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制为主导:内涵·意义·发挥作用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a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针对一些人对国有制为主导在认识上的误区,着重阐述什么是国有制为主导,为什么要坚持国有制为主导,以及怎样发挥国有制的主导作用,从内涵、重要意义、发挥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国有制为主导 内涵 意义 发挥作用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4-034-02
  
  什么是国有制为主导,为什么坚持国有制为主导,怎样发挥国有制的主导作用?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很有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我们弄清楚问题指明了方向。笔者在学习文献中怀着浓厚的兴趣去研讨上述问题,得到一些肤浅的体会,现谨以一孔之见向读者请教。
  
  一、正确理解国有制为主导的内涵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而在公有制为主体中,国有制为主导是其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的今天,国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只占一部分,而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国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比重将不断缩小,那么,国有制为主导的内涵该怎样理解呢?
  一些人偏重于看数量,认为国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要占相当比例(例如40%左右)才起主导作用。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国有制为主导不是国有制为主体,即使公有制为主体也不能偏重于看数量,不能要求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过半数(51%以上)才起主体作用。公有制为主体尤其国有制为主导主要看功能。公有制为主体尤其国有制为主导的实质,就是要求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控制、支配地位,能发挥调控和引导的功能。
  为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尤其国有制为主导不能偏重看数量呢?诚然,我们是以“主导”、“主体”来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性质的,而保持其必要的数量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如果偏重从数量上来界定“主体”和“主导”,则对当前出现的经济现象无法解释。我国沿海许多省份的部分地方,生产兴旺,商贸畅通,经济相当发达,但其公有制尤其国有制在数量上已被非公有制所超过,而且这种趋势在地域和比重上将不断扩大,那么这些地方是否就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了呢?显然,不能这样看。关键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功能的高低。如果一大批公有、国有企业长期低效、亏损,已经成为政府很重的负担和社会很大的包袱,那它们又怎样发挥主体、主导功能呢?所以,公有制为主体尤其国有制为主导,更重要的要看功能。怎样从功能上来理解国有制为主导呢?国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绝对控股企业、国有相对控股企业,以及国有参股企业等。随着改革的深化,国有资本、集体资本、私企资本、我国港澳台资本、外国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将大大发展起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现代企业制度的普及,股份制不但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而且也成为混合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国有经济在混合经济中大有作为,前程灿烂。国有成分在混合经济中并不需要占很大比重,能够控股就行了。少量的绝对控股,大量的相对控股,就可以调控该混合经济,发挥国有制的主导功能。
  综合来说,国有制为主导的功能,通过以下几种形式体现出来:一种形式是国有制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和重要产业中处于控制地位;另一种形式是国有制经济在社会公益部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中处于支配地位;再一种形式是国有制经济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处于绝对和相对的控股地位;还有一种形式是国有制经济在自身的优异品质(高新技术、科学管理等)和发展壮大中的优势地位。总之,国有制为主导是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控制力、支配力体现出来。
  
  二、全面认识坚持国有制为主导的重要意义
  
  1.坚持国有制为主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任何事物都有其质的规定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也不例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规定国有制为主导,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制为主导这种规定不是人为的,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所决定的。尽管现实生产力发展层面很不平衡,但我国已有一部分较高水平的社会化生产,并不断向高新技术发展,加上国有制控制国家经济命脉,所以国有制为主导是历史的必然。国有制是公有制的支柱,没有国有制为主导,公有制不可能成为主体;国有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脊梁,没有国有制为主导,基本经济制度就散了架;国有制是各种所有制经济的龙头,没有国有制为主导,各种所有制的发展就失去了方向。所以,国有制为主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是经过长期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是任何其他所有制所不能代替的。
  2.坚持国有制为主导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举世瞩目。1978年我国GDP为3624亿元,到2000年已达89404亿元,年均增长9.52%,大大高于同期发达国家年均2.5%和發展中国家年均5%的增速,也超过同期世界年均3%的3倍,是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也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最好的国家。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GDP继续迅猛发展,2007年为24.66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65.5%,年均增长10.6%,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这种强劲势头还将持续下去。我国经济之所以能为此腾飞,原因很多,其中坚持国有制为主导,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关键。这是因为国有制经济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调节器,是国家兼顾社会各阶层利益的稳定器,也是国家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国有制经济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掌握了国家安全产业,掌握了社会公益部门,不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无可替代;而且还对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外资经济以及混合经济,发挥程度不一的调整、控制、带动、导向作用,这些作用往后还会发挥得更好。过去,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一、二步战略目标,离不开坚持国有制为主导;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离不开坚持国有制为主导;以后,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更离不开国有制为主导。
  3.坚持国有制为主导是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主要依托。我国国有制经济,从某种意义来说,是国家为有效地贯彻其战略意图、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而建立、发展起来的特殊经济。国有制经济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财政来源。当前国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虽不断缩小,但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仍然是国家税收的主要贡献者。截至2002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上缴税金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收总额的2/3左右。国有制经济带头承担社会改革成本,替国家和社会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做出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也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打造了平台。国有制经济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做了大量公益工作,帮助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国有制经济是国家兼顾效率和公平,统筹各方面利益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引导各阶层人民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主要保证,也是国家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的骨干力量。有鉴于此,我们可以说,坚持国有制为主导,是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主要依托。正是坚持国有制为主导,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有效地集中力量办大事,“两弹一星”升空,载人航天飞船上天,10万吨级以上的远洋巨轮下海,高性能的计算机出世,世界尖端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了出来。正是坚持国有制为主导,我国能够更好地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正是坚持国有制为主导,我国能够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发挥后发优势,逐一赶超暂居我国前边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发挥国有制主导作用的几点思考
  
