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绣的中国故事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_chuan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镇湖绣品街上,周京蓉经营着一家刺绣商铺。展台上摆满了未装裱的绣品,四边有些毛糙,有的还可见污渍。
  在绣品街上只要看到这样摆放绣品的商铺,不管招牌上是否写明“朝鲜绣批发”,肯定都在经营朝鲜绣。
  据说,镇湖主营朝鲜绣的商铺有七八十家,一种模式是直接与朝鲜的公社联系,另一种则是在辽宁丹东等地代工生产。
  与正在争取高端精品和标准化的苏绣不同,朝鲜绣“走量”。此前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部主任祁述裕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则认为,苏州60%的刺绣产品来自朝鲜。
  到朝鲜去
  2010年周京蓉第一次到朝鲜。他告诉本刊记者,那时苏州绣娘人工成本快速上涨,去朝鲜就是要解决劳动力成本问题,再加上朝鲜也有刺绣基础,“做这样的选择水到渠成”。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文霞告诉本刊记者,1963年她在苏州刺绣研究所工作时,周恩来总理曾经转给他们一张朝鲜绣《少女》。她看到,朝鲜绣色彩比较单调,针法也不很丰富。
  由于针法和理念的区别,周京蓉首先要培训朝鲜绣娘——多是隔月派技术员去朝鲜教学指导。
  这是一件花费巨大的事,通常技术员的月工资是1万元左右,此外每一次去都有翻译跟着吃住,又是一笔花费。
  黄志琴在绣品街上也经营着朝鲜绣商铺,正因为花费巨大,她现在也不常去朝鲜了。
  其实初期苏州的商家们都把培训地点选在辽宁丹东、吉林珲春等城市,让朝鲜挑选一些人过来学。现在比较大的商家在朝鲜及边境地区拥有4个加工厂、上千个工人。
  绣娘、苏绣高级工艺师张建英2009年去过朝鲜。她的丈夫周鸣告诉本刊记者:“当时朝鲜绣娘的每小时人均成本也就三五元,现在贵一些,但本地绣娘的每小时成本已经在12元到20元。”
  周鸣说,那时朝鲜有一家70多人的工厂专为他们加工刺绣。工厂都是由朝鲜方面的公社管理,所以他们并不能掌控质量。他们能做的就是把刺绣所需的材料运往丹东再运进朝鲜,那里有人把原材料散发出去。
  在朝鲜绣逐渐占据苏绣市场的5年里,“朝鲜代工”在中国与朝鲜之间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丹东就有不少对朝贸易中介连接着苏州与朝鲜。
  转到越南
  “绣爷”皋文华告诉本刊记者,2011年朝鲜绣在绣品街上出现,2012年开始有朝鲜绣铺,2013年在皋文华眼中是朝鲜绣最好的年份,当时从丹东过来的几个商人都赚了很多钱。
  “后来去朝鲜的人越来越多,产品也越来越多,走量产的朝鲜绣也就成了便宜、东西烂的代名词。”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周鸣夫妇决定从朝鲜撤出,转去越南。
  越南的人力成本虽比朝鲜高很多,但中国人可以控制生产过程。4年来,周鸣在越南河内的远郊建起了3座作坊,其中两个直接管理,一个代工性质,共有100多“绣娘”。
  周鸣和张建英在绣品街上经营的还是传统的“夫妻老婆店”,张建英负责刺绣指导,周鸣负责营销和管理。
  他们的刺绣艺术馆和其他绣娘的艺术馆大同小异,楼上楼下都挂满了装裱好的刺绣作品。
  如果没人提醒,外来者都会以为这些做工相对精致的作品是在本地加工的。其实,其中多数商品都是来自越南的中高档绣品,价格在3000元以上,这与绣品街上100多元到数百元一幅的朝鲜绣差距很大。
  越南刺绣的人工成本是一天50元左右,因为可以直接挑选、管理、培训当地绣娘,也不用担心像在朝鲜每天要搞半天“政治学习”,更没有对方突然要求加价的情况。
  “一天绣几个小时,就给你多少钱,以打卡来计算。”张建英现在隔月去一次越南指导刺绣,周鸣的父母也常在越南帮助他们照看作坊。
  不过,现在去越南找代工的人还比较少,绣品街上还没有“越南绣”的说法。除了人工成本更低,来自越南和朝鲜的绣品很少以贸易品的方式运进中国,而是通过中介、亲朋夹带而来。由于每次规模并不大,很少被海关征税。
  成本贵了,绣娘少了
  “姚慧芬刺绣艺术馆”馆长俞宏清丝毫没有掩饰他的忧虑:姚慧芬现在带20多个徒弟,多是年龄偏大的绣娘,30多岁的只有两位。再过几年,有的就回去带孙子了,有的身体慢慢跟不上了。
  “八千绣娘,现在最多三千。”皋文华说,“现在刺绣生产的主力是60后、70后,年轻人完全跟不上来。”
  人工不仅“贵”,而且“稀缺”。
  在镇湖数日,本刊记者很少看到年轻一代的绣娘,只有少数80后在从事刺绣。本地劳动力不足,使量产部分的刺绣加工不可避免地外移。
  同时,“一个门面,我们租的时候是一年5000元,一二三层全可以用。10年后,涨到了7.5万元。绣品街上的房子,一上一下两层,开始售价也就是11万元,但现在两个门面起码要卖到500万元。”周鸣说,昂贵的成本只能迫使他们寻求更廉价的人力来降低综合成本。
  朝鲜绣在镇湖始终是存在分歧的话题。
  俞宏清指着“姚慧芬刺绣艺术馆”墙壁上挂着的一些中低端的苏绣作品说:“同样的东西,在朝鲜绣的冲击下,我们就卖不动。”
  他希望把朝鲜绣与苏绣区分开来,不要让朝鲜绣打着苏绣的旗号充斥市场,“朝鲜人再灵巧,他们做出来的永远是另一个民族的东西,精神特质就不是苏绣。”
  不过镇湖刺绣协会副会长张伟并没有太多的担忧,他并不认为朝鲜绣对苏绣的冲击有多么严重,“朝鲜绣也是苏绣,都是用苏绣理念在加工的刺绣。”
其他文献
