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大型仪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以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1. 统筹协作,购置前做好论证工作; 2. 建立校级和区域性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3. 打破封闭的管理模式,有条件向学生开放; 4. 成立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基金, 仪器维护制度化; 5. 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 6. 建立激励机制, 培养高水平的管理人才。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的重要的物质基础, 同时也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随着国家对教育、科研的投入加大, 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明显增大, 高校的大型仪器装备数量也随之增加。然而大型仪器管理不到位、设备利用率低以及开放共享水平差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因此,如何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尽可能减少设备的闲置和浪费,成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 购置前可行性论证不足,盲目购置
购置前对所要购买的大型仪器设备的工作环境及设备 性能、技术指标、应用范围等了解不充分, 没有从本学科 和本专业的实际需求出发, 盲目追求“高、精、尖” 设备, 或目光短浅购置淘汰落后设备, 致使购买后有些仪器发挥 不了作用, 利用率太低, 在为社会服务方面又起不了作用, 有些甚至长期不用直到报废。这样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资 源浪费, 给学校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二) 购置后管理不到位, 设备综合利用率低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高层次的专业管理技术人员; 2. 仪器的服务对象单一, 服务面窄, 没有扩展到各个相关学科研究领域; 3. 设备的功能开发不完全, 许多高精功能根本没有开发使用; 4. 维护经费不足, 缺少配套的维护资金, 仪器不能及时维修, 影响使用; 5. 管理封闭,没有对外开放, 没有建立仪器共享平台; 6. 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7. 缺乏仪器功能开发利用的激励机制。
二、解决的对策
(一) 统筹协作, 购置前做好论证工作
由仪器购置单位、学校职能部门组织本学科及跨学科领域的专家,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1. 从拟购仪器的性能、使用范围、所需的配套资源、经费等方面进行探讨, 解决设备购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 2. 从拟购仪器对学 科发展、科研工作及社会服务等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产生的 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仪器对学校教学水平提升、科研能 力提高是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等等; 3. 统筹考虑同类设 备在本校或其他院校的使用和运行情况, 避免重复购置和 不当的选择。
(二) 建立校级和区域性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从仪器设备的原值来看,太原地区大型仪器设备网提供5 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的共享, 山西省大型仪器设备网提供20 万元以上的设备; 从仪器设备的分类来看, 太原地 区大型仪器设备的分类较之山西省大型仪器设备网居多, 表明太原地区大型仪器设备能够服务的领域比较多。区域 大型仪器设备网的建立, 在仪器设备的共享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仪器的使用率并不高。如果建立学校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网, 放低入网仪器的单价, 这样入网的仪器数量、品种就会增加很多,能够服务的领域也会更为宽阔。 把通用性较强、能为多个学科建设服务的大型仪器, 通过网络化的管理手段实现统一管理, 形成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管理体制, 最终形成开放的、完善的校级大型仪器设备 共享平台。校级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作为区域性仪器设备共 享平台的补充必将使大型仪器的利用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 打破封闭的管理模式, 大型仪器有条件向学生开放
将大型仪器设备向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生开放, 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大型仪器设备比较贵重、精密,如果操作不当容易损坏。所以学生上机前必须接受主管仪器的老师的培训, 合格后方可上机操作。主管仪器的教师要将大型仪器的操作规程、安全问题等向学生交代清楚, 并将这些内容文字放在仪器旁边,便于学生查看。主管仪器的老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不得随意离开, 要随时处理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 成立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基金, 仪器维护制度化
要确保大型仪器设备运行良好, 提高其使用效益和利用率, 就必须对大型仪器定期维护和检修。维护检修不到 位就影响仪器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益。所以, 要制定大型仪器维护检修制度, 严格执行。执行好的给予奖励, 不好的要处罚。对大型仪器维护的经费可以通过学校拨款和对外有偿服务解决。将这两部分资金相结合成立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基金, 一部分用于大型仪器设备的维修及日常运行 的维护费用支出, 另一部分作为管理人员劳务费等费用。
(五) 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
对于仪器设备的评价考核,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核: 1. 在教学中的有效开机时数、在科研中取得的成果,在社会服务方面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3. 仪器功能的利用和开发; 4. 是否有严格的维护、操作制度, 及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 5. 是否有明确的奖罚制度。
(六) 建立激励机制, 培养高水平的管理人才
人才队伍素质的高低, 是大型仪器设备如何发挥作用的决定因素。要强化大型仪器的管理, 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 就必须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要建立激发实验技术人员创新意识的用人制度和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勇于创新的激励措施, 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彻底改变重使用、轻培养的现状。要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邀请有关专家来学校作关于仪器的开发利用、 先进的仪器设备管理和维护技术等方面的专题报告, 同时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外出学习交流, 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要逐步解决他们的待遇方面问题, 对管理优秀的人员在晋升职称、评优、进修等方面给予倾斜。要 把学历层次高、专业精的人员逐步充实到实验技术队伍中来, 使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实力得以提升, 学校要为他们提供优越的条件和宽广的发展空间, 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 并担负起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责任, 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总之, 如何科学的管理大型仪器设备, 提高其利用率, 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不断完善的课题。一方面靠合理的管理体制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另一方面靠提高大型儀器设备管理技术队伍的综合素质。我们要在大型仪器设备的管 理中不断改进方法、创新手段, 努力探索使大型仪器设备 在教学、科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志伟, 杜守旭.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引入有偿使用机制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9): 147-150.
[2] 蔺丽, 李世雄等.大型仪器管理探讨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2): 150-152.
[3] 贾延江.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共享系统管理及运行的激励机制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10): 12-14.