  1.加快调整国有制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当前,国有经济仍存在战线过长,分布过宽,比重过高,运行质量尚差等问题,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一是公有制为主体与多种所有制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关键,而国有经济过度膨胀,抑制了其他经济成分的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二是国有经济不合理的布局和结构,国有企业改革的步履维艰,使许多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低、经济效益差,降低了本身的活力和竞争力;三是现时国有经济的某些缺陷,制约了对其他经济成分的带动和导向,影响了国有制主导作用的发挥。所以,我们必须按照国有经济的发展方针,对其布局和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国有经济应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例如主要基础设施、主要基础材料、国防工业、大型能源、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大型机器制造业、大型公用事业、重要自然资源、主干交通、邮电通信、金融机构等有所作为,继续进取;而对竞争性行业,特别竞争性中小企业有所不为,逐步退出,让非国有制企业去经营。当前世界各国国有制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一般占5%左右,发展中国家大体占10%左右,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经济的比重比它们高一些是必要的,但也不能过高。笔者认为必须加快调整,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占1/4左右是比较适宜的。国有经济在布局上适当收缩,在结构上合理优化,数量上是减少了,但质量上却提高了,活力增强了,上缴税金、实现利润都大幅增加了。1989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10.23万户,实现利润743亿元;2002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4.19万户,利润2210.3亿元。这说明战略性调整,一方面使国家有更多精力去提高企业的质量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使国有企业得到发展壮大,增强了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和支配力。
  2.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目前,政企分开没有取得大的突破,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缺乏一个好的体制安排,这已成为国企改革的一个难点,也影响国有制主导作用的发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授权监督的国有资本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督促企业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资委今后要在国有企业的布局结构调整、股份制改造、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自主经营能力发展等方面创造性地履行职能,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资委还计划在其所管理的196户中央国有企业的基础上,组建30~50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做强做大,向世界500强的目標进军。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是一次体制革命,面临的问题不少,经验尚待积累和总结,我们期望它能逐步扫除体制性障碍,取得重大进展,更好地发挥国有制为主导的作用。
  3.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国有企业要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关键在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而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关键又在于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然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往往有意无意地回避产权革命,至今仍普遍产权不清晰,权责不明确,距离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目标尚远;政府职能转变仍任重道远,距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差距还大;许多国有企业改革,不愿伤筋动骨,名义上挂牌成立公司,但重形式轻内容,甚至徒具形式,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之间有效制衡的机制尚未形成,距离真正的股份制公司还有相当路程。所有这些都不利于发挥国有制为主导的作用。我们应在现有改革的基础上着手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优胜劣汰,使国有经济和国有控股经济走上快车道,为发挥国有制主导作用开辟新局面。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技工学校广东佛山528000)
  (责编:若佳)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晋江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现状、存在问题、对晋江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具体思路。 This article analyzes Jinjiang City, industrial techno
在供应链背景下,各企业物资采购经济管理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只有不断加强物资采购经济管理,才可以有效为企业节省物资采购支出的部分费用,有利于帮助企业在发展的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变化,老百姓过年方式也在“更新”,过得更有意义.笔者兔年春节走访革命老区崇左市城里乡间,就看到了新气象,感受到新气息.
企业员工管理工作难度很大,如何优化员工的管理工作,是一个企业领导者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其是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人力资源战略的基础,也是关键所在.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制定完
天津银行公会在近代银行业同业组织中堪称翘楚,与上海银行公会南北辉映.从成立开始,天津银行公会就是天津华资银行公共利益的重要代言者,从而更大地拓展了华资银行的发展空间
期刊
期刊
本篇文章针对航天技术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一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着重分析了航天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其中包括对于经济的影响、对于军事的影响、对于人类生活方式的影
地处杭嘉湖三市之交的德清县禹越镇被称为德清经济发展的“金三角”。在镇政府一楼大厅,今年新设的领导干部实绩记实和公示公议栏特别醒目:镇领导班子成员领办的81项重点工作
伴随着疾步走来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府景洪市到沿边、沿江的各口岸,从昆曼大通道思小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到西双版纳口岸机场扩建现场,处处涌动着新一轮大开放促进大开发的热潮,意气风发的西双版纳各族干部群众正紧抓机遇、顺势而谋,加快建设构筑通向东盟的桥头堡,大步迈向世界。    全力构筑桥头堡    西双版纳东、西、南三面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毗邻泰国,国境线长966.3公里,一
风险在各行各业中都存在,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在注重安全生产风险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营销风险的管理,及时发现潜在的营销风险,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风险控制对于现阶段以及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