骆玉明: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导,兼任《辞海》编委、古代文学分科主编。  契此和尚相传俗姓张,生活于五代后梁,明州(今浙江宁波)人。他是一个游方僧,常背着一口布袋出游四方,所以又被叫做“布袋和尚”。据说他圆寂时自称是弥勒佛的化身,以后人们便按照他的模样塑成了中国式的大肚弥勒佛。这种弥勒佛和印度佛教中原有的形象已经完全不同了。  关于契此的传说和大肚弥勒形象的形成,实际上代表了中国民
2014年,上海举全城之力,开始系统描绘未来的发展蓝图。  三项重大战略规划几乎同时启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目标到2020年;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目标到2040年;上海未来30年发展战略研究,目标到2050年。  此前,上海市政府印发的《关于编制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未来上海发展目标定位已经明确——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
2006 年11 月,时任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总裁助理马润生(左)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相关负责人庆祝《故宫》纪录片国际版在东南亚首播  一部关于小提琴神童的片子,曾被英国BBC电视台看中,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为了让神童练好琴,家长天不亮就让他起床,拎水练臂力。  这个在中国人的价值观中无比正确的举动,却成了BBC拒绝整部片子的理由——他们认为这是在虐待儿童。  中国不少关于历史的纪录片,开头总是很相似
朋友最近做了个小手术,晚上我和老公开车去看望她,快到的时候,我们一边找门牌号码一边找停车位。  发现路牌开过头了,就在大转弯掉头的时候,突然从右侧非机动车道上横窜出来一个骑自行车的男子,老公赶紧刹车,但还是看见男子倒在地上了。  我们吓坏了,赶紧下车查看,他坐在地上说腰受伤了,让我们给他2000元私了。我说:“先打电话报警吧,然后送你去医院检查一下,费用我们全出。”他不肯,又说:“那这样,你付我1
缺钱算是人生的缺憾之一,就像我们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一样,它是普遍存在的事实,而不是症状。甚至,缺钱还可能成为一种美德,特别是当一个人为了某种高尚目的而选择了贫穷。但是,当一个人把生活中的所有困难和问题都归结为一个原因---“缺钱”,并且以为“有钱”就可以解决一切,这时,“缺钱”就成了一种症状。  强迫症  在我们这个时代,“缺钱”正在成为相当普遍的症状,它反映出强迫症的某些性质。当一个人陷入“内
缝线抗议
编者按  2014年1月22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项目(TTCSP)”研究成果《全球智库发展报告2013》中文版发布。  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8月,全球各地共有智库6826家。目前全球智库数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1828家),中国超过英国、印度、德国,以426家的总量居世界第二。  2013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出重要批示。各界评价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中央最高
无论有怎样的批评,都不得不承认,这个叫IP的东西正在重塑中国电影行业的生态。  比如,上游公司挟版权优势转型,第三代电影公司由此诞生。还有从小说作家等转型而来的新生代导演,使这个传统职位在向产品经理演变。  IP,是英语“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它可以是一本小说、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一个形象。  与之相连的是泛娱乐、衍生等词汇。美国迪士尼是当下中国人
事实证明使用搜索引擎还是需要点见识的。人工智能专家吴恩达不久前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采访,提到有百度用户是这么进行语音搜索的:  在中国,有一些用户还显得不太成熟,所以你会得到你在美国不会得到的查询。例如,“嘿,百度,你好吗?上周我在街头一家小店吃了面条,味道非常好。你认为这个周末他们还会营业吗?”  你得知道搜索是跟机器而不是跟人打交道。搜索引擎只知道网上已有的信息,而且你要输入的是关键词,而不
山东泰安东平县西东平湖,湖边石庙村的百姓仍自称“阮氏三兄弟”的第49代后裔。民风义气,家家尚武,村里老太太生气时还会说:“这个鸟人!”  这个10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在清咸丰时才定名东平湖。此前旧称蓼儿洼、大野泽等,还有一个名字叫梁山泊,也就是《水浒传》中“八百里水泊梁山”唯一遗存的水域。  2015年春,由国家文物局水下遗产保护中心与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水下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