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精彩的课堂,导入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优秀的教师,也必定会在导入上下工夫,为新课开个好头。教师只有深刻认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作用,才会耗费时间去设计精彩的导入。教师要根据所教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导入法,尽量使自己的导入别具一格。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本文将重点介绍故事导入、视频导入、疑问导入和作者导入四种导入方法。
关键词:课堂导入;故事;视频;疑问;作者
语文课堂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但不少语文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喜欢单刀直入,直接进入字词的积累或文本的解读。这种模式,一方面使得学生感到突兀,毫无心理准备;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这样的课堂比较沉闷,没有什么课外延伸,感受不到语文学科知识的丰富性。忽视导入,其实也就预示着一堂课将会黯然失色。
导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它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指明学生思维的方向。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颁布,许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发现导入教学的重要性,并潜心研究如何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的效果。但由于高考的压力,目前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教师不重视课堂导入,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教学重难点的讲解和分析上;有些教师虽然设计了导入,但内容牵强,缺乏明确的指向性;还有的教师没有导入环节,直接进入讲解环节。因此,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语文课堂导入进行研究,希望能为语文教师正确设计课堂导入提供一些帮助。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文体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同一种课型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无论采用何种导入方式,关键在于教师对所教教材的理解和熟悉程度,要根据教学所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选择最适合的导入设计。以下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听课学习心得,对导入教学试做如下分类和设计:
一、故事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点,讲述一个与课文相关的生活实例或故事,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教学案例1:在学习新课标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鲁迅的《拿来主义》时,我设计了以下的导语:在讲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天津有位作家叫冯骥才,一次他访问法国时,在欢迎宴会上,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 ?”冯先生回答说:“不!难道人吃了猪肉就会变成猪吗?吃了牛肉就会变成牛吗?”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我们学习资本主义,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我们更要坚持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这时学生就会想知道“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执行拿来主义,于是便乘机导入本课的学习。故事导入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但要注意,用故事导入法时,挑选的故事要紧扣教材内容,宜短不宜长。
二、视频导入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课堂中常用的,利用影片、图像导入,既形象又直观。
教学案例 1:对于高中生而言,最难掌握的阅读部分是文言文,尤其是那些带有说理性质的文言文,更难理解。在讲必修二的《游褒禅山记》一课时,我采用了视频导入法。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这样几幅图(雪山古寺、飞流瀑布、淙淙的流水和余辉下的雪山)。
学生一下子就被眼前所见壮丽的美景吸引住,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这个时候顺势,接着引导说:“人们游览山水总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驴友王安石一起去畅游褒禅山,看他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美景,又有怎样的心得体会。”这样的课堂引导奠定的是轻松愉快的基调,同学们也一直带着一种旅游体验的心态探索文章的内涵,非常投入。要注意,视频的导入可能会让学生暂时无法回到课文中来,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课堂的掌控能力非常重要。
三、疑问导入法
提出带有创设性的问题导入新课,既巧妙地提出了任务,又创造出探求知识的良好情境,使他们在紧张学习中体验到问题得以解决的快乐。
教学案例1: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氓》时,可以这样设计导入语: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诗经》就是我国诗歌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初中我们学过的《关雎》就出自《诗经》。它反映的是一个年轻男子对窈窕淑女一往情深地追求,描述了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假若男子俘获了姑娘的芳心,他们是否就会像童话中的公主、王子,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下面,带着疑问,让我们走进《诗经·卫风·氓》,倾听一首催人泪下的弃妇悲歌。同学们被这样有趣的问题吸引,积极思考,很快就融入了课堂。
四、作者导入法
作者是一篇文章的关键,因此,可以讲作者传奇的一生或有趣的故事等,把学生的心收拢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迅速进入课堂教学中。
教学案例 1:这是我校高海芳老师参加市赛课时,讲辛弃疾的《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所设计的导语: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朝代,常常令人扼腕叹息,一个是清朝,一个是宋朝。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南宋偏安江南,苟且偷生, 风雨飘摇,但却是中国历史上出现英雄最多的一个朝代。在这些英雄当中,有一个人物,我们每每想起,都会心痛不已。他出身武行,本来是准备以身许国,血洒大漠的,但最终却把满腔的金戈铁马化作了一支羊毫软笔。他以武起事,以文为终,到底走过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来了解一下。
