘 要】 通过创设情景、激情引趣、练习创新等多种渠道,从多种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情景引趣练习 学习主人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新课改要求也是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敢于探索与研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成为我们教师进行研究和
期刊
识字是小学教学中的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比较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这就使得识字教学更加的困难,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量学习更多的生字呢?倪海曙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也证明:兴趣是学好识字的关键,只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多种教学手段,巧妙创设学习环境,就能充分调动学
期刊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必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实验能力 培养措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和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
期刊
一、问题提出  中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诸多能力中,我们认为思维能力是核心。人类的活动离不开思维,钱学森教授曾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机智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的研究,是教学研究的基础,数学教学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数学教学就是指数学思维活动的
期刊
我国农村中学学生家长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学生受家庭教育程度小,特别是为学生提供英语口语训练的环境微乎其微。因此,教师就要在学校教育方面花大力气,尽量多地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而课堂教学则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那么,教师应当怎样充分利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课堂时间,让学生肯讲、想讲、争着讲英语呢?所以,只有通过对良好的课堂建设来扩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训练机会,培养学生讲英语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水平。 
期刊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尊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健全的人格和责任感。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完成自我构建和提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我就这几年的教学,浅谈一下转变学习方式。    一、激发兴趣,树立学生能学好语文的信心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来自于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中获
期刊
(1)根据联合国最新统计的情况,中国的廉政案件在世界排名第七。  (2)10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工作报告时透露,2003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国法院判处的罪犯中,原县、处级以上公务人员4525人,同比上升77.52%。5年来全国法院从严惩处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判处罪犯12万余人,同比上升12.15%,其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罪犯8056人,同比上升1.87倍。  (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