[4] 曾宏.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及其管理模式的探讨[J].高教研究, 2006(6): 109-111.
[5] 贾延江.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共享系统管理及运行的激励机制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10): 12-14.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的重要的物质基础, 同时也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随着国家对教育、科研的投入加大, 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明显增大, 高校的大型仪器装备数量也随之增加。然而大型仪器管理不到位、设备利用率低以及开放共享水平差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因此,如何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尽可能减少设备的闲置和浪费,成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 购置前可行性论证不足,盲目购置
购置前对所要购买的大型仪器设备的工作环境及设备 性能、技术指标、应用范围等了解不充分, 没有从本学科 和本专业的实际需求出发, 盲目追求“高、精、尖” 设备, 或目光短浅购置淘汰落后设备, 致使购买后有些仪器发挥 不了作用, 利用率太低, 在为社会服务方面又起不了作用, 有些甚至长期不用直到报废。这样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资 源浪费, 给学校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二) 购置后管理不到位, 设备综合利用率低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高层次的专业管理技术人员; 2. 仪器的服务对象单一, 服务面窄, 没有扩展到各个相关学科研究领域; 3. 设备的功能开发不完全, 许多高精功能根本没有开发使用; 4. 维护经费不足, 缺少配套的维护资金, 仪器不能及时维修, 影响使用; 5. 管理封闭,没有对外开放, 没有建立仪器共享平台; 6. 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7. 缺乏仪器功能开发利用的激励机制。
二、解决的对策
(一) 统筹协作, 购置前做好论证工作
由仪器购置单位、学校职能部门组织本学科及跨学科领域的专家,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1. 从拟购仪器的性能、使用范围、所需的配套资源、经费等方面进行探讨, 解决设备购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 2. 从拟购仪器对学 科发展、科研工作及社会服务等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产生的 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仪器对学校教学水平提升、科研能 力提高是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等等; 3. 统筹考虑同类设 备在本校或其他院校的使用和运行情况, 避免重复购置和 不当的选择。
(二) 建立校级和区域性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从仪器设备的原值来看,太原地区大型仪器设备网提供5 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的共享, 山西省大型仪器设备网提供20 万元以上的设备; 从仪器设备的分类来看, 太原地 区大型仪器设备的分类较之山西省大型仪器设备网居多, 表明太原地区大型仪器设备能够服务的领域比较多。区域 大型仪器设备网的建立, 在仪器设备的共享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仪器的使用率并不高。如果建立学校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网, 放低入网仪器的单价, 这样入网的仪器数量、品种就会增加很多,能够服务的领域也会更为宽阔。 把通用性较强、能为多个学科建设服务的大型仪器, 通过网络化的管理手段实现统一管理, 形成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管理体制, 最终形成开放的、完善的校级大型仪器设备 共享平台。校级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作为区域性仪器设备共 享平台的补充必将使大型仪器的利用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 打破封闭的管理模式, 大型仪器有条件向学生开放
将大型仪器设备向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生开放, 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大型仪器设备比较贵重、精密,如果操作不当容易损坏。所以学生上机前必须接受主管仪器的老师的培训, 合格后方可上机操作。主管仪器的教师要将大型仪器的操作规程、安全问题等向学生交代清楚, 并将这些内容文字放在仪器旁边,便于学生查看。主管仪器的老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不得随意离开, 要随时处理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 成立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基金, 仪器维护制度化
要确保大型仪器设备运行良好, 提高其使用效益和利用率, 就必须对大型仪器定期维护和检修。维护检修不到 位就影响仪器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益。所以, 要制定大型仪器维护检修制度, 严格执行。执行好的给予奖励, 不好的要处罚。对大型仪器维护的经费可以通过学校拨款和对外有偿服务解决。将这两部分资金相结合成立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基金, 一部分用于大型仪器设备的维修及日常运行 的维护费用支出, 另一部分作为管理人员劳务费等费用。
(五) 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
对于仪器设备的评价考核,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核: 1. 在教学中的有效开机时数、在科研中取得的成果,在社会服务方面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3. 仪器功能的利用和开发; 4. 是否有严格的维护、操作制度, 及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 5. 是否有明确的奖罚制度。
(六) 建立激励机制, 培养高水平的管理人才
人才队伍素质的高低, 是大型仪器设备如何发挥作用的决定因素。要强化大型仪器的管理, 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 就必须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要建立激发实验技术人员创新意识的用人制度和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勇于创新的激励措施, 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彻底改变重使用、轻培养的现状。要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邀请有关专家来学校作关于仪器的开发利用、 先进的仪器设备管理和维护技术等方面的专题报告, 同时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外出学习交流, 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要逐步解决他们的待遇方面问题, 对管理优秀的人员在晋升职称、评优、进修等方面给予倾斜。要 把学历层次高、专业精的人员逐步充实到实验技术队伍中来, 使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实力得以提升, 学校要为他们提供优越的条件和宽广的发展空间, 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 并担负起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责任, 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总之, 如何科学的管理大型仪器设备, 提高其利用率, 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不断完善的课题。一方面靠合理的管理体制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另一方面靠提高大型儀器设备管理技术队伍的综合素质。我们要在大型仪器设备的管 理中不断改进方法、创新手段, 努力探索使大型仪器设备 在教学、科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志伟, 杜守旭.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引入有偿使用机制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9): 147-150.
[2] 蔺丽, 李世雄等.大型仪器管理探讨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2): 150-152.
[3] 贾延江.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共享系统管理及运行的激励机制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10): 12-14.
[4] 曾宏.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及其管理模式的探讨[J].高教研究, 2006(6): 109-111.
[5] 贾延江.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共享系统管理及运行的激励机制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10):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