高老师用精炼的语言饱含深情地讲述了辛弃疾传奇的人生经历,使学生对作者产生了同情,整节课大家情感非常投入。导入教学的宗旨是为了导入新课、提高教学效果,设计和运用一定要自然,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堂教学内容,不能闭门造车或想当然,要与学生沟通交流,尊重学生的思想,走进学生的心灵,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等导入教学尝试。真正做到利用有效的导入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用以指导实践教学活动;既能够做到独立研究文本教材,又能虚心向有经验的优秀老师学习取经,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课堂导入;故事;视频;疑问;作者
语文课堂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但不少语文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喜欢单刀直入,直接进入字词的积累或文本的解读。这种模式,一方面使得学生感到突兀,毫无心理准备;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这样的课堂比较沉闷,没有什么课外延伸,感受不到语文学科知识的丰富性。忽视导入,其实也就预示着一堂课将会黯然失色。
导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它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指明学生思维的方向。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颁布,许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发现导入教学的重要性,并潜心研究如何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的效果。但由于高考的压力,目前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教师不重视课堂导入,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教学重难点的讲解和分析上;有些教师虽然设计了导入,但内容牵强,缺乏明确的指向性;还有的教师没有导入环节,直接进入讲解环节。因此,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语文课堂导入进行研究,希望能为语文教师正确设计课堂导入提供一些帮助。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文体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同一种课型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无论采用何种导入方式,关键在于教师对所教教材的理解和熟悉程度,要根据教学所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选择最适合的导入设计。以下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听课学习心得,对导入教学试做如下分类和设计:
一、故事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点,讲述一个与课文相关的生活实例或故事,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教学案例1:在学习新课标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鲁迅的《拿来主义》时,我设计了以下的导语:在讲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天津有位作家叫冯骥才,一次他访问法国时,在欢迎宴会上,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 ?”冯先生回答说:“不!难道人吃了猪肉就会变成猪吗?吃了牛肉就会变成牛吗?”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我们学习资本主义,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我们更要坚持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这时学生就会想知道“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执行拿来主义,于是便乘机导入本课的学习。故事导入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但要注意,用故事导入法时,挑选的故事要紧扣教材内容,宜短不宜长。
二、视频导入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课堂中常用的,利用影片、图像导入,既形象又直观。
教学案例 1:对于高中生而言,最难掌握的阅读部分是文言文,尤其是那些带有说理性质的文言文,更难理解。在讲必修二的《游褒禅山记》一课时,我采用了视频导入法。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这样几幅图(雪山古寺、飞流瀑布、淙淙的流水和余辉下的雪山)。
学生一下子就被眼前所见壮丽的美景吸引住,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这个时候顺势,接着引导说:“人们游览山水总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驴友王安石一起去畅游褒禅山,看他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美景,又有怎样的心得体会。”这样的课堂引导奠定的是轻松愉快的基调,同学们也一直带着一种旅游体验的心态探索文章的内涵,非常投入。要注意,视频的导入可能会让学生暂时无法回到课文中来,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课堂的掌控能力非常重要。
三、疑问导入法
提出带有创设性的问题导入新课,既巧妙地提出了任务,又创造出探求知识的良好情境,使他们在紧张学习中体验到问题得以解决的快乐。
教学案例1: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氓》时,可以这样设计导入语: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诗经》就是我国诗歌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初中我们学过的《关雎》就出自《诗经》。它反映的是一个年轻男子对窈窕淑女一往情深地追求,描述了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假若男子俘获了姑娘的芳心,他们是否就会像童话中的公主、王子,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下面,带着疑问,让我们走进《诗经·卫风·氓》,倾听一首催人泪下的弃妇悲歌。同学们被这样有趣的问题吸引,积极思考,很快就融入了课堂。
四、作者导入法
作者是一篇文章的关键,因此,可以讲作者传奇的一生或有趣的故事等,把学生的心收拢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迅速进入课堂教学中。
教学案例 1:这是我校高海芳老师参加市赛课时,讲辛弃疾的《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所设计的导语: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朝代,常常令人扼腕叹息,一个是清朝,一个是宋朝。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南宋偏安江南,苟且偷生, 风雨飘摇,但却是中国历史上出现英雄最多的一个朝代。在这些英雄当中,有一个人物,我们每每想起,都会心痛不已。他出身武行,本来是准备以身许国,血洒大漠的,但最终却把满腔的金戈铁马化作了一支羊毫软笔。他以武起事,以文为终,到底走过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来了解一下。
高老师用精炼的语言饱含深情地讲述了辛弃疾传奇的人生经历,使学生对作者产生了同情,整节课大家情感非常投入。导入教学的宗旨是为了导入新课、提高教学效果,设计和运用一定要自然,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堂教学内容,不能闭门造车或想当然,要与学生沟通交流,尊重学生的思想,走进学生的心灵,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等导入教学尝试。真正做到利用有效的导入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用以指导实践教学活动;既能够做到独立研究文本教材,又能虚心向有经验的优秀老师学习取经,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