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德性:人类学以及实践认知的维度

来源 :宗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伦理学涉及行为中的入。伦理学是关于善(Guten)的学说。作为自由的、有理性的存在者,我们能够在其中发现幸福。然而,“幸福”并不是简单的、主观上的满足,而是根据理性的尺度实现了理想。因此,伦理学涉及到对“主观真实性”的条件的分析。一种美德伦理学断言:这些条件首先在于拥有德行。根据传统的理解,道德德性是人类人格的表达,因此,在真理和理性中视为好的东西,在主观上也作为好的呈现出来:即道德德性对于行为主体的理性来说是情感上的需要。道德德性针对行为主体对善的情感需求来提高实践理性,特别是在能力方面,也包括认识道德上正确的事情并且有效地实践。因此,道德德性就存在两方面的任务,即人类学和认知实践的二重任务,而没有借此定义道德义务,或过多地对道德原则、规则或规范进行理性地讨论。
其他文献
青州修真宫现存十六块碑刻,除去三块与道教无关和一块残损严重无法辨认外,剩余十二块碑刻都或多或少地提供了关于修真宫的信息。以修真宫现存碑刻与相关方志为主要史料,本文对修真宫的创建时间、宗派归属与历史兴衰进行了考察,最终得出以下三点结论:其一,元元统元年(1333)以前修真宫已经存在。其二,明大德至清嘉庆年间,修真宫一直由全真龙门派道士住持,清嘉庆年问开始转交为由全真嵛山派道士住持;且由修真宫的传承情况,推算出龙门派极有可能创派于元代中期。其三,修真宫为明清道教历史兴衰的缩影。
本文认为《老子指归》为西汉严君平原著,汉唐时期严君平在蜀中一直倍受尊崇,其书对《老子想尔注》产生了重要影响,两者的密切关系从一个侧面说明《老子想尔注》出于三张之手。
对禅宗公案的“驴胄”、“驴胃”、“驴纣”三种说法加以辨析,认为这则公案中的“劣语”是驴、驴粪和驴纣棍,与驴胃没有关系。“胃”、“胄”因形近而讹,“胄”、“纣”音近而替代。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曾出现过持续久远的基督教自立运动。这场运动在20世纪初期的四川曾有强烈反应。30年代初在成都出现了以中华基督教改进会为代表的思想非常激进的基督教自立运动,其机关刊物《改进》半月刊刊登了大量文章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和西差会。该运动产生在1922—1927年风靡全国的非基督教运动平息之后,因而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历史现象。
本文以佛教为案例,对“5·12”四川大地震重灾区绵阳市北川县、安县等地受灾人群信仰状况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自由座谈等社会学实证考察方式进行了调研。调查表明:佛教界闻灾而动,寻声救苦,社会广泛认可和赞赏佛教界在赈灾中的积极作用;佛教在赈灾中所发挥的心理安定、心理救援、生死安顿、生活充实、慈善公益等功能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和秩序稳定功不可没;信教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度最高,92.8%的佛教信众认为“信宗教与信党和政府无冲突”,佛教信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率是97.39/6,高于普通民众;调查表明:正信宗教尤其佛教的
本文从中国宗教思想整体的角度,考察了外来宗教思想传入中国以前中国固有宗教思想的形成、展开和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中国宗教思想所发生的变化等问题。因篇幅关系,译文拟分三次刊出。
道教存神养生作为道教养生术的一种,由于其中混杂了一些宗教成分,长期以来受到误解。本文认为,道教存神中的所谓“身神”是指信息,而存神经典中对于身神的描述则是在设计一种信息符号,存神实际上就是人们通过自己的精神活动向自身组织器官注入信息,使其负熵化的一种养生方式。
本文通过分析葛洪思想中儒道会通如何可能的问题,指明了儒道思想在内外融贯、本末贯通、儒道会通三个层面上的进展过程与整体结构,先验的明见了其奠基之根本,表明了儒道会通的一般超越论形式,从而根据性的豁清了中国思想史上经常出现却始终处于暧昧中的儒道会通问题。
本文就明朝龙虎山天师府建置形式、建置布局,结合易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明朝龙虎山天师府建置形式为大堂、私第、家庙、万法宗坛、玄武池等。其中本文首次考证出府内玄武池开挖具体时间,明朝龙虎山天师府建置布局采用后天八卦模式,认为龙虎山天师府建置形式、建置布局与易学思想存在内在关联。
山西天主教具有自传、自养、自立的传统,天主教徒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他们传播教义,发展教徒,为传教士提供一切传教条件,并在禁教时期负责其安全、对外联络、沿途护送工作。他们献出自己的房屋、土地、财物、劳力,在修建教堂等教会建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把子女送到中外修道院学习,为天主教在山西及他省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